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明朝為何必亡?兵部尚書主動開門迎降,崇禎“忠臣”高呼李闖萬歲

向敬之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紫禁城迎來了新的一天。它要換主人了!

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和太監曹化淳打開彰義門(一說“正陽門”),迎進了大順軍李闖王麾下劉宗敏的先頭部隊。

中午時分,威武的永昌皇帝李自成,頭戴氈笠,身披縹衣,騎著烏駁馬,率著浩浩蕩蕩的農民軍,由承天門進北京內城,再由德勝門入紫禁城內殿。

明朝為何必亡?兵部尚書主動開門迎降,崇禎“忠臣”高呼李闖萬歲

李自成進京

司禮太監王德化獻上了皇帝印璽,換得繼續總管後廷的要職。

張縉彥和崇禎皇帝的首輔大學士魏德藻率文武大臣進表稱賀。

李自成望著跪在他腳下的大臣太監,興奮之餘有些感傷。他痛恨前明降官“背主當斬”,為何不去殉死?廉不知恥的太監杜勳說“知天命”,而魏德藻的回答更無恥,說“我”正準備效力陛下的新朝,哪敢去死?

張縉彥滿懷欣喜地等待新主子的犒賞,最起碼官封原職也不錯,好歹他是大明王朝的兵部一號。

但是,李皇帝的兵部,不,兵政府,早已明確尚書喻上猷。他與張縉彥是同年,都是崇禎四年辛未科進士,但他比張縉彥降闖早,這就是資歷,這就是身份。

讓張縉彥更沒有想到是,李自成找到了崇禎皇帝的屍體。接下來三件事,讓他感到了失望的恐懼。

崇禎帝“以發覆面”而死,卻留下一份觸目驚心的遺詔:“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文武可殺,但勿劫掠帝陵,勿傷百姓一人。”(趙士錦《甲申紀事》)

明朝為何必亡?兵部尚書主動開門迎降,崇禎“忠臣”高呼李闖萬歲

電視劇《江山風雨情》崇禎劇照

張縉彥聞訊,驚詫不已。若按崇禎的心思,他也是“誤朕”的“諸臣”之一。崇禎帝死了,一了百了,但留下遺言,警示李自成“文武可殺”,他張縉彥就是以文官節制武將的兵部尚書,自在其中。況明亡,他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此為其一。

繼而,李自成憑弔崇禎,伏屍痛哭:“我來與汝共亨江山,如何尋此短見?”(趙宗復《李自成叛亂史略》)

李自成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在自立為帝,統兵東進,攻陷京師,只是想和崇禎帝“共享江山”。言下之意很微妙。不論李自成是說出真心話,還是貓哭耗子,作為崇禎的奸臣和明朝的叛徒,張縉彥很難找到好果子吃。

再是,新政府要對前明官員進行籍錄,重現挑選中層幹部。三千多人報名,紛紛找先降的大順高官攀老鄉故交和同年的,幸運者抱上了左輔牛金星和吏政府尚書宋企郊大腿的。

張縉彥的老部下、兵部職方司主事秦汧帶著一幫無錫籍士大夫,如翰林院學士趙玉森,禮部主事張琦、王孫蕙,鑽營投機,手段用盡,聲名狼藉。

曾在李自成進城前對崇禎帝信誓旦旦要以身殉國的王孫蕙,在城破日搖身一變,這位被崇禎狂讚的“大忠臣”打出一竿旗幡歡慶“大順永昌皇帝萬萬歲”。新政府遴選官員,王孫蕙又寫出一紙口號“臣王孫蕙進表”,終於被宋企郊相中,選進了吏政府做檢察官。

明朝為何必亡?兵部尚書主動開門迎降,崇禎“忠臣”高呼李闖萬歲

牛金星

牛金星喜歡復社領袖、翰林院庶吉士周鍾,授意他撰寫勸進表。周鐘不負其望,寫出了很牛氣的“獨夫授首,四海歸心,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徐鼒《小腆紀傳》卷十九《周鍾傳》),文采一般,皆是抄來的套話,但把草莽皇帝李自成抬到勝過堯舜、遠邁湯武的高度,少不了獲得牛大人的一連串點贊。

兵科給事中陳名夏,曾建議崇禎帝召集山東義勇進京勤王。遠水救不了近火,明朝亡了,陳名夏也想學崇禎帝上吊,被家人救下,四處隱匿,還是被大順軍抓獲,送至刑政府論罪。一位曾遊學江南、得陳家款待的山西秀才,勸陳識時務,參加新政權,幾經輾轉,攀上了牛金星,被安排進入改名的宏文館,繼續幹他的翰林學士。

張縉彥不是小人物,不願意屈尊做小官員。所以,新政府安排的九十二名官員名單上,沒有他的大名。

好在張縉彥開城有功,沒有被義軍騷擾,沒被追贓助餉。但還沒來得及被重用,就隨著李自成的倉皇而逃,逃回了河南新鄉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