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专家建议公民按一定的工资比例缴生育基金,如该制度执行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南瓜噢


这些个所谓的“砖家”根本不知道民众不愿意生二胎的主要原因,连重点都抓不住,可想而知他们能提得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建议吗?他们发声也就是哗众取宠、趁趁二胎问题的热度而已,不必当真。

我们先看看这两位“砖家”的建议!

这则消息刊登在江苏《新华日报》一刊物上,两位“砖家”刘志彪、张晔联合撰写了“提高生育率”的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意思是为生二胎设立“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每年必须从工资中按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存入个人账户。生二胎时可申请取出,用于补偿妇女在生育期间中断收入的补偿。不生二胎的退休后才可取,未被提取的基金用于资助其他家庭生育补贴,不足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

如果大家仔细理解这两位搞笑“砖家”的荒谬建议,便可明白,也就是自己拿钱补偿自己,毫无意义。绞尽脑汁合作写了那么长的内容,用 “自给自足”四个字便可以概括,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而且,一不留神,自己辛苦存几十年的基金就可能被拿去资助别人生育,但受助者还不知道是接受了谁的帮助。真不知道这两位大名鼎鼎的所谓“砖家”扬扬洒洒建议那么多,到底给二胎家庭带来了哪些生育补偿!也可能是我文化水平有限,实在没理解出这个建议的真正好处在哪。只体味出一种感觉——把民众当傻子耍呢!

老百姓不生二胎都真正原因是:面对如今的高消费,养不起孩子,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太大。二胎的关键在于养育,而不是生育。这个大问题,并不是老百姓平时省两块钱就能解决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搞明白,也能站出来发表意见。

从二位“砖家”所发表建议的关注点,便可以看出,他们根本不了解民情、民意。所以,才提出“抓住芝麻,丢了西瓜”的一些不靠谱建议。

我倒是建议如今的某些“砖家”、“学者”,在提出某些建议、发表某些观点之前,先问问自己真正了解民生不,别站在自己高收入的角度来衡量普通老百姓。如果没有经过脚踏实地的深入民间、调查了解民意,最好别随意发表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建议。否则,你们不仅没帮到老百姓,反而会给老百姓增添更多的麻烦和压力!

要想让老百姓放心的生、养二胎,关键在于对房价等高物价的宏观调控,配合国家财政对二胎家庭的优待、补助等措施,才有可能提高二胎生育率。

大家觉得这两位“砖家”的建议靠谱吗?你会支持吗?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我看到这几天很群情激愤,大家都狠不得撕了这提出此建议的专家。但是我觉得如果把这篇文章通读下来的话,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愤慨呢。

另外,我认为这只是个别的专家的观点,并不代表任何的官方的说辞,所以也不用太在意。因为很多人把《新华日报》认为是新华社的这种官方媒体的言论,其实不是的。

《新华日报》本质上就是“江苏日报”而已。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省委机关报。那“江苏日报”此名因为是民国时候就有了一个报纸,那为了区别,解放之后,江苏省委机关报就命名为《新华日报》了。 所以它只是一个地方机关报的一篇在不太重要的一个版面上的专家观点而已,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当回事儿。

不过专家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倒是值得我们思考。因为现在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中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危机,劳动力红利在逐步丧失。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日益显现,那未来十年二十年,将会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那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专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其实也正是他们的职责范围内的。所以哪怕是一些有争议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没有必要就此对他们进行各种的攻击。

观点可以商榷,但不能进行各种非理性的攻击和谩骂,也没有意义。目前看来感觉是大家恨不得撕他的皮、喝他的血,那我觉得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未来政府包括全社会都要想各种办法鼓励民众多生育的,现在各种想法和建议,都应该充分让大家讨论,才能逐步形成最好的办法,形成社会共识。

不过,从专业角度看,这两个专家提出的做法肯定是值得的商榷的,因为按照国际上其他的国家的做法,往往都是对多生育家庭的进行减税和奖励补贴,而不是说像全民要进行惩罚式的收费这种模式。收费或者纳税的这种模式这很显然会触犯众怒的。

其实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关注真问题,不要纠结于某一个专家的观点对不对。从我的思考来看,最大的担忧的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的减税、奖励补贴甚至惩罚措施,使尽了所有招数,能够在人口生育率急剧下降的时候,挽回生育率使得人口增长的,目前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样的。

那中国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也是同样如此,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率不仅不升反而下降了,打脸了之前一些专家认为的放开后会迎来人口生育高峰,这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


水禾田


从刘志彪、张晔这两位“砖家”的联合署名文章的标题《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就可以看出其中心主旨,是为了用政策强制的方式,来推动生育意愿的改善和生育率的提高,延缓整个社会的老年化进程,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劳动力血液。

问题是,这样的做法,考虑过每个公民个人的权益吗?

