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有色金屬價格承壓 銅鋅期貨創逾一年新低

有色金屬價格承壓 銅鋅期貨創逾一年新低

受土耳其危機、美元持續走強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近期持續下挫,本週國內有色商品期貨價格集體承壓,銅、鋅均創逾一年新低。與此同時,A股有色板塊近期也表現低迷,Wind中信一級有色金屬指數月內跌幅已近14%。

【更多行情,可關注期金管家官方網】

有色板塊承壓下跌

在國際有色商品價格輪番大跌後,8月16日國內期貨市場有色品種也再度遭遇滑鐵盧。

早盤,期市有色商品即啟動普跌,滬鋅跌幅一度超4%。截至下午收盤,滬鋅主力合約1810報19860元/噸,跌3.69%。此外,主力合約中,滬銀跌2.62%、滬銅跌2.58%、滬鉛跌2.34%,滬鎳、滬金、滬鋁均跌逾1%。

受近期有色商品價格下跌影響,A股有色板塊整體走勢孱弱。8月16日,Wind中信一級有色金屬指數報跌1.26%,而7月25日至今,該指數已累計下跌近14%。當日個股中,羅平鋅電(002114,股吧)跌5.51%、華友鈷業(603799,股吧)跌4.82%、和勝股份跌4.67%,盛屯礦業(600711,股吧)、福達合金、中礦資源(002738,股吧)也均跌逾4%。

“土耳其里拉危機發酵,是導致有色金屬商品價格全線走跌的重要導火索。”頂點財經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陽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稱,當前,土耳其里拉危機打擊市場對高風險資產的偏好,同時提振美元指數,有色商品跟隨整體金融市場承壓。同時,中國疲弱的需求數據,也令有色金屬需求前景蒙受陰影。中國7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創下有記錄以來最低,零售銷售也趨疲弱。投資放緩程度超過預期,凸顯國內需求趨於疲弱。

對於後期國際有色金屬商品價格走勢,徐陽認為,整體短期內很可能將隨宏觀悲觀預期繼續下挫。“首先,美元指數還會走強,可能上衝100,勢必對有色商品價格造成打壓。其次,在新興經濟體匯率相繼出現問題後,新一輪悲觀情緒將進一步推進有色商品價格下滑。再者,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格局已經確定,這勢必會減少對有色商品的需求,有色商品價格也因此將承受壓力。”

滬鋅跌破2萬元大關

8月16日,滬鋅已跌破2萬元/噸的重要關口。“8月15日夜盤滬鋅主力合約最低報19840元/噸,一舉跌破2萬元支撐位,超出市場預判。”卓創分析師李琳稱,2015年國內鋅價最低達到過15000元/噸的歷史低位,但此後連續兩年震盪上行。2018年以來,鋅價持續承壓,整體成下跌走勢,基本面供需結構也較前兩年發生了根本轉變。

李琳表示,2015年年底,國際大型礦山供給開始縮減,加之前期鋅價處於低谷,因此對價格形成提振。但今年以來國際上一些數據顯示供應已逐步增加,前期供給壓力舒緩對價格必將形成打壓。同時,今年以來國內鋅產品的需求量也一直未有提振。據稱,鋅60%以上應用於鋼鐵製品上鍍鋅,在今年出口下滑、環保限產的影響下,下游訂單情況不容樂觀。往年過完春節後,鋅往往在3月份會有需求增加、價格增長的行情,但今年下游採購的高峰期一直沒有出現。

市場情況不樂觀的背景下,國內鋅相關企業盈利情況或也不容樂觀。

李琳表示,去年由於價格高企,國內企業利潤率甚至超過50%,但今年將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由於環保限產對礦山企業的影響,一些前期達標的企業在環保標準提高後被限制生產。而下游冶煉企業開工率今年較去年並未有減少,仍有70%至80%左右。雖然今年4月份時有冶煉企業曾對外稱將停工,但最終也未能執行。

對於後市,李琳認為仍將偏空運行。目前商品基本面和國際形勢不佳,加之鋅此前已持續上漲兩年,目前已進入週期回落區間,短期要看18000元/噸的關鍵點是否能夠形成支撐。

生意社分析師白家新也稱,目前鋅產品需求不好,成交量少。近期市場有消息稱,上游有庫存陸續投放到市場,提升了供給量,但下游需求一直比較清淡。“短短几天,鋅價就已下跌2000元/噸,這在近年都屬少見。在經過大跌後,市場或會有超跌反彈,但沒有支撐大幅上行的利好消息。”

銅價利好因素消散

除鋅外,金屬銅近日來也跌幅較大,創出2017年7月份以來新低。

“銅作為有價金屬,與國際價格接軌緊密。一方面土耳其危機發酵,另一方面美元持續走高,都對銅價形成負面影響。”生意社分析師劉美麗稱,2017年國內銅商品價格一路走高,到10月份曾達到55000元/噸的高價。2018年初,銅價從55318元/噸的高位震盪下行,雖在今年3月至6月間有一波回漲,但整體走勢偏弱。

她表示,6月下旬以來,國內銅價已跌超10%,8月16日市場報價已達48000元/噸左右,逼近47000元/噸的生產成本線。此前銅價強勢上行,主要受智利銅礦罷工事件影響,市場對供應緊缺形成炒作之勢。但據8月15日最新消息,目前智利銅礦已投票決定接受資方協議,罷工形勢得以緩解。此外有消息稱,今年7月,博爾銅礦首次開始向中國出口750噸銅。過去7個月博爾銅礦已經向外國市場出口17560噸銅及其他金屬製品,同比增長25%,外匯收入1.25億美元。在供給增加、需求不旺的背景下,銅後期走勢不容樂觀,預計將在45000元/噸至49000元/噸之間震盪。

卓創分析師王依則表示,銅商品基本面目前並沒有市場想象的那麼弱。據調研情況來看,目前下游企業庫存雖較往年偏多,但尚不至於到壓力位上。進入8月中下旬後,市場淡季即將結束。目前供給方面,電解銅廠均在正常生產、檢修,企業還有擴產計劃。下游終端企業銷售增速較去年明顯下滑,但整體依然保持增長。作為用銅佔比大的電網建設行業,今年計劃建設量依然還是增加的,需求存在支撐。

不過她也表示,短時間看目前市場對銅價依然非常謹慎,壓力較大。在基本面尚可的背景下,宏觀利空消息過多,市場炒作資金外流,活躍度不佳。目前市場沒有太多利好銅價的支撐因素,後期應以謹慎為主。

(此篇文章來自網絡轉載,若轉載文章作者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