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小康路上|產業扶貧增強農戶“造血”功能

初秋,在西峰區彭原鎮周寨村楊龍果業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十幾個婦女正忙著給蘋果脫袋。“我從給蘋果疏花開始就到果園裡幹活,一年能掙近1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春玲說。

小康路上|產業扶貧增強農戶“造血”功能

楊龍果業專業合作社是2012年周寨村村民楊龍組織成立的,多年來依託精準扶貧政策和區上產業扶持“紅利”,吸引村裡有致富願望的貧困戶、農戶入社,先後帶動顧咀村、楊坳村、五郎鋪村等多個村子加入合作社,依靠蘋果產業讓大批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西峰區始終把產業培育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核心,立足全區貧困村、貧困戶分佈現狀,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按照“331+”產業扶貧模式,推行“東果、南菜、北畜、西遊”的四大產業組團發展,把貧困戶逐漸吸納到區域主導產業上來,所有貧困村實現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穩定脫貧產業。

今年,西峰區創新實施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變股金模式,堅持走農業經營主體讓股、扶貧資金買股、村集體經濟佔股、建檔立卡貧困戶持股的路子,使村集體、建檔立卡貧困戶獲得保底分紅和股份收益分紅,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實現穩定脫貧。

以“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為主攻方向,西峰區成功招引甘肅中盛、正大集團等重點龍頭企業,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採取“兩投兩收”和“五統一”措施,引導貧困戶到企業務工、建辦養殖場、種草養畜。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勞動力、資金等多種方式入股,進一步健全貧困戶與企業互利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以種促養、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帶動北部900多戶貧困群眾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12個,種植紫花苜蓿、玉米等優質牧草1.25萬畝,貧困戶戶均增收達到2000元以上。

同時,西峰區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環節,著力做精“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探索走出了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深度融合的新路子。“鄉村旅遊把我們村帶熱鬧了,現在10天快趕上過去一個月掙得錢了。”毛寺村貧困戶毛錦乾說,他在自己家開了農家樂,年均增收2萬元。(劉新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