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战中为什么日本战列舰酷爱双联装主炮,而西方战列舰普遍是三联装主炮呢?

军武吐槽君


“机动、防御、火力”这三种作为衡量一件武器是否优秀标准,而如何平衡之间的关系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不是日本酷爱双联装主炮,也不是西方普遍采用三联装炮。



在一战时,由于受到火炮炮塔转速受机械工艺影响,在战斗中火炮转动后一般都不再转动而是瞄准固定方向,因此炮塔数不够就影响多方向火力和密度。所以只能增加炮塔数量,但是炮塔一多就有许多问题,要知道注重火力,那么机动和防御就会大打折扣。就比如“多炮塔神教——阿金库特号”以及日本违章建筑——扶桑/伊势级,其分别多达7个和6个的炮塔看起来火力很强,到殊不知这样的军舰才是最弱的。


首先主炮几乎占据了舰身的60%,发动机又占开最少20%,那么只剩下20留给装甲用来防御,而用20%的装甲来给60%进行防御显然是不够的,炮塔过多就会使战舰结构不强,装甲安装困难,火力分散,而且还会造成战舰的稳定性大减。

而在此观念指导建造下的各国普遍使用双联装主炮。但是也有少数特例——土豪美国,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就采用联动式三联装主炮(氪金玩家就是不一样),但到科罗拉多级上406炮的时候由于技术还没完全吃透,不也回归了前二后二的传统布局吗。


而真正意义的三联装主炮战列舰还得看意大利的维内托级战列舰,这一前二后一的三联装布局很好的平衡了机动、火力、防御的问题。所以在此基础上吃透了406的美国人在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他级、衣阿华战列舰上沿用了此布局,日本大和级也是一样。而想刚开始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也是这一布局,但是等俾斯麦级用了381mm炮时技术也没吃透也从三联装改回了双联装。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一众双联炮塔的战列舰是什么时代的产物(这里只写首舰)

金刚:1912年下水

扶桑:1914年下水

伊势:1916年下水

长门:1919年下水

同时期各国海军的战列舰,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双联炮塔

比如英国的一众无畏超无畏(无畏、柏勒洛丰、俄里翁、铁公爵、QE、R、海军上将)


铁公爵

而彼时的三联炮塔往往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与不足

1、共鞍炮架

导致的结果就是精度稀烂,就算装了射击延迟装置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比如美国人的一众标准战列舰
这是宾夕法尼亚

2,受吨位和炮座尺寸限制但非要用三联于是抱着12寸不放的

比如沙俄的玛丽皇后和甘谷特,还有意大利人的加富尔伯爵和安德烈亚多利亚
这是甘谷特级的马拉(没错就是那个让斯图卡点了烟花的倒霉鬼)

这是意大利的加富尔伯爵(吨位受限,只能装两个三联,还是12寸小水管)

还有个三联炮塔但只有两组扬弹机的奇葩,没错说的就是你,奥匈的联合力量
联合力量级三号舰欧根亲王(不是德国那个欧根欧根欧)

总之,无畏舰时代和超无畏舰时代之间,因为吨位、尺寸和技术限制,各国的三联炮塔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局限性,双联炮塔还是最常见与稳妥的选择

到了条约时代末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战列舰吨位的放大,三联炮塔逐渐在各国普及,日本也不例外,除了条约后的大和,金刚代舰舰政本部案(也就是藤本案)和B65超甲巡同样都采用了三联炮塔(金刚代舰平贺案那个纯属脑子不正常不具备参考价值,冢中枯骨平抄抄为了压吨位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就算这样本案仍然有两座三联炮塔)


B65超甲巡


赤松贞明


你这个观点就不对了。日本的这些二联装的这些战列舰事实上他是很早以前的产物了你比如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生产的大和级战列舰,他就是3x3的火力布置。

说起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得说道战列舰,他的这个炮塔的这个问题,总归来讲,这么大的火炮安置在这个战列舰上面,如果说二者相隔太近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炮口发射的时候火力会产生干扰,这样的话,炮弹发射轨迹会产生偏差,这一点对于追求精度,射程达到几公里的这种战略舰的火炮来讲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早期的战列舰的火炮,比如说同一个炮塔有三门火炮三联装,如果说三门火炮要进行齐射的话,是不能采取时差发射的,因为火炮的整个射击是联动的,我们去看美国人早期的战列舰的话,就从来都没有做出过兰花指的那种样子,这样的话,三联装的火炮产生炮口初速干扰,这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没有办法进行技术解决,我只能够将火炮之间距离给拉长了,同一个炮塔放不下三门火炮,我就只放两们两个大炮之间的距离拉长,(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但是我的火力还是要求比较高,我还是要求能够更大规模的齐射,保证自己的命中率,所以我就多装一些炮塔,在日本有一个型号的战列舰,比如说扶桑级战列舰,他的炮塔就特别多,甚至中部的舰桥为了给中间的炮塔腾位置做了一定的束腰。

