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友情提醒:本文大約有三千五百字。

老好人宋仁宗趙禎的三個兒子都夭折,沒人繼承皇位,就選擇了堂侄子趙宗實為嗣子,來繼承皇位。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過繼子是不能再尊崇本生的,但是宋英宗在繼位滿兩年後,不顧念嗣父仁宗對他的愛繼之心,悍然不顧的發起濮議事件,為了追尊生父而大肆折騰直到他死亡之前。

宗法制度下的小宗承繼大宗

中國是宗族社會,從最初的的宗法制到後來的家族制度,宗祧繼承是維繫家族綿延的方式,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這個家庭沒有男性後代,就要面臨著絕嗣的危機,只能通過過繼立嗣的方法解決絕嗣的問題,使祖宗得到祭祀,宗祧得到延續。

民間財主老爺無子還要過繼,何況皇帝家真的有皇位繼承呢!更不能斷了傳承,只有從小宗同昭穆之中選擇嗣子過繼到大宗,選擇嗣子的順序必須按照親疏關係來選,“先盡同父同宗,次及大功,小功,緦麻,如俱無,方許擇立遠房及同姓為嗣。

例如某人絕嗣,要選擇嗣子,首先要在親兄弟的兒子中選擇;親兄弟無子或者沒有親兄弟,就要選擇同祖父的堂兄弟之子;堂兄弟無子,就選擇同曾祖父的堂兄弟之子。以此類推。

歷史上第一個過繼嗣子的就是漢昭帝劉弗陵,劉弗陵駕崩後,被權臣霍光操持著,從劉弗陵的親兄弟中選擇昌邑哀王劉髆之子劉賀為嗣子,繼承皇位。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隨即劉賀因為想奪回皇帝的權力而被權臣廢黜,霍光另外選擇劉弗陵的大哥劉據的孫子劉詢承繼劉弗陵之後。

劉詢繼位後為親父劉進立廟就引起非議,被攻擊為“於禮不正”,哪怕是他親政掌握實權,也礙於現實不能有太激進的措施,只是追尊親父為悼皇,祖父廢太子劉據上一個戾太子的諡號,僅此而已。

之後漢成帝劉驁無子,選擇了親兄弟劉康之子劉欣為嗣子,劉欣掌權後也把親父劉康追尊為恭皇;後漢安帝劉祜追尊親父劉慶為孝德皇;桓帝劉志追尊親父劉翼為孝崇皇;漢靈帝劉宏追尊親父劉萇為孝仁皇、親祖父劉淑為孝元皇等,遂為劉漢的定例。

到了三國時期,鑑於劉漢皇帝小宗入繼大宗尊崇本生的非法行為,魏明帝曹叡專門下詔:萬一有小宗入繼的情況時,過繼的嗣子就該明理知義,有哪個臣子巴結新皇提議尊崇本生父母的,誅無赦。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因此,魏晉時期的過繼都很嚴格,沒有尊崇本生的事情發生,不論是曹髦、曹奐還是司馬鄴等,小宗入繼大宗,都沒有尊崇本生親父。

按照禮法,過繼子是不能尊崇本生的,但是皇帝為大,總是有迎合上意為皇帝張目者,去尊崇皇帝生父,比較知名的就是宋英宗濮議和明世宗的大禮議。

到了清代,光緒、宣統叔侄的過繼,都沒有尊崇本生,皇帝沒有掌權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清代時吸取前代經驗,在過繼方面也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已經能避免濮議和大禮議的再次發生。

宋仁宗有多少選擇

宋仁宗趙禎其實並不是只有趙宗實一個選擇,是仁宗趙禎基於生不如熟的心理,他以為之前收養過宗實,總會有感情的,結果,攤手。

仁宗趙禎有三個兒子,全部夭折,五個親哥哥也都夭折,也就是說,他要過繼兒子只能從同祖父的堂兄弟中選擇侄子了,他有多少選擇呢?

可以通過下面的簡表看看,仁宗有多少選擇?看看下圖一列列宗字輩兒,還沒統計完全,只是統計宋史有傳的。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就算是仁宗趙禎體諒親爹真宗趙恆的心情,不去大伯趙元佐的後裔中選擇過繼,就單單四叔趙元份和八叔趙元儼家裡孩子都不少了。

特別是趙宗實,他親爹趙允讓有三十多個兒子,十八個閨女,就算是不選擇他家的孩子,他親大伯趙允寧家還有一堆宗字輩兒呢。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通過上面兩張表可知,仁宗趙禎的選擇真的不止趙宗實一個,可他以為撫養過宗實,又給他娶媳婦,又經常給他賞賜,有感情基礎,貓狗識溫存嘛!從小養大的孩子肯定會貼心,所以才在宗實百般做作之下依舊堅持選擇他,而不是換人,事實證明老好人趙禎看走眼了。

趙允讓、趙宗實父子兩代備胎?

真宗鹹平六年【1003】,真宗趙恆唯一活著的兒子趙祐夭折,年僅九歲,絕嗣的趙恆在大臣的勸說下,選擇了四弟趙元份的三兒子趙允讓,以綠車旄節迎接八歲的允讓進宮撫養。

從八歲到十六歲,允讓在宮中生活了八年。雖說沒有確立名分,但朝野內外都知道,這也算是皇帝的養子了。

大中祥符三年【1010】四月,趙恆第六子趙受益出生,就是仁宗皇帝趙禎,終於又有了親兒子的趙恆開心的就把侄子允讓送回家了。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從這一點上說,允讓的確有點委屈,或者允讓有過期盼呢,希望卻破滅。但平心而論,允讓正是因為被真宗皇帝收養過,他的待遇才比堂兄弟其他的宗字輩兒來的好,仁宗繼位後,堂兄弟們好一點的封公爵,次一點的封侯,還有沒有爵位的更多,只有死後才能得到一個郡王或者郡公、侯爺的追封,生而封王的極少極少。

相比堂兄弟們,允讓的待遇不止好一丁點,仁宗趙禎封允讓為汝南郡王,在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去世的時候,追封濮王,諡號安懿。

如果不是給皇帝做了八年養子,允讓有何功何能被生封王?成為堂兄弟中極少極少封王之一?這其實可以理解為仁宗父子對允讓的補償。

趙允讓生了最少五十個子女,其中有三十多個兒子,趙宗實毫無存在感,為什麼說他毫無存在感呢?

