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幼兒園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曦兮帶你遊埃及


孩子送到幼兒園,很多家長都忐忑不安,尤其是小班剛入園的時候,很多家長几乎無心工作,總想拿出手機看看幼兒園家長群的動態,想問問老師自己的孩子怎麼樣。其實這些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真的不太瞭解,那麼幼兒園的生活到底給孩子帶來了什麼?是否很重要呢?

說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吧:1978年,在一次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聚會上,一位記者問物理學獎得主卡皮查,問他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會了他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大家都表示驚訝,老人解釋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很多從事幼教工作的人,都對這個故事耳熟能詳,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毫無疑問幼兒園對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那它究竟帶給孩子什麼呢?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吧:

一、自理能力的提高。

在幼兒園裡,老師們都有這樣的共識,那就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許多老師還為此喋喋不休的向家長說明,並不是老師過於繁忙,而是自理能力培養對孩子的自身發展很有意義。相比在家裡,幼兒園裡孩子有更多機會充分的從事自我服務型的工作:自己穿脫衣服、吃飯和整理餐具、入廁盥洗等等,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好可憐,這麼小就要自己做這麼多事,要積極配合老師,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良好的社會交往機會。

現在的家庭結構,基本上是2~4個老人、兩個中年人對應1~2個孩子,從交往關係上講,孩子是被照顧的對象,不具備社會交往中平等交往的條件。但在幼兒園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孩子面對那麼多同齡的小夥伴,有豐富的社會交往機會,他們在日常的交往中遇到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都是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逐漸習得了交換、輪流、分享等等的社會交往技能。

三、集體規則意識增強。

3~6歲孩子有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年齡越小越突出,但人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不可能一直活在自我的世界裡,所以我們需要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在幼兒園裡孩子的集體規則意識能得到更多的鍛鍊和提高,比如喝水、入廁排隊,在集體活動中不亂喧譁、打鬧等等。

四、更多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這一點,很多家長也意識到了,但苦於沒有正確有效的辦法,加上許多家長對孩子多少有些驕縱,在家裡培養好的行為習慣比較困難。幼兒園老師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並且有豐富的相關經驗,所以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更專業的辦法。同時孩子和夥伴之間也能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促進自身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其實幼兒園帶給孩子的還有很多,比如說更加豐富和快樂的遊戲體驗、學會學習、語言能力的發展等等。所以各位寶爸寶媽,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暫時的不適應,而動搖了堅持上幼兒園的決心,孩子總會長大,總要離開爸爸媽媽,幼兒園就是孩子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第1步,我們要做的是,儲備知識、做好準備,給孩子更科學的支持,加油↖(^ω^)↗!





睫毛初長成


幼兒園規定孩子的年齡為3到6週歲,所以當孩子過了三週歲之後,很多家長就會考慮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孩子從剛開始的哭鬧不願意來幼兒園,到後來慢慢的適應,度過了一個很長的過程。



並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學到學到什麼實質性的內容,所以有的家長就會產生質疑,孩子到底有必要上幼兒園嗎?幼兒園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首先幼兒園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所以國家不會強制強制每一個孩子必須接受幼兒園教育,現在有的家庭就會選擇不讓孩子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那麼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從很多方面來看,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比沒上幼兒園的孩子各方面要強很多,所以有時候家長看到孩子沒有學會漢字,沒有學會拼音,沒有學會背誦多少首古詩,但是他學的是小學階段或者是在家裡的時候都學不到的東西,所以如果各種情況允許的話,還是建議孩子上幼兒園比較好。

首先在自理能力方面,上幼兒園的孩子比不上幼兒園的孩子自理能力要強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因為班級孩子多,所以老師首先會鍛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內容。

並且教會孩子在家的時候也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所以家長就會發現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變得非常勤快了,不僅回家幫爸爸媽媽捶背,還幫爸爸媽媽打掃衛生,這都是孩子上幼兒園一個成長的表現。



有家長就會說,孩子不上幼兒園,我們也鍛鍊他的這種能力呀,但是家長可以看一看不上幼兒園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絕對不會自己主動吃飯,並且也不會主動幫大人幹家務活。