当然,最夸张的还是英国人,英国人给阿根廷人做的一款战略舰有七个炮塔,后来炮塔的技术发生了升级,渐渐的也可以做出时差发射这种可以改进炮塔的射击精度问题的时候,那么大家也就改成3x3的这种布局。

当然,这种3x3的火力布局,带来的另外一个困难就是炮塔过重,整个机械运转起来很麻烦,对于机械还有各种各样轴承的负担会特别加剧,增加了金属疲劳,对于战列舰来讲,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反应的时间必然加长了,这对于整个战列舰的实战水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一旦有一个炮塔被命中了,他的三门主炮就直接报废了,这样的话,整个一个战略舰1/3的火力立刻就报废掉了,这对于战列舰来讲是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一开始的时候3x3的防御布局,大家都不并不认可。

可是后来大家也就被逼迫的只能做3x3的防御布局,因为战列舰的火炮,它的突防能力大过了战列舰的防御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在矛和盾的对决里面,矛越来越强势,而盾越来越弱势,最终。当时的这些战列舰的设计人员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做重点防御。

对于不需要防御的地方或者是对整个战列舰影响不大,地方不需要布置任何的装甲炮弹,打过去就留下一个洞洞,我们只要把洞给堵上就行了,至于说一些重要地方,比如说炮塔或者是动力系统,我们就布置重甲来防御这种重点防御的思想得到了现在的认可,可是问题也就来了,当时那些战列舰没有3x3的布局的时候,炮塔特别多,这样的话防御起来,他需要防御的点特别多,所以大家想能不能优化一下火力优化下布局,因此3x3的火力布局就重点被提上了日程。

所以说,从多炮塔一直发展到后来战列舰经典的3x3布局,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日本人也经历过了。所以说并不存在什么西方的3x3,而日本不追求这个东西,最终大家都是殊途同归,无论大家一开始是怎么发展的,最终大家一起都回归到这个点上面了。


漩涡鸣人yy


我觉的不完全是一战时期的产物,而是随造船工业和发展和各国舰艇建造理念发展的产物,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俾斯麦号仍然采用4x2的双联装布局,但是法国同期黎塞留级则采用4x1加1x2的是4联庄炮塔加双联庄布局。

双联装不逊色于三联庄,其优点在于转速快,防护好所谓楔形不易被击穿,齐射共振影响小,以及能在灵活的激动中发射炮弹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通常要通过炮塔数量来弥补炮弹覆盖。间接影响了整个船体空间布局。再如黎塞留级,4联虽齐射能力强劲,但是齐射带来的共振非常影响船体还上平衡,所以整舰只安装了1个4联庄加1个双联装。都按在船体前侧,只能充当海面定点打击平台,无法高效的在移动中射击。

各国不断摸索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出才对战列舰炮塔布局有一个共识,就是3x3 三联庄 前二后一的布局。是战列舰各项综合性能最大化发挥的最佳方案。比如日本大和级和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可惜也生不逢时,被始于一战年代且不断完善的航空发展理念取代。最终被遗弃在历史的长河中。


123bluce


战列舰,是海军史上除航母以外,最大的水面主战舰艇,是巨舰大炮的必然产物,随着拥有舰载机的航母成了海上霸主,战列舰也就成为了历史,彻底退出了海战舞台。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除了最新锐的大和级战列舰拥有三座三联装460毫米宇宙最强主炮以外,其它的战列舰大都采用了双联装的炮塔装置。

至于战列舰究竟是安装双联装还是三联装炮塔,则没有硬性规定,都是各国海军根据自身战列舰的长度、宽度和吨位等综合因素,来决定主舰炮的数量,以及其它副炮的配备量。


尤其是主炮由于炮塔份量重,因此不可能无限安装,为了强调对海打击火力,有的国家就尽可能地安装三联装炮。

但这却是个动态过程,三联装炮塔带来的问题必定是炮塔重量大增,既带来舰艇稳定性问题,同时也导致舰艇排水量增大,影响舰艇的航行速度等。

出于舰艇排水量、稳定性、航行速度等考虑,事实上包括日本海军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海军战列舰采用的是双联装炮塔的设置方式,貌似火力要逊于三联装炮塔,但舰艇的航速更高、稳定性更好,排水量适中,且双联装舰炮射击时故障率要远比三联装舰炮更低。