仁宗派一位內夫人去允讓府裡挑孩子,允讓把兒子們都拉出來讓看的時候根本沒想起宗實這個兒子,內夫人把汝南郡王府的小公子們都看過來,並沒有選其中任何一個,就在天色已晚準備登車走時,發現了“匍匐屏間”的趙宗實,內夫人問這個孩子,允讓家裡的人都笑了,為什麼笑?蘇澈沒有交代,但是那個內夫人卻看對了眼,把宗實帶走,交給曹皇后撫養。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當時宗實已經四歲了,還沒有名字,已經四歲了,天色已晚了,還爬在屏風之後沒人管,奶媽呢?保姆呢?可想而知,宗實在他爹心裡有存在感沒有。

或許那個內夫人選擇宗實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存在感,在他爹眼中沒地位,這樣才能養得熟啊!誰知道還是養不熟。

如果不是仁宗收養他,他就是一個被人忽視的宗室子,毫無張狂的機會,仁宗對他“實有德而無怨也”。

不要說什麼備胎論,就算是正式過繼的嗣子,嗣父母不滿意還有退貨的,何況並沒有正式過繼,談何備胎?

或雲趙宗實怨仁宗的出生誤了他生父允讓,要不是仁宗出生,允讓就是皇帝了,假如這個假設成立,趙允讓做了皇帝,你趙十三上不上下不下一個小庶子,皇帝也輪不到你做啊!你還有三十多個兄弟啊!照允讓的生育能力,如果做了皇帝,恐怕和他曾孫趙佶一樣更能生,不止五十多個子女呢!

所以,趙宗實所謂的備胎論毫無道理可講,當然,如果他講道理也沒那麼多事了。

猴格說

宋英宗的濮議和明世宗的大禮議有明顯的、本質的區別,一個被立為皇子,一個是少了立皇子的手續直接讓繼承帝位的。

傳統的觀念,你小宗入繼大宗了,自然是來做大宗子嗣來繼承大宗家業的,楊廷和和張太后他們的觀念裡就是這樣,才在徵召朱厚熜的時候少了一道立皇子的程序,讓朱厚熜母子鑽了空子。

朱厚熜的口號就是繼統不繼嗣我是來繼承君統的,不是來繼承宗統的,我繼承了君統我就是大宗了,你可以邊去!你讓我來做皇帝的我才來的,又沒說讓我來給伯父當兒子的,早說讓我給別人當兒子我就不來了。因此,楊廷和們才一敗塗地。

宋英宗趙曙不一樣啊!宋仁宗已經把立他為皇子的事詔告天帝、宗廟祖宗、朝野內外,整個帝國的人都知道你被立為皇子了,就是要做人家兒子了,到最後繼承了人家皇位卻要抬舉自己親爹,這不是翻臉不認賬嗎?


備胎不能成為負義寡情的藉口,宋英宗並不是宋仁宗趙禎唯一的選擇


繼承了人家家業又鬧著尊崇親爹,這要在民間分分鐘可以讓你滾蛋被掃地出門的,也就是做了皇帝,口水淹不著他罷了。

更不要說,嘉祐八年十一月,仁宗下葬葬禮舉行的時候,趙曙做為嗣子竟然稱病不去,“上不親祭”,命宗正卿代替他,“令宗正卿攝事”。趙曙這行為不是一句喪心病狂能解釋的了的,沒兒子過繼兒子幹什麼?不是讓你做孝子的嗎?難道只繼承人家業不盡該盡的義務?太沒道理了吧!要是在民間脊樑骨要被人戳破的。

因此,知諫院司馬光上奏懟他:做為孝子的事哪裡能讓別人替代,就算是你真的身體不舒服,也得勉強自己來親祭,“伏望陛下來日雖聖體小有不康,亦當勉強親祭,以解中外之惑。”更何況他是裝病,要是讓天下人知道,朝廷的臉面往哪裡擱?

趙曙這才被迫出現在葬禮上,已經升級為太后的曹皇后和大臣們是哭的傷心欲絕,而趙曙卻面無表情一滴淚都沒有,

讓曹太后不禁失望之極,懷疑自己當初支持立趙曙是不是錯的,大臣們也心驚肉跳,這要是鬧出不孝的傳聞就太丟臉了,總不能說我們辛苦半天搞上臺的新皇帝是個混蛋啊!

因此,以韓琦為首的宰相班子就忽悠曹太后,睜眼說瞎話,就說是趙曙病了,身體不好才有這些無心之過,請太后不要過於在意,請太后用慈母之心去感化皇帝云云。曹老太就被忽悠住了,開始她的嘔血太后之旅。

寫到這裡,突然很慶幸,得虧負義寡情的趙宗實在位時間短,要是和明世宗朱厚熜那廝一樣,老好人趙禎身後指不定被折騰成啥呢!有曹太后大哭的時候。還要慶幸神宗趙頊是個有良心的孩子,比他爹媽有情義。

就是這樣。

圖表系猴格整理。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鑑長編、宋會要、宋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