甚至有老人溺愛孩子的,根本不會讓孩子做任何一點家務活,就怕累著孩子,那麼當孩子長大了之後,他肯定不會一輩子跟在家長後面,他總要學會成長,所以在小的時候一定要鍛鍊他的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就會有家長說等孩子大了就什麼都會幹了,那麼我們的神童事件他已經上大學了,為什麼會退學呢?從小父母的包辦讓他什麼都不幹,到了上大學之後他根本不會幹任何事情,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會,更別提和其他人怎麼交往交流了,所以他才會在學校呆不下去才會退學。

第二在和同伴交往交流的方面,三歲的孩子剛剛產生與人交往的慾望,所以這個時候孩子上幼兒園剛剛好,正好可以釋放他與人交往的慾望。並且幼兒園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孩子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如果孩子不上學的話,他根本就沒有機會能得到這些鍛鍊,他頂多做的就是在小區裡面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玩,所以他的人際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遠遠不如上幼兒園的孩子。



第三在學習方面,幼兒園雖然不教授孩子小學化知識,不讓孩子學習漢語拼音,學寫漢字,但是它會教會孩子怎麼樣感恩父母?怎麼樣保護自己?怎麼樣遵守交通安全等等內容。幼兒園在教授孩子的時候,是通過五大領域來讓孩子得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那麼孩子不上幼兒園之後,他在家裡會學到什麼呢?家長肯定會說,我會教孩子背誦古詩,那麼孩子如果只會背誦古詩在各方面能同時用到嗎?比如當他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他會怎麼做?他會用背詩古詩來吸引陌生人的注意嗎?來讓陌生人嚇跑嗎?肯定不會的,所以說上過幼兒園的孩子比上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各方面能力要強很多。

家長覺得孩子上幼兒園沒有學到什麼實質性的內容,只是沒有讓家長實際看到,但是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了怎麼適應社會,學會了怎麼與人交往交流,這都是孩子的一種成長,也都是在幼兒園裡才能學到的,所以說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最美幼兒緣7


針對這麼多的問題,我作為科班出身的一名幼兒教,來用專業的角度一個一個的回答你的問題。

1、正常的孩子要到3歲才能入園的,公立幼兒園一般是不到3歲不收的,私立幼兒園相對來說比較放寬一些,不到三歲也可以入園的。

孩子哭鬧是一個分離的過程,像國外的幼兒園是沒有孩子哭鬧的,因為他是可以讓家長陪同的,等孩子慢慢熟悉環境以後,大人就可以慢慢的離開孩子,這樣孩子就沒有分離痛。在我身邊就聽說國內有些幼兒園已經開始實施這個方法,從開始的陪同一天到慢慢的不用陪同,減少孩子的分離痛。

2、其實孩子入園是有必要的,3歲入園最合適,因為幼兒園的課程設計開始就是針對3歲這個年齡特點來設置的。

3、最後一個問題,來說說幼兒園究竟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專業角度來講,幼兒園主要是圍繞3-6歲孩子的八大智能和五大領域來開發孩子的。

八大智能分別是: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

這八大智能的培養是為讓孩子上小學能夠正常的接受各方面的課程,比如數學課當然要用到數學邏輯智能、圖形當然要用到空間智能、體育當然要用到運動智能、語文當然是用到語言智能啦等等。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話都說不清楚,在幼兒園裡每天都有“語言表達”“語言表演”“兒歌”等這些鍛鍊孩子語言智能的課程,現在說話一串一串的。

五大領域分別是: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單單從這些字面上,我們就不難看出,這都是為讓孩子學習各科而做的前期準備工作,我們都知道,學習什麼東西都要把基礎打好,比如學習英文單詞,要先認識字母;學習數學加減,必須要認識數字等等。

所以,要學習好語文,必須先要發展好語言智能,說話都說不利索,怎麼學習好語文。學習好音樂,要先發展好音樂智能,要有節奏感,老跑調,沒有節奏如何學習音樂。

別看這些這些無形的發展鍛鍊,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你身邊是不是有些大人身體協調能力特別的差,那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好好的去發展身體運動智能,所以,到大了,做些動作會很不協調。


幼師寶媽說育兒


孩子的童年時光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幼兒園裡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要問幼兒園可以給孩子帶來什麼?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說:當然是莫大的快樂!