我为什么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

选择生孩子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就是喜欢孩子,希望和亲爱的人有一个爱情的结晶,希望自己的人生圆满,为了享受家庭的乐趣,年老之后能够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传宗接代,父母老人的期望,养儿防老在自己老了之后有人赡养等等。

选择不生孩子的理由同样多。比如:带孩子太辛苦,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太大,养育孩子需要投入太多的心血和精力,希望自己的生活更轻松自由没有那么多束缚,不喜欢小孩等等。

无论是选择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个中的理由和想法都情有可原。更重要的是,任何选择都是个人的意愿,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每个人的意愿,而不是用舆论、价值观、政策来进行裹挟。


我在什么情况下会要孩子甚至要二胎?

决定是否生孩子甚至“砖家”们大力鼓吹的二胎,真的有很多影响因素会左右着我们的想法。

1、真的做好了接纳一个新生命到自己的家庭和人生轨迹中来的心理准备了吗?

2、有了一胎之后,希望儿女双全?

3、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太孤单,多一个弟弟妹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相互扶持?

4、经济能力能否负担得起?现在孩子的教育投入简直就像个无底洞,我能扛得住吗?

5、是否有精力、心力甚至体力来投入到孩子的抚养、管教、培育工作中来?

6、我能否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竞争的条件?

7、我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还能承受怀孕的挑战和难产甚至流产的风险吗?

8、房价这么高,小小的蜗居能够容下更多的人口吗?有条件换房吗?

9、生下来容易,有人帮忙带孩子吗?难道让我在职业生涯上升期辞职做全职太太?

10、大宝愿意接受再生一个弟弟妹妹吗?

11、如果不要孩子,二人世界的生活不是更轻松自在?

影响的因素真的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生养一个孩子要付出哪些代价?

一、经济的代价

以我家的情况为例,住在广东的准一线城市,养育大女儿的年均花费支出在4万元左右,小时候的奶粉、服装、纸尿裤等消耗品,到幼儿园的学费,早教,兴趣班,补习班,学钢琴、跳舞、跆拳道,亲子旅行,夏令营,各种支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花不了的。

而且现在大女儿才小学,中学如果考了民办的名校,一年的学费3-5万元,6年下来至少30万,还有大学的支出,婚假的支出。

等把孩子嫁出去,各项支出累计在一起怎么也上200万以上了。

至于我们家二宝,按现在的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速度,年均花费支出只会更多。

此外,生了孩子之后,会需要更大的住房,这一块的成本对于很多人来说,想想就头大了好几圈了。

二、精力的代价

孩子从小就要父母投入悉心的照顾,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每天的陪伴玩耍,绘本阅读,孩子的饮食起居,到孩子上学之后的学习和作业辅导,各方面的教育引导,无一不需要家长花大量的精力学习、思考、实践。

你还想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吃个饭喝个酒唱歌?还想悠闲的去做个SPA放松一下?还想加班出差?拉倒吧,回家带孩子去。

三、身体的代价

带孩子是一个消耗身体能量的过程,详细大多数父母都深有体会,多一个孩子,会增加很多家务活,睡眠时间减少,陪着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补习班,赶场子,铁打的汉子也会疲惫不堪,何况大多数家庭承担这项重任的是弱小的妈妈们。

谁说岁月催人老,明明是孩子磨的啊。😂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基金有什么意义?

按“砖家”们的方案,生了孩子的能够从基金中领取补贴,至于是否能够超过自己缴纳的钱,不得而知,估计不会让你亏,而没有生孩子的也可以在退休的时候全额返还,那这笔钱交了有什么意义呢?甚至连奖惩的目标都达不到,不如直接国家财政补贴得了?

而且建议的方案是生二胎的才补贴,现在的情况下,一胎生育率都不高,除了经济条件优越的,能有多少愿意生二胎的?这种政策会不会变相的变成了拿经济条件差的人的钱去补贴有钱人呢?


