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張相文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張相文(1866~1933)革新中國地理學的先驅,教育家。字蔚西,號沌谷。宿遷泗陽人。在上海南洋公學、北京大學等長期任教。1901年出版中國最早的地理教本《初等地理教科書》、《中等本國地理教科書》。1908年出版中國最早的自然地理學著作《地文學》。1909年在天津發起成立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並當選為會長。次年創辦中國最早的地理刊物《地學雜誌》。還著有《泗陽縣誌》、《佛學地理學》、《南園叢稿》和《地質學教科書》等。

竺可楨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 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黃秉維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黃秉維(1913.02.01--2000.12.08),廣東惠陽人。著名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當代地理學研究的主要組織者和帶頭人。193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名譽通訊會員、國際山地學會顧問。獲得1996年國際地理聯合會特別榮譽獎、1997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進步獎。黃秉維長期從事地貌和自然區劃的研究,開拓了熱量和水分平衡、化學地理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3個方向;先後組織了水土保持、中國綜合自然區劃、熱量與水分平衡的大規模研究,倡議開展陸地地球系統科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新方向。

胡煥庸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胡煥庸,字肖堂,中國江蘇宜興人。地理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奠基人。他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關係的角度研究我國人口問題和農業問題。提出中國人口的地域分佈 以璦琿―騰衝一線(胡煥庸線)為界而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基本差異區;並首次提出中國農業區劃方案。他在培養地理人才,創建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學術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春芬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李春芬(1912-1996),江蘇興化白駒鎮人 ,我國近代區域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研究涉及自然地理、自然區劃、理論地理、城市地理、農業地理、區域地理等學科領域,其中以世界區域地理的成果最為卓著。1933年考入中央大學外語系,次年轉入地理系。1937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40年轉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生院受教於地理學家泰勒(G.Taylor)教授。1943年獲加拿大第一個地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44年進美國內政部地名局工作。1952年轉入華東師範大學,出任地理系首任系主任, 並在擔任該系主任26年的時間裡,將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建成了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地理系科。

施雅風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施雅風( 1919.3.21-2011.213),筆名廈峰、蒲良,江蘇海門人,著名地理學家、冰川學家,中國冰川學的奠基人,中國凍土學和泥石流研究的開創者,被譽為中國現代冰川之父。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史地系,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獲浙江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施雅風一生致力於冰川學和地理學研究,領導和促進開展凍土學與泥石流的研究,在發展中國地貌學、乾旱區水文學、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第四紀氣候和環境變化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施雅風領導的科研團隊,歷時24年,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礎上,編纂完成了《中國冰川目錄》;在此基礎上,他組織編寫了《中國第四紀冰川與環境變化》,這是中國第四紀冰川研究的里程碑,並提出中國東部中低山地面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意見。

陳述彭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陳述彭,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江西萍鄉人,地理學家、地圖學家、遙感地學專家。中國遙感應用和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的
創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學的倡導者。創建了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編制有《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的組織領導工作,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總設計書,並主持和編制,為中國大型地圖集的研製做出了開創性貢獻。陳述彭長期從事地理製圖、航空像片綜合製圖和地圖編制自動化的實驗研究。開拓了中國遙感應用新領域,倡導並組織了中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發展地球信息科學、推動"數字地球"戰略研究,探索"地學信息圖譜"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譚其驤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譚其驤(1911.2.25-1992.8.28),字季龍,浙江嘉善人,中國歷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中國歷史地理學科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獲燕京大學研究院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譚其驤長期從事中國史和中國歷史地理的教學和研究,他對中國曆代疆域、政區、民族遷移和文化區域做了大量研究,對黃河、長江水系、湖泊、海岸變遷均有精闢見解,建樹頗多。主要著作有《長水集》《長水集續編》等。

周立三

盤點中國當代成就最高的九位地理學家


周立三(1910~1998),經濟地理學家。浙江杭州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3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1949年後主要從事農業地理方面研究。50年代率領新疆綜合考察隊對全疆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合理生產佈局,進行了長達5年的深入考察,提供了系列專著和建議,卓有建樹。周立三作為中國農業區劃理論與實踐的開拓人之一,對推動全國各省、市、縣大規模農業資源調查與農業區劃研究,為因地制宜地進行農業生產合理佈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