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三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大

中国乡趣网讯 在青海省海南、黄南、海北三地,一片片山清水秀的小流域、一层层水平如镜的梯田、一个个万紫千红的水保林、一户户摘了贫困帽子的村民……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衣,沟壑变成了耕地,这一切得益于我省对水保生态扶贫的重视,得益于我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果。

自我省启动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部署以来,青海省水土保持生态扶贫着力于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2016年至2018年在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海南、黄南、海北三地的共和、兴海、贵德、同仁、尖扎、门源、祁连7县通过持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间共实施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小流域、同仁县黄乃亥乡凡曲沟小流域、兴海县曲什安镇南山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21项,落实中央投资15022万元,目前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4.07平方公里。

据了解,通过持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三年间项目区内共有1026个贫困劳动力参加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贫困群体两年多来共获得收入246万元;项目受益区通过坡改梯措施增加土地产出收入,2016年和2017年黄南州和海南州贫困地区共完成坡改梯15591亩,年可增产粮食77.96万公斤,受益区群众通过坡改梯措施增收155.91万元。同时,通过三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海南、黄南、海北三地建成后的小流域内,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0%~70%,土壤侵蚀量减少50%~60%,植被覆盖率增加15%~35%。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作者:小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