是不是又可以成立一个生育基金管理中心,再养一批人?

这个话题有点敏感,就像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一样,到底效果如何,是不是养了一大帮闲人,以前还冒出过资金挪用和贪污的案例,本来就是老百姓的钱,还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使用。

那么这个生育基金的管理,又要复制相同的套路,设置一套新的班子人马吗?


不想生孩子是我的权利,为什么要拿走我的合法收入?

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收入所得,在当下这种高房价、高物价的环境下,尽量保持和增加个人的收入是每个人努力在做的事情,这项政策首先做的事情则是先扣掉你一笔钱,让你能够用于生活、储蓄、投资、买房、旅行、学习的资金又少了一些,对于被迫缴纳这笔费用的人来说,合情?合理?合法?

“砖家”们的初衷很好。但是,却选择了错误的思路方式,这样一种以法律、制度的方式强行侵犯公民生育自主权、财产权的方式,从根本上是和上位法相冲突的,这样的方案从智库专家的口中说出来,是在搞笑?还是在侮辱大众的智力?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元宝爸爸聊育儿


专家建议公民按一定的工资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如该制度执行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中国由于人口的缓慢增涨己经进入了老龄化年代,这个问题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引起了专家的重视,

有些专家针对中国己进入老龄化的问题,想尽干方百计,采取果断措施缓解中国老龄化问题,因此,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13版页,“思想周刊,智库"栏目刊发了刘志彪,张晔,联合撰写的(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重要任务),的暑名文章,文中指出,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实行二胎生育补贴政策,规定对于40周岁以下的男女青年,按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记入个人帐户,用这些基金对二胎生育者给以补贴,对于未生育二胎者可到退休后领回个人帐户生育基金。

我认为生育是个人的计划,国家不能强制这些年轻人缴纳生肓基金,有固定工资的人员可按工资比例缴纳,老农民无固定工资,无收入他们的生育基金由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要鼓励年轻人生育二胎,国家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对于生育二胎的父母应给以适当的补贴待遇,鼓励和支持他们生育二胎,实现我们的国策。


志同道合179276449


有幸拜读了两位专家写的《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总体感觉并没有网上评论的那么不堪。

网上一边倒的评论只是针对“40岁以下公民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这一项无法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建议,可是没有提及文章中很多务实亲民的理念。

这里我先不发表评论,先摘取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理念给大家看。

《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全文闪光点摘要

1、大力发展幼教产业和托幼服务

文章中首次探讨了姜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可能性,意图降低二胎家庭养育二孩的经济压力。

两位专家指出了现阶段我国低龄儿童的照料,受限于市场化托幼机构的昂贵收费,主要依赖母亲全职照料或夫妻双方长辈代管。

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及家庭经济的压力影响,老人承担照料儿童,或者母亲全职照料儿童都显得不太现实。

而由政府提供基层保育服务,甚至承担保育费用,也许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

2、加强义务教育体系

文章讨论了由国家以公办学校为载体,在校园内部扩大素质教育的可能性,意图降低降低教育成本。

部分地区“早放学”的特点为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精力和经济压力,显然,这让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疲于分身。

而同时,为了填补儿童业余时间,提高孩子的求学竞争力,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分散于市场各个角落的培训班,这也不断增加着家庭富裕子女的成本。

文章中讨论了恢复小学生“朝八晚五”的上下学时间,提出弹性放学制度的可能,以期方便各个职工家庭上下班时间和孩子上下学时间衔接,同时还考虑为9岁以下孩子开设寒暑期班,为普通家庭解决假期无人看孩子的难题

3、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

文章中建议住房政策向多胎家庭倾斜,对低收入多胎家庭提供3年的租房补贴及房贷优惠等等。

这一点政策真的制定的话,将会是非常受欢迎的政策。

4、二孩家庭减免个税

更多的人口会带动更多社会养老保险等税金的贡献,既然孩子会在将来为养老体系作出贡献,专家自然是建议向二孩家庭提供个税抵扣,弥补部分生育成本。

5、延长产假及陪产假

两位专家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产假和陪产假相比欧美国家太短。

所以,文章中提出建议将产假和陪产假全部延长,建议将产假延长至6~8个月,而陪产假则建议延长至3个月。

其实很多地区只是执行了3个月的产假,而15天的陪产假,绝大多数男同胞都很难享受到。

所以,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应该会起到很好的生育刺激作用。

6、鼓励企业保留或提供生育妇女后再上岗的机会

生活压力这么大,就业竞争又如此激烈,女性同胞不是不想生二胎,而是不敢生二胎。

很多女性拒绝生二胎的理由不过是担心家里多了“二宝”以后,经济来源就只剩老公一个。

老公辛苦不说,普通职工一个人的收入,真的很难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更不用提要两个孩子将来上学、结婚都是钱,自己还要攒钱买房、攒钱防病、攒钱养老。。。。

解决婚育妇女就业问题,绝对是文章中的一大亮点!

