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孩子說謊有時是為了逃避懲罰

孩子說謊,有一種是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一般情況下學生做錯了事情,就會受到老師或者家長的批評,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是一件難堪的事,學生們雖然很清楚這一點,但他們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較差,類似的錯事他們極有可能還會再做。為了逃避可能受到的批評和懲罰,他們往往就會想方設法掩蓋事實真相。特別是初次嚐到說謊的“甜頭”之後,往往一發不可收拾,因為人都有想保護自己的慾望,所以就會說謊,想法逃避。

比如,有一個孩子10歲,有一天他在房間裡面施展“武功”,一不留神把媽媽心愛的玻璃果盤摔得粉碎。晚上,他如實告訴了媽媽是自己打碎了果盤,結果卻遭到了爸爸媽媽的輪番教訓。可沒過幾天,他又無意中摔壞了爸爸的手機,因為上一次誠實“碰壁”,這次他採取了先下手為強的措施爭取主動,在第一時間內向爸爸媽媽聲明“這事與自己無關”。

父母的離職和情緒往往不能合拍,儘管主觀上強調誠實的重要,可面對某一具體事件時,他們的情緒往往會佔上風,對孩子行為的不滿和責罰使得他們忽略了對孩子誠實品質的認可。當誠實遭遇打擊。孩子自然會選擇說謊。

我想起,我讀書的那會兒。以前我是不會說謊的,在老師、父母眼中都是一個乖孩子,學習成績也挺好的。可是由於我目前是那種成績至上的家長,我也捱了不少罵不少打。我記得有一次考試,我考了年級第三名,沒有考到第一名,回家的時候,本來我媽很高興給我說“今天晚上吃餛飩”。那個年代,能吃餛飩是非常不錯的,並且也是我的摯愛。結果我當時給我媽說“吃啥餛飩,今天要吃黃金棍炒肉。” 我媽頓時臉就拉下了了“怎麼回事?” 我當時就很誠實的說“這次半期考試,考了第三名,沒有考到第一............” 可想而知,在我媽那種必須次次考第一的心理下,我那次沒免了捱打。

後來遇到那種不是很重要,老師又不會開家長會的測試,如果我稍微考得沒那麼好,我就不再回去給我母親說了,她問有沒有考試,我就說沒有,畢竟像單元測試,也沒有那麼重要;並且我們一起讀書的發小有3位是同班同學,為了避免幾個家長互通有無,我們都約好,如果有一個考差了(相對而言),就都說沒有考試,家長忙著幹農活,也沒那麼多時間去問老師。

孩子說謊有時是為了逃避懲罰

可想而知,在過去,我們都學會了說謊和隱瞞,更何況現代的孩子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包括人際交往圈更為廣泛,他們又怎麼不會呢?

所以孩子說謊有時候與父母的教育真的離不開,人做事情從心裡需求角度無外乎兩個:一是追求快樂,二是逃避痛苦。

孩子在小的時候,當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麼本能就會去逃避痛苦,如果家長嚴加苛責,就越加重孩子逃避痛苦的逃避感。因而作為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從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去著眼,我們說任何一個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向的目的。

就像過去有個故事,在一個綜藝節目上,主持人問一個孩子:“你長大想當什麼?” “我想當飛行員。”

“那麼如果飛機沒有燃料失事,你該怎麼辦?” “我揹著降落傘跳下去”.......頓時,下面的觀眾哈哈大笑,只有主持人默不作聲,盯著孩子的眼睛,孩子快要哭了說到“我去拿燃料,再飛回來”,下面一片安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