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鴉片戰爭談判,你想不到翻譯問題有多尷尬

文|陳卿美

鴉片戰爭是近代中國屈辱的開始。清政府屈辱地捱打、屈辱地抵抗、屈辱地談判、屈辱地簽約、屈辱地賠款。總之,有各種憋屈。還有一種憋屈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那就是讓清政府頭疼的翻譯問題。中英談判交涉,離不開英文翻譯,看似只是一個小小的技術問題,但清政府為此吃了不少虧,嚇得後來再不敢請中國人做翻譯。

鴉片戰爭談判,你想不到翻譯問題有多尷尬

清軍阻擊英軍登陸

虎門銷煙後,英軍方面不斷向清廷施加壓力,甚至率軍艦直逼天津大沽口,道光不得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同時,道光派直隸總督琦善南下廣州,與英軍展開談判。中英雙方的談判,基本以面談、照會兩種形式為主。面談,就是琦善與義律當面會談。照會,就是雙方通過文書來往交換意見。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英文翻譯。兩國談判,事關重大,英文翻譯在中間的作用自然舉足輕重。英軍方面有多個翻譯,而中方這邊只有一個翻譯,大事小事全靠翻譯一個人。這就遭到了清廷的懷疑。

中方翻譯名叫鮑鵬,廣東香山縣人。此人在美國洋行做過買辦,又販賣過鴉片,還曾遭到林則徐的通緝,後逃往山東藏匿。如此背景複雜,還有犯罪前科的一個人居然成了中英雙方的翻譯,林則徐第一個表示反對。

受到查辦的林則徐無法向朝廷上奏,只能向好友兩江總督裕謙抱怨。他說,琦善與英軍往來,秘不示人,惟密任直隸守備白含章及夷目顛地之漢僕鮑鵬往返投報……這裡指鮑鵬是“漢僕”,其實就是“漢奸”意思。

裕謙立即向朝廷上奏,彈劾琦善,主要罪狀就是,琦善與英軍談判,將全部廣東各級官員排除在外,還任用一個買辦、逃犯做翻譯,恐有內外勾結之嫌疑。

琦善為何會一意孤行呢?其實,他也有難言之隱。作為欽差大臣隻身赴廣東,除了與英軍談判外,還要調查林則徐。但涉及英文翻譯時,琦善很犯難。如果用了廣東官府推薦的翻譯,琦善擔心自己與英軍談判的內容會洩露,被廣東政敵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再者,廣東本地的翻譯多與洋人有勾結,實在不可信。林則徐的翻譯也不能用,本來要調查林則徐,用了他的翻譯就很難得到真實情況。另外,林則徐的一些翻譯在林被查辦後就辭職了,無論怎樣挽留也不想繼續幹了。所以,琦善用鮑鵬也是沒辦法。那麼,琦善與鮑鵬又是什麼關係呢?

琦善任用鮑鵬為自己的翻譯,其實原因很簡單。琦善在南下時,聽聞英軍北上後,一路烏煙瘴氣,唯獨山東比較平靜。一打聽,據說是一個英文翻譯與英軍有過溝通,打動了英軍。琦善大悅,正愁找不到英文翻譯,立即派人邀請鮑鵬加入。就這樣,鮑鵬就成了鴉片戰爭中方英文翻譯。對於鮑鵬的背景,琦善也多有耳聞,但用人之際,顧不了那麼多。總之,琦善認為,鮑鵬雖不完美,但也是最好的選擇,更是無奈的選擇。

裕謙的奏摺沒有起到反應,直到廣東巡撫怡良再次上奏,引發道光震怒。原來怡良發現香港要割讓給英方,遂緊急向朝廷稟報。道光下令,將琦善與鮑鵬鎖拿進京,交刑部嚴刑訊問。經過審問,發現鮑鵬問題嚴重。一是穆彰阿向琦善推薦了鮑鵬,而穆彰阿已經被認定是賣國賊。二是鮑鵬極有可能是英國的間諜。三是割讓香港是琦善受到了鮑鵬的唆使。

雖然鮑鵬百般辯解,他在供詞中說,“琦中堂……要帶赴廣東,我辭說廣東通曉夷言者多。中堂怕洋商等與夷相好舞弊,定要喚我隨去。”

琦善也說,鮑鵬並不是自己的心腹,自己對鮑鵬還是加強了監督的。比如每次鮑鵬與英國交涉,琦善都派張殿元、白含章等人一同前往。其實這兩個人也不懂英語,只不過去察言觀色而已,看看有無異樣。

但清廷還是發現了重大疑問。一是鮑鵬在談判時居然有決策權,比如在談判賠償鴉片損失時,英方開價兩千萬。鮑鵬開價是三百萬,後又增加至四百萬,最後六百萬談妥。雖然價格壓了下來,但一個翻譯為何有如此大的決策權?這是清廷懷疑的。

在涉及香港島割讓的問題時,琦善與鮑鵬都承認,琦善曾把一封重要文書交給鮑鵬,囑咐鮑鵬“看光景則付,倘有反覆,不要給他”。這封重要文書就是一份關於香港島的協議。後來,鮑鵬與英軍交涉時,覺得“夷情不順,即將文書帶回”。但琦善的做法遭到了抨擊,割地的事情怎麼能交與一個翻譯去定奪,而且還要看洋人的臉色,實在是恥辱。

清廷上下感到事態嚴重,在國家與民族危難之際,居然受制於這樣一個小小的翻譯,大清的臉面往哪裡擱?但清廷一直沒有重視外交,對夷務向來比較鄙視,也就沒有政治過硬的官方翻譯,而民間的翻譯又問題多多,實在令人頭疼。

其實這個鮑鵬的個人素質並不咋地,作為廣東籍的買辦,他只會廣東英語,一種摻雜了粵語、葡萄牙語、英語的雜交外語。這種水平如果只是簡單溝通還沒有問題,但涉及到國家之間的談判就明顯勉為其難。我們實在無法想象,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中方翻譯就是這樣一個貨色。

事實上,英軍方面對鮑鵬的評價也很低。有英國人後來記載了一個細節,說鮑鵬去澳門,去見老主顧顛地。以前的同事都拿他的翻譯身份開玩笑。鮑鵬有些生氣,跳腳大罵道:“你們以為我只是一個小人物嗎?還像原來那樣只會買米買雞嗎?不是!我現在是大人物,我的手中抓著戰爭、抓著和平。要是我打開它,那就和平。如果我合上它,一定打仗。”

林則徐的孫子林崇墉堅持認為,鮑鵬就是為義律秘密效勞的漢奸、賣國賊。原因就是,英軍在北上時,曾在山東與鮑鵬有過來往。鮑鵬還專門請求英軍想辦法幫助自己回廣州。

經過半年的審訊,琦善與鮑鵬勾結洋人的事情始終沒有查實。最終,還是將鮑鵬流放以示懲罰。經過一番折騰,清廷也很不爽。不過,鮑鵬一事意義重大。在外交問題上,清廷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原來一向排斥洋翻譯的清廷,從此只認洋翻譯,從此不再僱傭中國翻譯。也就是說,談判時,中方自己不再帶翻譯,全部交給洋人去翻譯。

真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