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原阳县第一书记李牵龙接力扶贫穷村变新颜

河南经济报记者 孟永凯 通讯员卞瑞峰 张党超

“这以前哪是路啊,就是一个大坑,垃圾什么的到处都是,一下起雨来,甭管三个轮还是四个轮的,只要是车,就甭想从这条路上过去!”近日,站在原阳县官厂乡黄毛厂村村委会大院前,该村村支书张新民指着村上的柏油路,颇为激动地告诉记者,“你看现在,这路修得不赖吧!不是县人社局的同志们啊,俺们估计还得继续走那‘水泥路’嘞!”

黄毛厂村地处黄河滩区,共有446户2089人,村内没有工业、企业和集体经济项目,村民长期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生。2014年12月,原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派工作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对黄毛厂村开展全面帮扶。如今,工作队驻扎在黄毛厂已经有将近四年的时间,驻村书记也已换了三任,从刘继红到张书慧再到如今的李牵龙,三任第一书记冲在黄毛厂村最需要扶持的时刻,帮助一户又一户的贫困家庭摆脱贫困。黄毛厂村的贫困户也已从2014年的85户381人,下降到如今的11户32人,2018年底还将脱贫1户5人。

接力修路,打通村内“最后一毫米”。“从刘书记到李书记,就一直在给俺们修路。从村内的主路,到村民家门口的羊肠小道,黄毛厂再也没有走不动车的道儿了!”张新民告诉记者,自打工作队来到黄毛厂村,修路和改善村容村貌的步伐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累计争取资金680余万元,修建了5公里的村内道路和6公里生产路。今年,县人社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李牵龙上任担任第一书记,为黄毛厂村争取到了标准化村室建设、滩区土地整改项目。工作队还对“四堆”问题和村内杂草进行集中整治,并走进贫困户家,督促帮助其整理室内外卫生。“改善户容户貌是改善村容村貌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贫困户这一环一定要抓好。”李牵龙说。

接力“扶志扶智”,留下带不走的财富。驻村之后,工作队帮扶贫困户转换思路,鼓励其外出务工、大胆发展种植,帮助多户贫困户摆脱贫困,甚至成为村内的致富能手。娄小联今年50多岁,是个“单身汉”贫困户,一直不爱干活。为了帮助他树立脱贫的决心,李牵龙和村干部们隔三岔五就去找他聊天做思想工作。现在的娄小联在村附近的板厂打工,十分有干劲儿,每天工资110元,村民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还有贫困户朱国林。朱国林家有四个孩子,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加上父母年迈,他不能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为了帮助其摆脱贫困,工作队多方考察,建议朱国林在自己地里搞果树种植,并带着他到周边村的种植能手那里学习经验。朱国林从开始的犹豫和怀疑,变成了后来的主动学习技术、大胆尝试。现在,朱国林的果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亩,品种也丰富多样,一家也在2017年底脱了贫。

四年的时间,原阳县人社局驻村工作队三任第一书记接力,认真抓党建、扎实宣传扶贫政策、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协调多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实做得远远不够,下一步我们要协调发展集体产业、进一步完善村内医疗卫生条件、丰富村内文化活动,等等,让黄毛厂村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火起来!”李牵龙深情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