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金剛經》第二講:無色亦無相

受持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金剛經》第二講:無色亦無相

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須菩提啊,恆河裡面的所有沙泥,就等同於恆河(除去水以後),那麼這些恆河中的沙多嗎?答:多啊,世尊啊,恆河那麼多(分支)。何況那些沙啊。須菩提,我今天實話告訴你,有善男子、善女子,用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各經文對此不一)填滿了恆河水,拿這些去佈施(這句話是一個抽象概念,就相當於用裝滿珍寶的身體給他人佈施),那這個人得到的福多嗎?答:太多了,然後世尊又說了,假如有人通過這經(《金剛經》)中四句偈,告訴他人,這個人福德無量,比前面佈施的人都多啊!(佛法的傳播比簡單的佈施要高級)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雖然說這經書是經(《金剛經》),但是總結起來差不多就這四句偈,那些有善三界(天、人、阿修羅道)的這些人一定要供養(這本經書),在寺廟中,假如有人誦讀這本經書,須菩提啊,這個人就能成就世間第一的稀有之法的人。這本經書在哪裡,哪裡就是有佛,就像佛尊重弟子那般(幫助他)(這才是正教,真正的佛)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須菩提對佛說:師尊啊,這本經書叫什麼啊,我們要怎麼侍奉它?佛祖說:這本經書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只要有書這麼叫,你就要侍奉,為何這麼說呢?須菩提啊,我們(佛,釋迦摩尼)說《般若菠蘿蜜》,不是說它的名字,這句話怎麼理解了?如來(現在的佛)有告訴你佛法嗎?須菩提說沒有,須菩提,我拿三千大世界(宇宙)裡面的微塵給你解釋,這些微塵,如來說他是微塵但是他又不是,只是名字叫微塵;如來說的世界,也是名字叫世界,須菩提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以用三十二相看到如來嗎?答:不行的。為何,那只是名字叫三十二相(你們把三十二相每一相在細分,它都是空的啊,他們構成一個整體才名“相”,以前是什麼都不知道,舉例來說,房子之所以叫房子,由鋼筋水泥構成,組合在一起人們才叫房子),須菩提啊,如果有人用恆河水中的珍寶善心,給予人佈施,而且,能夠把這四句偈告訴他人,這個人福德無量啊!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過了一會,須菩提好像慢慢理解佛祖(釋迦摩尼)之言,淚流滿面,對佛祖說到:佛祖啊,你說的真是經典啊,我以前得到的法眼,都不曾見到這樣的經書啊,世尊啊,假如還有人聽到過這本經書,會增加他們內心是清淨的認識,實相也是非實相,就像如來說的“名實相”,世尊啊,我今天聽了你講的這些經典,相信我理解了受持這件事,在也沒有什麼難的,假如以後五百年年,有人得到這本經書,細細揣摩,和我一樣理解,那麼他也是第一稀有的人才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原因,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是非相,為何呢?遠離一切諸相,就是佛相。佛祖說:是的是的啊,假如有人聽聞此經,不驚恐、不懼怕、不擔心,這個人就是稀有啊。為何,須菩提,如來所說的第一菠蘿蜜,不是第一菠蘿蜜,是名字叫第一菠蘿蜜,須菩提,忍辱菠蘿蜜,如來說的忍辱菠蘿蜜不是忍辱菠蘿蜜,是名字叫忍辱菠蘿蜜,為何?我當初被歌利王隔斷身體(佛陀上輩子為忍辱仙人時,一日,率宮人出遊,歌利王遇忍辱仙人於樹下坐禪,隨侍女見之,舍歌利王而至忍辱仙人處聽法,王見之生噁心,遂割截仙人之肢體。),我當時是沒有我相、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如果當初我有這些相,我必定會生嗔恨,所以啊,須菩提,菩薩是離一切相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心,應無所住心,如果心有住即是無住(這裡解釋下,菩薩心,是心有住,但是他自己不會認為有所住,那麼就是無所住),所以佛祖說菩薩心不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了一切眾生,應該是這樣佈施,如來說的一切諸相也是無相(非相),說一切眾生也是非眾生,所以如來說的才是真話、實話、不打誑語、不是假話,須菩提,如來所得到的法,此法無實無虛,假如菩薩心,依法而佈施,就像人進入暗處,什麼都看不到(佛法),假如菩薩不住法而行佈施,就像人有眼睛一般,日光鮮豔明亮,看到世間種種,須菩提,假如有來世,有善男善女通過這個經書,受持誦讀,就是如來,用佛的智慧,知道這就是人,看見的也是人,成就無上功德!(這個十四品,我來淺顯的解釋一遍就是說:大家行使菩薩心,不要因為讀了經書就覺得是在行佛法,而是要在冥冥中不依佛法,經書只是度化你,才讓你懂得佛的真諦,當你懂得了,最後佛法都是空的,這個和我前文說的“看花是花、看花非花、看花還是花”是一個道理)

