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爸爸爱你们
中国的历史,时而晴时而阴,看似辉煌,却也隐藏着很多阴暗的角落。我们探寻真相,有时不经意的一扭头,角落就在那里,赤裸裸的,布满了强者的噬痕和弱者的骨骸。
汉惠帝刘盈,一个善良恭顺的少年,他对父母孝顺,对哥哥恭敬,对弟弟友爱,对臣下礼待。在那个儒家还未兴起的年代,他以他善良的天性自觉遵守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处事原则。然而这样,他却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悲剧的帝王之一。他特意保护的弟弟刘如意被她母亲吕雉找机会杀掉了;他尊敬哥哥刘肥,然后哥哥也差点被母亲毒死;她母亲还残忍地砍去戚夫人的手脚做成“人彘”,并特别炫耀式地让他观看。在他的价值观里,人应该是互尊互爱的,特别是亲人。但他母亲吕雉是如此的狠毒和无情,其变态的行为让他感到恶心和厌烦,但他作为一个儿子,他不想反抗,也不愿反抗,在这种矛盾当中,他选择了逃避,大病一场后,他再也不愿过问朝政。
正是刘盈的不问政事,让本就大权独握的吕后更无所顾忌,而他自己,整天郁郁寡欢、借酒浇愁,身体渐生病疾,年仅24就抑郁而终。刘盈的死,并不是悲剧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刘盈,他的妻子皇后张嫣,也是他的亲外甥女,对这种吕后强加给他的、且有背于人伦的行为,他选择无声的反抗,所以张嫣至死仍是处女。但不代表刘盈没有儿子,他前后和妃子、宫女们生了六个儿子,分别是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后少帝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后改封淮阳王)。
刘盈去世后,他4岁的儿子刘恭继位为汉朝第三位皇帝,即前少帝,吕后临朝称制。当刘恭长到8岁那年,他无意中听说自己的生母并不是父亲皇后张嫣,而自己的生母周美人早早就被吕后杀害了。他知道后非常生气,抱怨说“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就因为这句话,年仅8岁的刘恭被残忍处死。
刘恭死后,他的弟弟刘弘继位,即后少帝。后少帝在位的4年,正是吕雉大封诸吕的几年,吕雉兄弟和侄子们十几人被封为王侯,并逐渐掌握政权,与刘邦一班旧臣形成了尖锐矛盾。刘弘继位4年后,吕雉病逝。吕雉一死,刘姓诸王和诸大臣遂群起而杀诸吕,吕氏家族集团被彻底铲除。然而之后却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刘盈剩下的五个儿子被大臣们残忍杀害了。如果说后少帝刘恭是吕后所立,被杀有些许理由,那另外4个无辜的儿童呢,都是八九岁的年纪,且是皇室正朔,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惨遭屠戮?也许大臣们的考虑是如果让幼子继位,其母亲就可能干预朝政,然后就可能出现象吕后专权的情况再次发生(吕氏专权,主要责任不在刘盈,而在大臣的纵容甚至逢迎);又或者,他们认为刘盈的儿子们都是吕氏一党带大的,为了避免他们长大后报复自己,不如斩草除根;又或者,他们认为刘盈性格恭顺乃至懦弱,所以他们儿子们肯定也不适合当皇帝,不如杀掉。总之,这几个无辜的小孩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出生在了帝王之家,而他们父亲刘盈性格暗弱,未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荫护。
大臣们杀掉刘盈的儿子们后,惧于舆论压力,于是编造了后少帝及刘盈庶出子不是他亲生儿子的谎言。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个谎言是站不住脚的,吕雉没有任何理由和动机把几个不相干的小孩安到刘盈的名下。也许大臣自己也不相信,他们一是忽悠吃瓜群众,二是为自己找个心理安慰罢了。
水浅无鱼
汉惠帝贵为天子,却是个悲剧人物,给人的感觉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刘邦和吕雉之间的暗战,恶果却由汉惠帝来承担,可见夫妻失和,对于孩子来说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悲剧不仅仅加于汉惠帝其身,而且影响到了他的下一代。
汉惠帝死后,太子即位。这位太子,来历颇为蹊跷,按《汉书》的说法,是“后宫美人子”,那也就是汉惠帝的儿子了,只不过母亲不是皇后,而是地位较为低下的美人。与此同时,又“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弘为襄城侯,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如此算起来,汉惠帝确实是有六个儿子。至于太子叫什么名字,由于避讳的缘故,反而没记载,只能称为“少帝”。
《史记》的说法略有不同:“先立孝惠後宫子强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区别在于,襄城侯的名字,《汉书》记为“弘”,而《史记》记为“山”。而且《史记》还提到:“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为常山王,更名义。”
这位汉少帝在位四年,被吕雉废除,改立常山王刘义为帝,更名为刘弘(可见《史记》和《汉书》的说法并不矛盾)。原来的轵侯刘朝,封为常山王。而淮阳王刘强死后,由壶关侯刘武接任。除此之外,还立了“皇子平昌侯太为吕王”,后更名为济川王。这位济川王,从前后行文上看,应当也是汉惠帝的儿子。这样算起来,汉惠帝便有七个儿子了。
可是到了吕雉去世,周勃、陈平等刘氏旧臣发动政变,诛杀诸吕,大臣们开会,抛出了这样的言论:“少帝(刘弘也是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也就是说,所谓汉惠帝的儿子,包括当时的皇帝刘弘,统统被认为不是皇子,而是隔壁老王的儿子。
这是不是真的?
