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長安百村|古蹟砲裡 韻味長安

如果有個地方

山水具美 詩畫成行

如果有處廟宇

安邦興業 撫慰人心

如果有片村落

流傳千百 輾轉新生

如果有段路途

邀你走過 駐足停留

看漫山的花海

蕩不盡的清波

品獨特的甘味

賞古韻無限的砲裡

這個歷史中走來的古老村落

帶你感受不一樣的長安魅力

古韻砲裡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古韻砲裡、魅力長安。無限風光生成中... ...

砲 裡

砲裡村東鄰朱耿村,南鄰田村,西鄰伯夷坊村,北至鯨魚溝。距西安22公里,距長安城區19公里。現有人口2660人,702戶,土地面積4010畝,村民小組10個。新中國成立前,姓氏基本為王、張、李、劉、謝、關、安、楊、魏等。新中國成立後,姓氏基本為張、王、趙、牛、閻、門等。但王、張兩姓氏佔大多數。砲裡村人對村裡姓氏有句順口溜,叫做“王一半,張一角,剩下都是雜窩窩”的說法。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01

【歷史點染下的印記】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白鹿原至西漢時,為一方土山,叫長壽山。山上盡生茂林,林中盡生飛禽走獸。因山中常年積流,且流水湯湯,日月久了,遂淤一溝。因溝荊木得水,勢旺囂然,後人便稱作荊峪溝。再過了時月,荊峪溝卻是朗然的將這方土山,南北劃分為二。今之砲裡便以荊峪溝南而居。後來,因世人口之誤傳,諧荊峪溝音為鯨魚溝,直至今日。漢之高祖劉邦,西取成陽後,乘勝東往,一路淫威,一把火燃得阿旁宮灰之燼之,後,便直取長安,並定都於此。如此,長壽山便為京畿之幸地矣。劉邦定都長安,長安便成九州之央,政治、文化、經貿空前昌盛,大為發達,此處土山便成了皇家狩獵遊樂之地。後之,因朝廷為強壯兵伍,固漢之江山社程,遂差通曉火藥之理之智者及大批苦民,至白鹿原砲裡村一帶,大肆砍木伐林,燒木成炭,以為火藥之輔料,再成攻軍之炮。因砲與炮,字異而音意同也,故,砲裡村便以此得名。

朝廷的過度採伐及後來的人為破壞,長壽山這處土山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地質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原本樹木茂密的長壽山,卻是變成了幾近禿然的荒原。而當時伐木者,其中一部分人,因失業且無力置地、為生存之需,使於此地留了下來。他們構造茅屋,開屋山地,堵水為田,集群成村。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至唐時初,唐王將此地時給了開國大臣鄖國公殷開山。原居住此地的人逼迫遷至今西安城區曲江村、大鮑坡、馬連灘、鐵爐廟、金滹沱等地。如此,砲裡村便成了鄖國公的莊園,人稱鄖莊。故有民諺說:“上有天堂,下有鄖莊”。為世代霸有此地以鎮邪氣,鄖國公便於砲裡村東西各築一廟。東廟為聖母廟,西廟為5大菩薩廟。於此同時,於兩廟前各築一塔。東塔皆用板瓦築建,西塔卻是青磚築建。故,砲裡村亦作雙塔鎮稱之。明成武十四年,即1381年,砲裡村改稱為鄖莊裡。據《咸寧長安兩縣續志・祭祀考)載:“聖母廟在元興倉砲裡村,廟前有古塔,純以瓦渣砌成,俗稱瓦渣塔。塔前嵌石一方,鐫‘天啟丙寅’。作者注,1626年,劉立。邸國公家廟在此。”(注:明、清時,砲裡屬咸寧縣元興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至明朝中葉,砲裡村卻是一方名鎮了。是白鹿原上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不僅勤於農耕,苦於桑麻,且精於商賈。他們以自己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他們幸福美好的家園。時至今日,砲裡村還流傳著關於砲裡村昔日繁榮之景象的“七井八澇池,二十四個丁字街、四十八個廟宇”之說,足見其昔日何等昌盛。

不知是邸國公神靈作祟,還是聖母廟瓦渣塔的神威,砲裡村人至今還對聖母廟前的瓦渣塔有著不盡的傳說。說是每年狄寨原上,至夏季,都會出現嚴重的乾旱,以至莊稼顆粒無收。人們看著火熱天和乾裂的土地,將無望的眼光,無奈的投向了天神龍王。於是,狄寨原上的人們便成批結隊的手持高香大蜡,一路敲鑼打鼓,帶著神漢巫婆紛紛下得原去,奔赴秦嶺太興山,設社圍壇,淚水漣漣地跪拜蒼天,以求神水。待神漢巫婆好一陣撕揉魂魄,大汗淋淋時,他們便覺圓滿,虔誠的打道回府,每至聖母廟瓦渣塔前,神漢巫婆便是大怒,止步不前,不得過關。但是,若是取水者於塔前跪拜,併為此塔搭紅進香進蠟,神漢巫婆便魂魄附位,即刻安好。雖有如此之說,但尚不足信。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02

【古韻走出來的轉變與創新】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新中國成立後,砲裡村雖地域偏僻,受地理及自然條件的制約,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受黨的富民政策的滋蔭和各級政府的大力關懷和支持,從遠古走來的砲裡村人,更新了傳統的思想觀念,轉變了固步自封的思維方式,建成了麵粉廠、縫紉機廠、木器加工廠、農業機械修理廠、煤廠、酸造廠、建築隊等。在農業方面,他們大膽的調整了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揮砲裡村的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的獨特的地理優勢,科學規劃,首先發展了以西瓜、花卉為主導的產業及配套產業,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為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思路。近幾年來,在當地政府關懷和指導下,他們滿懷信心加快步伐,規模化的向綠色無公害農業進軍,誓從貧脊的土地上要出效益,在黃色的土地上踏出新型農民風采的足印。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砲裡村人為了生活得更加美滿,進一步加強了村容村貌建設,優化生活環境及投資環境,近幾年來,在村兩委會的直接領導下,在當地政府及區交通局等有關部門的大力資助下,砲裡村投資160多萬元,硬化村內道路3萬多平方米;投資25萬元,進行了村兩委會的辦公場所建設;進行了村內電網的低壓改造和全村的人畜引水工程。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村容村貌的改觀,受到了投資商的青睞。2010年,陝西文化促進會的開發商,一步踏入了砲裡村的土地。他們預計投資規模達1億元人民幣,在砲裡村修建一座具有現代化水準的百萬碑林。如此舉措,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帶動砲里人第三產業發展,必將使砲里人走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走過很多地方

看得見許多山河

卻忘不了沉落在心底深處的

那一處翠蔭

那裡映襯著樸實無華

卻又精妙如此的風景

高臺村落、花木水湖

如墨色的歷史印記

卻散落出最絢爛的

古蹟砲裡 韻味長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长安百村|古迹砲里 韵味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