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婉拒清华的工作邀约,他毅然来到西北,解决多个公认难题

他是上完小学四年级靠自己的兴趣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演员;也是在生产队自学考上清华的首届大学生;更是拒绝美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院士。

读完小学四年级却成为“演员”

1955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的管晓宏,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西安,在陕西长大。管晓宏刚上完四年级学校就停课关门了。到了该上初中的年纪,可当地没有中学,就在3个年级合并一起的一个附设初中班上,师资大多是来自周围生产队的小学民办教师,也没有教材,管晓宏就在这样的学校上了一年多,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队‘学农’。”

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婉拒清华的工作邀约,他毅然来到西北,解决多个公认难题

1970年7月,不满15岁的管晓宏参加了华县柳枝公社的民工队,到冶金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参加三线建设。从小就喜欢吹笛子的他,无师自通,竟然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吹笛手。因此,他经常上台独奏当时的名曲《牧民新歌》等。“后来演出少了,就当工人,先后干过木工、钳工、车工。当工人的生活稍微稳定之后,我也渐渐懂事,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了。”管院士感叹道,尽管那时候他很想转学长笛进部队文工团,但买不起新长笛,愿望只能搁浅。

自学考取清华,自费公派赴美读博

人生的新目标在哪里?在“中学”期间,管院士遇到了他的恩师——庄家玫老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庄老师被下放到小学教初中班。在那里,庄老师认真告诉他什么是正规的初中、高中课,包括哪些教材,鼓励他鼓励他借阅初、高中教程,大学课程完成学业。

他开始借书自学数理化,并且凡是能借来的书,都如饥似渴地看。到了1977年,就自学完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数理化课程,还初步自修了微积分、理论力学、电工学等大学课程。1977年恢复高考,几经周折,他终于报上了名,1978年春节的前一周,未曾料到,竟收到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随后,他后完成了研究生学业。

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婉拒清华的工作邀约,他毅然来到西北,解决多个公认难题

1985年硕士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西安交大当教师。他说:“我的老师教我如何当教师,对我帮助很大。但我很快觉察到博士水平将成为高校教师的必要条件,要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我的基础不够了。”他想出国深造,申请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机与系统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自费公派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拒绝美国、婉拒母校,只因不忘诺言

1988年至1995年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理论研究成果,每年创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经济效益,并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他的导师、著名华裔科学家陆宝森教授称他是“该系成立15年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1993年5月,管晓宏获得博士学位,被美国当时最大的电力公司PG&E(太平洋燃气与电力公司)聘任为高级顾问工程师。加上他研究的专业热门,各种机会接踵而至,待遇优厚,研究条件也优越。但他内心从来都没忘记祖国在这方面也急缺人才,面对抉择,他决定回国。

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婉拒清华的工作邀约,他毅然来到西北,解决多个公认难题

1995年7月,他回到西安交大工作。回国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领导写信希望他回清华工作,被他婉拒,因为出国前他曾对西安交大表示过一定会回来,知恩图报,不忘诺言。

解决公认难题,当选科学院院士

管院士对系统工程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非常敏锐。通过多年的不懈研究,他针对能源、电力和互联网等网络化系统,提出了系统优化、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解决了多个公认难题,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应用于国网西北电网、上海宝钢、美国东北电力、美国太平洋燃气电力等国内外企业的电力和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市场竞标策略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节能增效的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30多年来,管院士在搞科研、教学的同时,他还担任国务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IEEE智能电网汇刊编辑等。不仅如此,管院士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和多篇国际最佳论文奖等。2017年11月,管晓宏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苦和甜相互依存,苦衬托出甜的甘美,甜衬托出苦的艰辛。管院士能在辛苦劳作中不忘学习,也能在美国提出优厚待遇时毅然回国,这不正是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的体现吗?

欢迎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深造,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西安交通大学研招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