综上,纵观二战时期各国海军战列舰装备的主炮,显然三联装炮塔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因此双联装炮塔是最常见和最稳妥的选择,包括日本海军在内的许国国家海军战列舰选择了双联装舰炮。

因为舰炮炮塔越重,结构越复杂,特别是三联装炮塔,除了主炮联动不方便以外,对供弹系统也是个严峻的考验。

总之,双联装炮塔结构要比三联装炮塔简单,供弹系统也没三联装炮复杂,所以双联装舰炮作战的灵活性要远高于三联装炮,为日本海军等许多国家的海军所采纳。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在二战期间,战列舰就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尤其是日本海军,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日本的战列舰大多采用的是双联装主炮,而西方国家的战列舰却普遍是三联装主炮,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战列舰在设计之初,追求的是主炮的投射火力的密集性以及超强的防护能力。但是随着火炮的发展,舰炮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战列舰上的重炮也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战列舰的火力输出。

这时候有人想到来通过增加炮塔数的方式提高火力,但是由于战列舰的空间有限,不能安装过多的单装炮,于是就开始采用了联装炮,最初的设计就是双联装。但是随着火炮的发展,战列舰把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仍然不能安装过多的炮塔,于是就出现了三联装炮塔。

三联装主炮相对于双联装主炮来说,减少了炮塔数的同时还增加了主炮数量,而且还使火炮更加密集。但是三联装主炮的重量远超双联装,由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有限,三联装主炮炮塔的旋转速度极慢,远不如双联装主炮灵活。

而且三联装主炮一旦被破坏,就同时毁掉了三门炮,对战列舰的火力输出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在三联装主炮外安装更厚的装甲,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炮塔的重量。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二战后期连飞机上的装甲防护都撤掉了,可见,日本根本拿不出太多的钢铁来充当战列舰主炮的防护装甲。

而且双联装炮塔的技术在日本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三联装炮塔的技术还在发展中。所以,迫于无奈,日本更喜欢使用双联装主炮,一直到后来的大和级战列舰上才使用了三联装主炮。


利刃号


日本除了大和级战列舰都是双联炮塔……长门级之前还没有三联炮塔,最早过400的三联炮就是英国的纳尔逊级(之前之后都是381双联,),同期的美国科罗拉多级日本长门级都是双联,美国虽早就弄出了356的三联炮但到了406上还是保守点弄了双联,后面才是三联的东西日本其实也是这样,四联的东西可靠性就更低了威尔士亲王,黎塞留都有炮故障影响作战的问题,总之就是技术水平的问题,不能说日本喜欢双联,不然镇国神器的大和的三联炮塔就没法解释了……


用户58613724849


不是说日本人酷爱双联装,大和级不就是三联装的,日本双联装多因为日本国力不足,战舰更新慢,一战之前,战列舰基本都是双联装的,因为当时三联装炮,三炮齐射,炮弹会互相干扰影响精度造成散布明显大于双联装。所以双联是主流,一战建造或者设计的战列舰多半都是双联的(除了意大利和师从意大利的毛子,不过美国一战中也开始上三联),虽然一战中三联就开始了,但你知道,资源匮乏热衷节约弹药的日本,无论陆军还是海军,对精准射击都很偏执,影响精度这一点日本人无法接受。但是后来发明了射击延迟装置,解决了三联的精度问题,三联开始成为主流,但这已经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了,而日本除了两艘大和级,要么一战结束前完工的要么一战结束前开工的,自然没有三联装了。而英法美,一战后都开工了四条以上的战列舰,比日本多,自然三联四联更多,德国是被阉割久了,造船出现断层,所以俾斯麦还是双联。德国才是真正的一辈子双联。


果汁kuk


第一……三联装体积大,炮塔数量一般三座,九门炮……师承鸦片牛的倭奴人一开始就追求大即是好,多即是美……但多炮塔就是坑

第二……三联装技术要求高,倭奴人是牛逼,面对双联装的尴尬,最后在还是把三联装技术搞出来了,经典代表就是‘饭店号’……号称最粗的炮管,最厚的装甲,最大的吨位……


木秀于林1584463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