文章中没有提及的其他问题

两位专家其实考虑的还是比较全面的,只是现代人不敢生的原因远不止上述的这些问题。

1、难点一:上有老,下有小,上下压力都是无比巨大

正处在生育壮年的80后、90后普遍都是独生子,所以这就带来一个无比巨大的问题。。。

两个青壮年要养育4位老人!

在二胎生养处处要花钱、花精力的情况下,行孝之事谁来保障?

赚钱正当年时,全去生孩子了,四位老人如果有个病痛,两位青壮年是否能承担的起?

2、难点二:钱全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老了怎么办?

从长远考虑,国家如果真想促进生育,那相应的医疗政策也应该对二胎家庭多一些照顾。

现在的老百姓,“不敢生病,生不起病”的可怕现象在面对嗷嗷待哺的二胎时,一切问题都会被放大。

养了二胎,孩子上学的费用一定是翻倍的。

买方的目标是不是又要多一套?

毕生收入全部贡献给了孩子,到老了,自己的养老看病怎么办?

所以,建议总体不错,只是还有欠缺

看完摘要是不是感觉没必要为“只言片语”无脑喷专家了?

仔细拜读过两位专家的文章,我个人的感觉其实还是挺欣慰的,专家终于不再异想天开了,终于很多很现实的问题被提及了。

我个人并不抵触缴纳“生育基金”,当然前提是要文章中所提倡的建议全部能够给落地,甚至我可以考虑不买房。。。

只是想要更多人能够放心生二胎,还请保障了我尽孝、养老、看病等多方面的压力,这才切实可行。。。。


妙爸超努力


他妈的自己都难养活还要交狗屁的生育基金凭什么,这是自愿的凭什么强制,不行我们都移民国外吧,要么大家都不要结婚看谁还让交狗屁的生育基金,提出这样的言论的专家就是古代的那种奸臣!


眉目7


vv007宝马vv007我个人觉得按照一定的工资比例缴纳生育基金既不可行也是不可取的,不容易让人接受。因而引来网民一片反对声。这个观点仅仅是所谓专家的一种想法,地方媒体公开发表后,引发吃瓜群众的不少反弹,甚至于引发很多人炮轰。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生育基金按照工资比例收取,目前,人们还难以接收,还不能这么搞。

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政策。即使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有什么样的调整,国家卫计委会做充分的调研,对一些问题充分论证和调研,且实践一段时间才能定性,最终由国家來决策!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关系着国家的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乱相,更不容许按照工资比例来缴纳生育基金。我国就业群体多,合同性质多样化,发放工资更是五花八门,按工资比例怎么收?谁来收?农民怎么收?农民工怎么收?富豪又怎么收?明星们又怎么收?这些都是问题。一刀切按照工资比例来收,可能吗?现实吗?生育基金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在较长时间内是稳定的。眼下,如果为了国家长远利益需要调整,也不能急功近利,生育基金不能想怎么收就怎么收?因而,这次地方媒体此文一推出,立即遭到炮轰,很多人对刘某某等2人意见不少:一,我个人以为这篇文章立意不深,观点太偏,没有从切身实际考虑考虑国情与就业人员的现状,按照工资比例收取生育基金,目前基本上做不到。二,这篇文章的作者逻辑思维比较不严谨,论证方法简单叠加,引发人民群众基本上不太赞成!

三,这篇文章的观点改变了以往对生育基金的做法。作者对按照工资比例收取生育基金过于理想化,执行起来难上加难,不符合当前的实际。

四,地方媒体推出这篇文章不太合适。似乎认为收取生育基金就应该这么做?这样做应该会怎么样等等。就能促进人增长,缺少实践,离现实太远。地方媒体这种口气完全是人民日报的口吻!实在不是太合适。我当时刚看到该文时,误以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了。细看是地方媒体发表的专家文章,着实吓人一跳。总之,这篇文章发表后,其影响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反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给计生工作添乱!应该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谢谢!