《金剛經》第二講:無色亦無相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須菩提啊,假如有人,早上、中午、下午,都用恆河水的善心佈施,那麼他功德無量,假如這些人聽聞此經,初心不改,那麼這個福德會更多啊(善)!能寫出此書受持誦讀啊(更善)!幫人解脫,須菩提,簡單來說,這本經書真的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說的大乘學說才是最上乘的,如果有人能秉持經文(文行一致),教導育人,所獲得的成就不可估量,不可稱量、沒有邊際,像這樣的人,就像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挑起來(於身),如果有人喜愛小法,那麼我就可以分人、眾生、壽者,對於這本經書的話,他不喜歡聽,不誦讀,更不能教人解脫。須菩提,在應該有的地方,假如有這樣經書,一切的天、人、阿修羅,都應該被供養(得識佛法的大德佛),這個位置,就是佛塔,大家都應該恭恭敬敬,環繞禮拜,讓他的佛法四處飄散開來,傳遞四方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須菩提啊,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詠誦此本經書,他們今天雖然為人輕賤,是因為前世造的罪業啊,墜入了惡道(菩薩啊,富二代前世是有積多少福德啊!),讀了這本經書,前世的罪業就會消滅,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須菩提,我想了下我前世,經過了萬劫,我過去在燃燈佛(佛祖前世)前,供養過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這樣得到的功德很大. 但是如果有人讀誦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功德,超過我這樣做的功德千萬億倍,用數字和比喻根本就表達不出來到底有多大. 我說的這些,假如有人聽到了,肯定心內狂妄不止,一點都不信。須菩提,你應該知道此經不可思議,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不能言說(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前面的富二代妄語,望佛祖體諒)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須菩提言:佛祖啊,怎麼才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們應該怎麼“住”,怎麼降服其“心”?佛祖告訴須菩提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該具備如是心:我應該普度一切眾生,普度一切眾生,其實是沒有普度的,為何這樣呢?假如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這不是菩薩!(須菩提)不對啊,世尊,實際是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樣的人。須菩提啊,如來如果以前供養過燃燈佛(如來就是現在的“佛”,燃燈佛是前世諸佛的統稱,彌勒佛是後世佛的統稱),有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嗎?(我解釋:今生存在,肯定是過去沒成佛啊,成佛後是沒有輪迴的),所以須菩提後面說: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世如果燃燈佛是佛,那麼他會認為所有的佛法是空的,那麼他也不會告訴你得到佛法),佛祖說:如是如是,是沒有辦法證明如來(今世)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如如來得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前世的燃燈佛是不能證明我識得佛法,你的來世,如果是佛,那也是名字叫釋迦摩尼,如來是什麼?就是代表所有法的意思,假如有人說如來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際上是沒有法證明的(前世的佛法是空的,前世不能證得你得了佛,那麼今生你還是證明不了,如果說你證得佛法,那也是名義上證得,但是真正的佛法是無法,無法那你就證明不了你得了佛法,這個和道家的有和無概念一樣,無包含宇宙,無分為有和無,有的另一面是無,統歸無所統,但是還是無)

《金剛經》第二講:無色亦無相

現在簡單證明給大家看:須菩提問世尊,大家想證得佛法,怎麼辦?釋迦摩尼說,這個證不了。那師傅說下怎麼證明證不了?

證明:第一,前提,燃燈佛是佛(前世的佛祖,按照現在的講法,簡單舉例:鳩摩羅什的佛法是證明不了後世“我”是得到佛法的),他是無法給我提供證明我得到了佛法,因為佛法就是空的 。

第二,再次,假如你證得你得到佛法,這個佛法是真實的佛法嗎?不是,前人的佛法是佛法嗎?也不是,你既然說自己是“佛”,你如何根據空佛法來證得你這個有佛法?同樣還是證不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須菩提,你說如來有肉眼嗎(一身)?有的,世尊。(釋迦摩尼反問)那如來有肉眼這個是怎麼回事呢,那如來有天眼嗎(二心)?有的,世尊。(釋迦摩尼反問)那如來有天眼怎麼回事,那如來有法眼嗎(三法)?有的,世尊,(釋迦摩尼反問)那如來有法眼是怎麼回事,那如來有佛眼嗎(四空),有的,世尊。如來確實有佛眼啊,這句話怎麼解釋呢?就好比恆河中的沙子,那些沙子就是恆河,所以恆河中所有沙子的數量就是佛的世界,多嗎?多啊,世尊,佛祖又說,就像這國土中,所有的眾生,有各種各樣的心,如來都知道,為何啊,如來說大家的心都不是心,只是名字叫心,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也不可得,未來的心也不可得(這一品就是告訴大家,如來看到的世界很大,也很一致,因為大家的心性其實都一樣,自己不知道而已,但是如來是知道的,所以叫佛眼)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須菩提,假如有人身體裡全身都是法寶,用它來佈施,他會得到福報多嗎?多啊,世尊。這個人可以說是因緣,得到的福很多啊,須菩提,如果福德是真實的,如來又不說自己福德多,那就是福德沒有啊,如來就說福德多啊(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你得到了佛,給大家去佈施,但不會告訴你得到了很多福德,也就是做一個“活雷鋒”)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須菩提,佛的色(一切你能知道的)你能看完嗎?答:看不完,世尊。如來是不會把所有的“色”都展現出來,因為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只是名具足色身,那如來可以把所有都展現嗎(相)。答:不能,世尊。如來是不應該把所有的相展示出來的,因為如來說的“諸相具足”,不是具足,只是名字叫“諸相具足”(這一品,是說如來的“色”你是看不完的,而這個如來也不會告訴你這個“相”,這個相也是非相)

《金剛經》第二講:無色亦無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