没有任何根据。而且从常识上讲,吕雉为自己的儿子汉惠帝编造出这么多野种,可能性不大。但是当时的情况,群臣诛杀诸吕,拨乱反正,已经商议要立刘邦的儿子刘恒为帝。包括刘弘在内的这些皇子,已经成为刘恒的绊脚石,是必须要搬开的。最好的办法,而且是不留后患的办法,当然是宣布他们统统不是汉惠帝的儿子,开除出刘氏家族。这也是政治的残酷性,刘恒以仁德闻名于世,可是当他进入的皇宫的第一天,便下令将刘弘、刘武、刘太、刘朝等人统统杀死。
由此可知,汉惠帝不是没有儿子,而是历史不允许他有儿子。贵为天子,生逢盛世,像他这么悲惨的,也是罕见。
龙镇
汉惠帝当然有儿子,但是汉惠帝那么多舅舅表弟被杀了,他的儿子必须剥夺一切权利,当做吕氏子孙杀掉!
这就是宫廷政变的残酷性。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刘恭,刘弘先后继位,称为前少帝和后少帝。这段时间,吕后独揽朝纲,吕氏家族布满朝堂内外。
公元180年,吕后死去。周勃,陈平忠于刘氏的朝臣,发动政变,把姓吕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光!史称“诸吕之乱”。
这时,亲戚死光了的汉少帝刘弘很尴尬,作为汉朝唯一合法皇帝,无法与整个朝堂对抗。可是朝臣迅速解决了这个问题——汉惠帝不会生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隔壁老王的!
于是,吕家的亲戚(汉惠帝儿子们)再也不能骑在刘家人头上作威作福了!
后来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文景之治开始了!
有趣的是,这种事唐朝也干过!
武则天皇位传给李显,李显被韦皇后杀掉(存疑)。李显的儿子继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韦皇后及其子孙全部被杀,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罪人的子女!
清君侧捎带把皇帝杀了,这是宫廷政变的惯例,不足为奇!
历史知事
因为那六个究竟是不是汉惠帝的儿子谁也说不清楚。说是的是吕氏,说不是的是后来推翻吕氏的大臣们,双方都是从自己权力、利益出发说的,真相早就不重要了。
史记、汉书的记载都是这样的:汉惠帝死后,吕后以惠帝和宫人之子刘恭假称惠帝皇后张嫣之子,毒杀其生母,立为新君,是为前少帝。前少帝后来长大知道了生母被吕后毒死,扬言长大后要为生母复仇,吕后听说后将其囚禁后杀死,立另一个惠帝与宫人之子刘弘为帝,是为后少帝。吕后死后,众大臣尽诛诸吕,声称后少帝和几个幼王都不是惠帝亲生子而是吕氏找的傀儡。于是朱虚侯刘章和夏侯婴将后少帝和几个幼王带出宫处死,众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其实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众大臣是在尽杀诸吕后才宣称那几个孩子不是惠帝刘盈的亲生子。而在吕后掌权的八年间,他们还是照样向前后少帝下跪行礼,照样尊他们为帝为王。后来杀了几个孩子,也是出于政治斗争考量,因为诛杀了诸吕,为了自己的权力利益需要另立新君,就必须宣称吕氏所立的皇帝不合法。那怎么说明他们不合法?只有否认他们是惠帝的儿子。
那这几个孩子究竟是不是惠帝的儿子,只有天知道了。真的是刘盈的儿子也有可能,吕后为了继续掌权在刘盈无子的情况下找了假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一旦证明惠帝没有孩子,就只能由刘邦的其他儿子继位,这些儿子都已成人,且都有各自的生母,自然不会容忍吕后继续掌权。所以吕后为了自己吕氏一族的利益着了假的完全说得通。事实如何,那就无从得知了。
至于后来继位的文帝刘恒,他自然是乐于否认几个孩子是惠帝儿子的。因为他继位的合法性来源于惠帝无子,他才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否则他就成了篡位。所以,之后西汉王朝不承认前后少帝为正统,那是出于刘恒及其子孙的正统合法性考量了。
综上所述,吕氏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宣称几个孩子是惠帝的儿子,众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宣称几个孩子不是惠帝的儿子,而刘恒和后世汉朝皇帝更是为了自己的合法性不承认这几个孩子。究竟是不是,没法证明也根本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