2020我的故事


砖家吃什么长大的,是吃屎长大的,,以前计划生育,说了很多好处,我们相信国家,现在放开生育,如果我孩子不能够生养,你们免费治疗吗?你们可以免费试管婴儿吗?不生孩子现在要交钱,这个是什么思想,这个是剥削老百姓啊,不生孩子缴纳钱,这个是和国际接轨吗?剥削老百姓时候就不和国际接轨了吗?几个砖家的言论是在坑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我相信国家不会出这样的政策,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是为什么?除了经济就是思想,现在传统的思想在年轻一代人心里还有吗? 传宗接代在年轻人大脑里已经淡漠,砖家不考虑教育的失败,怎么把教育办好,却想着剥削老百姓,你们是天下最丑陋的人。


临渊192189537


前段时间,我工作的单位新来了一位女同事,吃饭时,她说起自己来到现在的单位,年薪比之前少了一半。我很不理解,她说:“之前工作的单位压力太大,没法生孩子,就辞职了。” 她也说从她自己的意愿来说,并不想生,但是已经30岁了,每天被婆家娘家催得不行。
像我这位女同事这样,为了生孩子放弃升职,甚至放弃工作的事例,生活中并不少见。
那一刻,我天真地以为不生孩子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当时我就对她说:“我就不打算生孩子,生孩子代价太大。”
没想到才过几天,我就被这条专家建议啪啪打脸:
给大家画个重点:这个所谓的生育基金制度,就是你以后每月辛苦工作赚的血汗钱,都要交一部分给国家,然后直到你生了二胎(对,是生两个,生一胎也不能领)才能把钱领出来;如果你不生,这些钱,你到了退休才能取出来。
这条政策对于不打算生孩子的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你不生两个小孩,就要出钱给生两个小孩的人养小孩,机智的网友将此现象称为:云绿帽。(鼓掌,实在是太深刻了)
这一政策建议的诞生是有背景的。根据目前各地卫计委披露的人口出生情况,2018年上半年,中国的新生儿人数同比下降了约15%-20%。8月6日,人民日报发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鼓励年轻人生二胎。
如今这个强制缴纳生育基金的政策建议,很显然是觉得大肆鼓励生二胎的宣传还不够,要让人民群众“出点血、感觉到疼”,才可能会主动生小孩。
这条建议一出,有评论说提出这个建议的专家简直是又蠢又坏;也有评论说,就算交钱,不想生的照样不生;还有评论说鼓励生育无可厚非,但是应该国家承担生育补贴的费用,不应该让公民自己承担。
不可否认,如今的年轻人不想生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太大。但是对于我们女性来说,除了带来经济上的压力,生育更是社会压制女性的工具。
记得前几年还有专家在提要让女性回归家庭,这几年不提了,然而更可恶的专家建议又出来了:
建议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让妇女30岁前生完三个小孩,然后去工作。
还要实行男女差异化教育,将妇女初育年龄控制在25岁以内:
这些政策,不得不让我开始思考,女性这个身份,对制定政策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要是真照这些“专家”说的这样,初育年龄25岁,30岁前生完三个小孩,且不论生了养不养得活,五年生三个,意味着刚生一个,马上就得再怀一个,所以女性在你们眼中到底是什么?行走的子宫?
如今,就算女性放弃生育,也不行。如果你不生孩子,那你就再交一轮税给别人养孩子。这些专家还说得好:你不生孩子,以后老了就得靠其他人生的孩子养活,所以就应该现在交钱给别人养孩子。
我只想问一句:那我现在交的养老保险金都去哪儿了???
别说这些提议多么荒谬可笑,令人作呕。其实一直以来,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这些人眼里都是社会调控的工具。
作为女性,子宫长在我身上,生不生孩子却不由得我控制:人口过多,就被拉去强制流产,生育率下降,就强制生育二胎。
在就业方面,即使女性学习工作能力丝毫不差,也无法与男性一样公平地参与工作。只要劳动力过多,就会有专家呼吁让女性回家,而如果缺乏劳动力,女性就应该早点生完孩子再去工作——当然,一边工作,一边还得把孩子养好。
小时候,在初潮那一刻,妈妈对我说:“恭喜你拥有了生育能力。”长大后,我才发现,生育成了我在找工作时被歧视,在工作升职时遇到阻碍的原因。
女性只要生育一次孩子,就会在职场位置上被打回原形,如此循环,女性的职业生涯就只能被限制在中低层。
也有人说了,这些政策就算真的实施,中产阶级的女性还是不会生的,只有特别有钱的人和草根才会生更多。
他不担心有钱人生得多(其实有钱人哪有受过政策束缚),他担心的是草根生得多,只能穷养,以后长大了无法在城市立足,怕是会造成社会动乱。
