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地理概況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端,東與吉林省接壤,南與遼寧省毗鄰,西與赤峰市、錫林郭勒盟交界,北與興安盟相連,總面積達到了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地理座標是東經119°14′-123°43′,北緯42°15′-45°59′。

通遼市地勢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平,呈馬鞍形。北部為大興安嶺南麓餘脈的石質山地丘陵,佔通遼總面積的22.8%,海拔高度400-1300m;南部為遼西山地邊緣的淺山、黃土丘陵區,佔通遼總面積的7.0%,海拔高度550-730m;中部為西遼河流域沙質沖積平原,佔通遼總面積的70.7%,海拔高度120-320m,其中在西遼河流域沖積平原與山地、丘陵之間的過渡地帶分佈著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海拔高度200-400m。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通遼市年平均氣溫0-6℃,年平均日照時數3000小時左右,≥10℃積溫3000-3200℃,無霜期140-16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蒸發量是降水量的5倍左右,年平均風速3-4.4m/s,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20-30天。

通遼市地帶性土壤為慄鈣土,其餘土壤主要有風沙土,灰色草甸土等十個種類,以風沙土為主,佔總面積的43.5%。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通遼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7條,自然湖泊600多個,有大中小型水庫121座。水系以西遼河水系為主,分佈在其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以及新開河,還有東遼河下游和遼河干流的一部分支流、大淩河和霍林河的一部分。由於連年乾旱,通遼境內遼河、新開河、教來河常年斷流,70多座中小型水庫乾涸,局部地下水位下降,水資源匱乏。

玉米生產現狀

通遼市現轄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開魯縣、奈曼旗、科左後旗、科左中旗、扎魯特旗、庫倫旗。通遼市地處松遼平原西端,土地肥沃,盛產玉米、雜糧。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素有“內蒙古糧倉”之稱,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尤其是玉米的種植幾乎佔據了糧食生產80%以上的面積。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一、通遼市各旗縣農業總體情況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二、通遼市各旗縣土壤分佈總體情況及相應的玉米種植面積(單位:萬畝)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注:東西南北以旗縣所在地為準

三、各旗縣重點鄉鎮玉米種植分佈情況

(一)、科爾沁區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二)、科左中旗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三)、科左後旗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四)、開魯縣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五)、奈曼旗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六)、庫倫旗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七)、扎魯特旗

通遼市玉米生產狀況及其分佈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