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首箇中國醫師節來了,五個呼籲轉起來!

2017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

首箇中國醫師節來了,五個呼籲轉起來!

2018年8月19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醫師節。在首個醫師節來臨之際,相信不少醫生同仁的心情是欣喜中夾雜著平靜,欣喜是因為終於有了自己的節日,平靜是因為即使過節,大部分的同仁也要堅守崗位,有些單位甚至還組織考試、匯演,不但得不到放鬆,還可能更累更辛苦。

8月8日,中國醫師協會就首屆醫師節召開媒體通氣會,會長張雁靈在會上不無感慨的說道:“在很多醫院裡,醫生吃好一日三餐都是奢望,我希望在醫師節這一天,醫生朋友們把三頓飯吃好,跟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同時,張雁靈會長還表示,設立中國醫師節是一件載入中國衛生歷史、醫師歷史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如今,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日——首屆醫師節即將到來,值此佳節,讓我們共同發起以下五大呼籲!

首箇中國醫師節來了,五個呼籲轉起來!

1. 暴力傷醫少一些

醫生的職業是救死扶傷,治癒每位患者是每位醫生從業的最真摯的初衷。患者需要醫生的救治,希望得到最溫情的對待是每位患者最殷切的期待。醫患是同一戰壕的戰友,面對共同的敵人——疾病,只有齊心協力、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才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患者的疾病得到診治,醫生的價值得到認可。但如今暴力傷醫屢見報端,甚至一位位同仁枉死在無情的血泊裡,緊張的氛圍下人人自危,受傷的是醫生,最終受害的仍是患者,因此,我們鄭重呼籲:請讓暴力傷醫少一些!

近日,香港2018年文憑試放榜。據調查,今年的9名狀元,有4個想學醫。而2016年內地22個省份的36位“狀元”中無一人選擇醫學。差別如此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問題,在香港,剛入職的住院醫生起薪就是5萬,成為專科主治醫生月薪10萬加港幣,顧問醫生月薪20萬以上港幣。而私立醫生裡面,更有周收入超過百萬。反觀國內,初、中、高級職稱醫師的平均年收入分別是 5.8萬元、7.4萬元、10萬元,有65.9%的被調查醫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這樣的收入對比,讓人臉紅。雖然漲薪的文件下發了一摞又一摞,但絲毫不見收入漲起來。因此,我們強烈呼籲:請讓醫生錢包鼓一些!

首箇中國醫師節來了,五個呼籲轉起來!

3. 度假休息多一些

自從從事了這份神聖的職業,相信每位同仁都有著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累!永遠看不完的門診病人,永遠寫不完的住院病歷,永遠做不完的各類手術,別說平時的休假,連最基本的休息都保障不了。一組調查顯示,國內二三級醫院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均在51小時以上,23.6%的醫師不休年假,31.1%的醫師認為身體狀況對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響。如果一位醫生休息不好,那麼診治中產生的差錯誰來承擔?如果醫生長時間疲勞工作,那麼意外來臨時誰又會對他們的家人負責呢?醫生,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保障,那麼又有什麼資本捍衛患者的健康呢?因此,我們嚴肅呼籲:請讓度假休息多一些!

4. 工作壓力輕一些

不同於其他行業,作為醫生,除了正常的進修學習外,還要面對一輩子都不可能逃掉的“三基”等各類考試,要融入到無休止的做科研、寫論文工作模式中,需要經過層層嚴格的職稱晉級,接受藥佔比、醫保使用等考核,更擔驚受怕一不小心被投訴、被罰款、被毆打的悲劇,這樣的壓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尤其部分高危科室,急診科、兒科等,逃離的人越來越多,留下的醫生所需要承擔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壓力驟增。壓力增加後,學醫的人更少,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無人學醫的局面並非危言聳聽。因此,我們大聲呼籲:請讓工作壓力輕一些!

5. 社會尊重高一些

首箇中國醫師節來了,五個呼籲轉起來!

部分患者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醫生,在他們看來,醫生開藥就是為了收回扣,醫生檢查就是為了拿提成,醫生手術就是為了收紅包,不知從何時,醫生成了被部分人奮力喊打的職業。網絡上,只要有關醫生的負面消息,其他的負面情緒及抱怨就會噴薄而出,似乎醫生早已不再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而是坑蒙拐騙的惡魔。社會人對醫生的尊重程度早不如從前,據權威調查,50%的醫護人員認為工作沒有得到社會認可。這個數據令人咂舌,卻又讓人信服。因為在實際工作中,能切身感受到人們對於醫生的偏見太多、尊重太少,進一步加劇了醫患關係的緊張。因此,我們深情呼籲:請讓社會尊重高一些!

首個醫師節來了,我們不求氣勢宏大的場面,不求榮譽等身的表彰,不求鮮花圍繞的喜慶,只求這些呼籲能夠一一實現!希望每位同仁轉發起來,為了首個醫師節,更為了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