06.26 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當年劉邦把韓王信趕到晉陽防備匈奴,韓王信治都馬邑。馬邑就成了匈奴和漢朝經貿中心之一。在這兒做生意必賺中間差額,成為鉅富。所以,馬邑富豪聶翁壹,這人具有愛國主義思想。他被匈奴搶劫了很多次。心中大為不滿,想報仇,一個商人有什麼力量?聽以,就想借漢朝痛恨匈奴的機會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就向漢延王恢建議,讓他自己去誆匈奴單于,把匈奴兵將引到馬邑來,然後殲滅匈奴人。王恢是個在邊境跑慣了行家,認為此議可行。就上奏漢武帝如此如此。漢武帝在國內幾乎全部掃清了阻礙他完成大業的所有障礙,連他親媽王太后那麼厲害的人,也因舅舅田蚡的去世而不敢幹涉兒子的所作所為。所以,對匈奴的和親和抗擊,讓他深為重視,惱怒。

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和親,他認為在他在位時是免談的,抗匈必須要面對。所以,王恢一上奏,漢武帝就讓群臣"廷議",有啥說啥,言者無罪。以韓安國(漢朝國器級人物),主張"和",理論是高皇帝那麼神武,尚有"白登山之圍″的慘痛教訓。王恢認為"和親"是權宜之計,匈奴豺狼本性,不驅逐殺滅則我大漢無寧日。漢武帝問群臣,結果一半對一半。漢武帝採納王恢之議。設伏馬邑附近山谷,只等那廝前來入圍,則大功告成。這就有了後來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只是世人想不到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人算不如天算,匈奴單于引數萬精兵前往肥城馬邑而來。快到目的地,覺得很反常,見畜牲於野而不見人。就止步不前,逮到一個烽火臺守兵一問,才曉得漢朝有伏兵正等著自己去送死。就退兵了。結果幾十萬大漢大軍白忙了幾個月,連匈奴一根毛也沒撈著。王恢本來是要截獲匈奴輜重的,可他認為仗沒打起來,就沒動。所以,全軍寸功沒得,反而耗了許多銀子錢糧,這該怎樣向全國民眾交待?漢武帝一氣之下,把首倡擊匈的大行王恢給下到獄中。結果被判死刑。

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漢武帝說,你王恢出擊一下完全有機會撈幾把匈奴人的刀,槍,箭,殺幾個匈奴兵,這樣,不管成功或失敗,也該有個理由向天下百姓官吏有個交代。眼睜睜地看著龜兒子從漢軍腳下逃跑而放棄追擊,這不是瀆職是什麼?所以,不斬王恢無法向天下交待。

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結果,主戰派首領人物王恢被漢武帝斬了。

幾年後,漢帝國開始了長時間的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向匈奴進攻。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比如,李廣,衛青,霍去病等。

王恢是有些冤枉,但他的血沒白流。他的建議和主戰始終被貫徹下去。從這點上看,值了。

引爆漢匈大戰的“馬邑之圍”,幕後策劃人竟是一個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