这种论断属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对底层缺乏了解而发出的判断。
事实上,女工承受的生育之苦比很多白领女性更甚。工厂的工作繁重,很多时候需要上夜班,有的岗位还会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对孕妇的伤害非常大,更别提有的工厂一旦发现女工怀孕,第一件事就是劝女工辞职。
如果说中产女性生小孩是影响工作晋升,那么大部分女工只要怀孕就意味着失去工作。
而工友们显然也并不是凭着本能生孩子、不会思考的人类,工友们也会考虑生养小孩的成本,也有越来越多的工友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会把小孩带到城市和自己一起居住,在城市入学,即使会遭遇重重制度壁垒。
80后工友小平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年轻一代女工对生育的看法:
我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现在都在农村上学。 当初我也有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一方面城里学费太高,公立小学进不去,私立的一年学费加杂费就要两万,实在负担不起;另一方面,我们整天忙着工作,有时对孩子照顾不到,有一次儿子还被拐走了,找回来之后,我们就赶紧把他送回老家,放在家人身边。 我怀第一胎的时候,遵医嘱辞职养胎了,怀第二胎的时候孕期还在工作。我当时进的厂不太正规,五险一金什么都没有,更没有产假这些,对孕妇也是和别人一样的要求,该怎么干活还怎么干活。孕妇容易感觉疲劳,有时会打瞌睡,一旦被发现,就要挨一顿骂。我觉得现在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对我们实际影响不大。如果一个家庭经济上能负担得起,那他们可能会愿意多生孩子。而像我一样,养两个孩子,再加上家里各种开销,已经非常吃力了,哪怕给我钱,我也肯定不会再生。 我身边很多同龄的女性朋友都不太想生孩子,觉得打工挣的这点钱连自己都养不活,不要说养孩子了,宁愿丁克。也有人觉得现在的环境下,生育对女性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当然也有的家庭重男轻女,要求生出男孩为止,但相对于上一代,年轻人的观念肯定是有所变化的。
缴纳生育基金,对于怀孕就有可能失业,生下小孩却只能骨肉分离的工友们,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有限的工资,又少了一部分,意味着把小孩带到身边的愿望又更遥远了,或许原本两个人的工资还能勉强将一个小孩带在身边,如今生了二胎养不起,不生二胎就要被扣工资,连一胎也养不起了。
这种两难的困境,是那些每天养尊处优,根本不用为生活犯愁的专家们不会想到的。
其实鼓励生育政策的提出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但多是在尊重公民生育意愿,通过额外奖励性补贴的方式进行。
而我国专家给出的政策建议却总是有着无比清奇的脑回路:即调控人口的同时还把责任让民众负担,比如计划生育时期的社会抚养费、超生罚款,再比如如今提出的缴纳生育基金,这些措施无外乎都是惩罚性而非鼓励性的。
在这些政策下,女性,尤其是底层女性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压迫。
这些专家难道真的不清楚,人们生育意愿下降,是如今教育、医疗、住房各个方面的的压力太大导致的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应该从保障人们基本福利方面入手吗?
他们清楚,只是他们不想说某些人不想听的建议罢了,毕竟,只有人民群众——尤其是女性——这波韭菜最好割,也割得最顺手。

尖椒部落


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的人在骂这两位专家?我觉得专家提出的从工资中扣除生育基金这种不靠谱的措施,极大刺激了国民对国家生育政策出尔反尔的一种过激反应,刚前几年还不让我生,现在变成我不生还要处罚我,真是天理难容!让人觉得要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制定这条政策的专家学者就没有想到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吗? 我想现在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都有可能会招来网民的这种抵触情绪,来发泄对生育这条基本国策的不满。 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国家确实要对当前生育状况引起重视,为长治久安计,制定利国利民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