1.幼兒園裡歡樂多

孩子在幼兒園裡一日的生活可謂充實而又充滿快樂,且聽我一一來介紹。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通常包括生活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四大塊,要問孩子最喜歡哪一塊那可真的挑不出來,因為每一塊的內容孩子都非常喜歡,對於孩子身體成長都有必不可少的作用。生活活動孩子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睡覺、如廁、穿衣褲等活動,從而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從中可以體會到自我服務的歡快感;在集體教育活動環節教師會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從而使幼兒對學習不失興趣,遊戲是幼兒學習的基本形式,幼兒通過在玩中學,玩中做,從而在玩中求發展,體會學習的樂趣;區域活動是孩子十分喜歡的一種自主活動,孩子們在區域 活動中可以自主選取自己喜歡的區及玩具來玩,可以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社會交往、合作、建構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戶外活動中,戶外場地會有一些大型的體育器械,如:平衡木、鑽山洞、大型滑梯等,孩子通過玩這些器械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大運動水平,還可以提高孩子勇敢的品質。所以,幼兒園裡歡樂多,孩子對每一項都不失興趣。

2.幼兒園裡朋友多

幼兒園可以說是孩子們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在入園前孩子們可能會遇到不會交往,不會分享、不會合作的現象。入園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孩子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你會發現他們的聯合體會越來越大,朋友圈會越來越廣,他們會三三倆倆的合作玩玩具,會通過彼此交換玩具來獲取友誼,遇到困難會共同想辦法...就這樣孩子的社會關係由此開始了。幼兒園帶給孩子的所有將是一生中重要的財富,我們要和孩子共同珍惜幼兒園這一段時間的美好生活。有突然間想到一句歌詞: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裡朋友多...

我是捕捉童心,喜歡請➕關注。


捕捉童心


幼兒園的教育和生活,對於當今的幼兒來說是一個普遍的選擇。這是因為時代不同了,水漲船高,幼兒教育也在發展,該與時俱進就得與時俱進了。大致而言,幼兒園有幾個好處:

1.作為保姆的功能

現在的家庭,大多數夫妻雙方,甚至父母都是有自己的工作。所以,請個保姆看管幼兒,一是必須一筆大的支出,二是不一定能有其他幼兒園的生活那麼豐富多彩。



2. 3歲的幼兒活動量是非常大的,即使有老人看管或保姆看管,那都是傷腦費神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讓幼兒因為摔倒或危險的舉動而受傷。所以送到幼兒園,那裡有更多的孩子,還有專門的幼兒教師去看管,情況要好多了。孩子一般最喜歡和孩子玩耍在一起,這樣他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繁忙的一天。

3.能讓幼兒儘早學會與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得到社會化成長。人是一種社會動物,只有在群體中,才能學會如何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從而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和習慣。三歲看老,這時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逐步形成的時候,所以,增加和擴大社會交往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4.現代的幼兒園,一般已經有比較好的運動和玩樂設施,也有受過專門教育的幼兒教師,還有一套專門用於幼兒學習的課程體系,甚至還有雙語的教學,做做遊戲,演演節目,培養合作的意識和態度等,所以,在幼兒園可以學到在家裡難以學到的知識和內容,這對於幼兒的智力開發和興趣培育,或引導都是好的做法。



總之,幼兒園本身的出現就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存在的東西就有其必然的價值。對於個人來說,送不送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當然是自己決定的事情,但依我看,有幼兒園這樣的資源,為什麼不用呢?幼兒剛開始去幼兒園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有的幼兒比較依賴父母,所以短時間內有鬧騰的情緒,是自然的事情。但習慣成自然,漸漸地幼兒會適應的。幼兒的可塑性要大的多。祝願幼兒快樂成長吧。






