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青島視保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李美霖——小小零食控當心得近視

青島視保寶李美霖女士有著15年視力矯正經驗,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與探索,發現近視的形成有諸多因素,特別是青少年眼球處於發育階段,除了遺傳、用眼習慣等外,體質、營養等均與近視的發生有關。飲食偏食,喜歡吃零食、甜食便會成為近視的助推器,胃、腎下垂,扁平足等患者的近視發生率也較正常人高;喜吃零食、甜食、患齲齒的青少年近視眼發生率高,這可能因食品搭配不當造成體質異常而引起眼球發育不良,眼球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葉黃素”,“葉黃素”對眼睛的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青少年處於發育階段偏食,大量的的攝入甜食,會導致“葉黃素”的攝入不足或者消耗過多,從來引起眼球的發育不良。

學生群體的視力不良檢出率高。

教育部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達到45.71%,初中生達到74.36%,高中生達到83.28%。一直以來,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近視主要與看書距離太近等用眼習慣不良有關。其實,近視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用眼衛生外,與遺傳、體質、營養等均有密切關係。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隨年齡增長有明顯增加。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所做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中國小學生近視患病率為31.67%,初中生為58.07%,高中生為76.02%。到2014年,教育部“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達到45.71%,初中生達到74.36%,高中生達到83.28%。數據也顯示,中國青少年的近視率遠高於歐美學生。

近視發病原因多與遺傳營養等都相關

遺傳、環境,以及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目前學界對於近視成因的主流解釋。

研究表明,在眼的屈光狀態形成尤其是近視的形成中,遺傳起著重要作用。“早從上世紀開始,包括中國在內,就有許多國家針對遺傳因素進行系列研究。目前,在以下兩個方面已經獲得共識。一是近視的發生與區域、人種有關。比如中國和日本,近視的發病率遠高於歐美;又比如,黑色人種的近視眼發病率是全世界最低的。二是近視眼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及編碼,並且是由多因子決定的。”

而在環境因素方面,大眾最為熟悉的是“近業學說”。該學說認為,青少年近視眼是由於過多地讀寫等近距離作業而引起的一種後天獲得性近視,或者說近視眼的發病與近距離作業有著很密切的關係。這一說法目前在學界也獲得共識。

除了遺傳、用眼習慣等外,體質、營養等均與近視的發生有關。胃、腎下垂,扁平足等患者的近視發生率也較正常人高;喜吃零食、甜食、患齲齒的青少年近視眼發生率高,這可能因食品搭配不當造成體質異常而引起眼屈光異常。

“總的來說,遺傳因素與近眼工作是影響近視發生與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營養、體質等也可能成為誘發因素。”俞曉藝表示。

眼鏡是否要常戴?

要看具體度數

當孩子被確認為近視後,家長最常問的問題是,戴眼鏡好還是不戴眼鏡好?戴了眼鏡後近視會不會越來越深呢?

這不能一概而論。目前業界主流觀點認為,對2.50屈光度以下(即250度近視)的輕度近視眼鏡應以遠用為主,看書、寫字時可以摘下。中高度近視患者應該常戴,但需酌情減少一定的度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視力,還可促進調節和輻輳功能的加強,防止外斜視的發生。同時,近視加深的原因很複雜,跟先天遺傳、後天環境、種族因素都有關,反而與眼鏡無直接關係。“總的來說,近視患者是進行治療還是配戴眼鏡,眼鏡經常佩戴還是脫脫戴戴,究竟戴多少度,都要經過眼科醫生的認真檢查,結合每一患者的具體情況而決定。”青少年應每隔半年檢查一次眼睛。

大多沒有確切療效

治療近視的手段有很多種,誤區也有不少。比如,一些家長濫用藥物進行治療,或者急於給孩子找各種治療儀。市面上的近視治療儀多有誇大療效的、虛假宣傳的問題。絕大多數治療儀沒有確切療效,僅有輔助功能。

激光手術是另一種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治療手法。激光手術的種類很多,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個人的眼睛條件適合做哪一種。但大前提是必須眼睛健康,如果高度近視已引發病變,那麼連手術都難以進行。

近視怎預防?

先要“投好胎”

近視該如何防治?第一步:投好胎。遺傳是近視的重要因素。第二步:多點戶外活動,控制環境因素。如果第一步沒有辦法選擇,就要在環境方面發力,包括注意用眼環境,多進行戶外活動等。戶外活動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也利於眼球健康。第三步:健康飲食。第四步:看醫生,尋找專業治療。

“三要”“四不要”

三要

1.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33釐米左右;

2.連續看書、寫字30分鐘至1小時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

3.要認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要

1.不要在光線闇弱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寫字;

2.不要在臥床和走路時或者在動盪的車廂內看書;

3.不要看字體過小過密,字跡不清的讀物;

4.不要用淡色鉛筆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