TiandirenisAmituofo


很多的家長因為心疼孩子,覺得孩子在幼兒園裡沒有家裡照顧的精心,另一方面覺的反正現在的幼兒園裡又不教孩子什麼知識,所以,有的家長就有一種幼兒園可以不上,或者孩子晚點上幼兒園,少上一年幼兒園的想法。

那麼幼兒園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一、幼兒園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及規律的生活習慣

現在的幼兒園一培養孩子形成好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主。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益。一些家長主要是老人,總覺得孩子進了幼兒園,一個班那麼多小朋友,肯定沒有在家照顧的精心,擔心孩子不會自己穿衣、吃飯,會生病。

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大的,如果一直在家裡,孩子反而很難學會生活自理。

我兒子剛入園的時候,也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曾經一度老師也打電話,希望孩子在家先學會,然後再送園。考慮到家裡老人比較溺愛孩子,在家裡還是學不會,所以我反覆做老師和老人的工作,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最後兩個周就學會了。

在幼兒園中,孩子的作息也很規律,也學會了與小朋友分享。

二、幼兒園可以讓孩子學會與人交往,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中有老師、有朋友,可以學會如何與人的溝通,與人交往。有的孩子一開始在幼兒園中表現的很膽小,不敢回答問題,不與別的小朋友主動交流,不敢在公眾場合講故事、表演,在幼兒園裡,孩子可以模仿別人是如何交朋友的,學會與他人的溝通,提升自信。

兒子上小班時也很膽小,但中班後,經過鍛鍊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一天,老師表揚說他還會處理小朋友之間的糾紛,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他主動說:“你們兩個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誰先玩。”兩個小朋友也愉快的接受了。

總之,千萬不要覺得幼兒園現在不教什麼,所以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其實,性格與習慣才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


靈風飛舞80


小侄女上幼兒園了,雖然是小班,但是半年來感覺她的變化非常大:1、會主動並且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再害羞地看著別人;2、公共場所會開始自律有序,會注意紅綠燈和基本的禮貌;3、學會了一些兒歌和舞蹈,一些數數和形狀、顏色平時在家教不會的,現在都區分的很明白;4、有時間規律了,要準時上學,在家不睡午覺的,在幼兒園會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睡覺;5、學會了分享和爭取,和同學間怎麼交流。。。。。。還有很多,一時想不起來,總得覺得上幼兒園後,有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不會在家跟奶奶一起看電視,逛超市買菜,奶奶寵著還特別嬌氣,上幼兒園對她自己的成長有很多好處。


義凡媽媽咪呀


因為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謊言,導致家長們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攀比,現在的幼兒園越來越高檔,學費越來越高。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昂貴的幼兒園無非是讓孩子提前適應中國的教育方式。

我一個同事在聊到她的孩子(也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時,說到另一個孩子的家長,說那個家長雙休日不送孩子出去上輔導班,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要上輔導班,她家不送,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吧啦吧啦。

教育孩子多大開始?確實是越早越好,出生就該開始了。

但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更為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是很必要的,幼兒園對於孩子語言、常識、與他人相處方面的培養也是積極有益的。但並非必需到幼兒園接受這些教育不可。如果條件允許,家人照樣可以陪伴孩子度過幼兒期,你們買一些幼兒園的課本就行了。重要的是常規常識的學習。

不過現在好的幼兒園也不大容易進, 不知道只從中班或者大班開始報名可不可以。

如果是正常報名上幼兒園,建議之前在家要跟孩子多安利有關幼兒園的情況,讓寶寶對於幼兒園有初步的認可,覺得幼兒園是一個非常溫馨有趣快樂的地方,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初上幼兒園的嚎哭。


月如ls


我說的直白點吧!幼兒園只能給孩子帶來幼小心裡無盡的苦惱!他們正是依靠媽媽的時候,可恨的政府什麼主意,我們家裡有的是閒人哄孩子!孩子哭大人想,就應該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就去上學,別這樣坑錢了


沫子1


開心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