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路都是高速,300公里,为何导航预计时间却要5个多小时?

西甲二人转皇马爱巴萨


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实时导航的工作原理

1,导航会通过交管部门获取到沿途的限速情况得到最快通过时间

2,通过交管部门的设备,包括路上实时监控,交通疏导信息等反馈回来的路上堵塞情况,预估出通过堵塞处所需时间

3,通过路上其他正在使用导航的车辆的实时车速,反馈信息回来

最后经过大数据整合处理,预估得出所需时间


投资分析学习


即使三百公里全程都是高速,起点和终点都是高速的出入口

即使这三百公里,路上都没什么车

即使你中途不休息

这么的即使,基本上才能保证你的旅行速度在90多点,不会超过100的。

毕竟车还要有起步、加速,刹车的动作。


就像某某大媒体一报道高铁开通,直接拿里程除以设计时速,来欺骗老百姓,实际上呢?北京到上海的高铁普遍不都是要5个小时以上吗?


再回到导航,现在的导航都是大数据分析的产物,有时候显示绿的,不代表你能跑上120,况且有的高速限速不是120,是80或100呢。况且你要错个车呢

300公里,5个小时差不多




小朋友OR大朋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主流导航系统基本上可以做到误差很小了,像您说的高速300公里,导航预计时间长达5个小时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计算错误,也属于正常范围。这里边涉及很多因素,比如时速数值与实际有偏差、实时路况信息影响等。我们都知道导航的计算系统相当复杂和精确,而且是卫星定位,有的还带有实时路况信息显示,比如堵车、绕行等情况提醒。导航通过计算综合路况信息得出的大概时间肯定会略长,毕竟我们自己是按照里程除以理论最高速度得出的时间,那个太过笼统,没有把实时路况计算在内,偏差肯定有。一般高速公路限速有80公里、100公里、110公里等不同标准,导航不会按照最高值来计算我们的时间。

另外,目前很多高速路都在拓宽或者维修,从而造成原道路变更、改道甚至由原来的四车道不得不压缩到两车道、一车道,这种情况我们出门经常遇到,而且时速会被限制到更低值,比如由原来的110公里/小时降低至60公里/小时,目的是为了安全。而导航会根据实时路况来重新计算时间,这样势必造成导航显示时间远远高于理论到达时间的情况。

最后,除了您提到的导航预计时间高于理论到达时间外,还有导航预计时间小于理论到达时间的情况,显示两个小时到达,实际却用了三四个小时,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我觉得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导航这个服务于人们出行的便利工具也越来越智能化,对于距离、时间、时速的把控能力会越来越精准,您提到的误差肯定会逐步被消除掉。


猫眼看車


无论是车辆自有的导航还是通过手机使用的导航,所提供的路线和行车时间,都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而已。导航会根据一个合理合规的行驶速度,来给出达到的时间。虽然中间会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速度等因素做出调整,但客观来说,并没有考虑到行车过程中的天气状况、驾驶员需要休息等等会影响到行车速度的情况。所以,就会出现导航时预估的时间和实际行驶时间往往会出现偏差。



就像题主所说的,一路高速的情况下,300公里的路程,导航却给出了需要5个小时才能到达的预估行驶时间。按照我们正常的逻辑,假设车辆全程以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那也仅仅不到4个小时就能到达,怎么会出现需要5个多小时呢?而另外还有些比较远的路程,我们实际开车的时间可能还会比导航预估的时间远远来得要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路况不同行驶速度不同

全国的道路状况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同为高速公路,真正能长时间以较高的恒定速度行驶的路段几乎没有,比如说有些环城高速车流量比较大,这时候车速可能就很低了。在比如说,可能前方发生事故,车流量又大,可能车辆就得停下来,别说车速了,动都动不了。再说了,很多路段都有限速测速,驾驶员为了自己不吃罚单,速度都会慢下来。所以,车速是导致车辆实际行驶时间和导航预估时间严重不符的重要原因。



其次考虑到人员需要中途休息的需要

高速公路上开车是一件比较乏味的事情,一般建议是行驶两个小时之后,必须要服务区稍作休息才能继续驾车上路。但是休息时间是不固定,有些人可能需要抽根烟,去下厕所、吃点东西,需求不同花费的时间久不一样,一来二去,时间就耗在这上面了。

再者其他因素的影响

上车上路之后,还要应对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比如说,车辆起步、加速时间不同,可能时不时要换道超车,这就不能以相对固定的车速行驶。在比如说,行驶过程中感觉车辆存在问题,可能就会开进服务区去检查。又或者说,可能发现车辆快没油了,就会到就近的服务区加油,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会影响车辆的实际行驶时间。



综上所述,导航给出的预判行驶时间,只是一个理论时间,并不是车辆实际到达时间,车辆行驶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情况会限制和加长车辆的行驶时间,预判时间不一定就准确。其实如果没有什么重要时间,开车慢慢开注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管他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车辆安全达到,人车无事,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说呢?


新来的小徐


第一、实际路况的限速:

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对于很多地段都是限速行驶,比如隧道、连续多弯的路段,山区易发生危险的路段等等,到这个地方都是有明显的限速控制,原本120公里有时候就只能变为60公里,甚至40公里,而且在隧道里面还不允许超车,只能紧随限速安全行驶,想快也快不起来。

第二、高速限速区间段较多:

虽然有的高速设计比较好,但是因为自身安全的考虑,会设置很多高速限速区间段,有的区间段只能在80公里行驶,有的则是70公里,在直道较多的区间才会是标准的100公里,120公里,所以导航的数据也是随着速度的变化实时更改的。

第三、拥堵情况的不同:

随着现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增多,有时候路面拥堵也会让很多该有的速度都没有,拥堵会造成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节假日这样的的窘况估计都会遇到。所以就车主而言,再出发前选择好高速,看好路况注意一下天气,更能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购车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态度!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长城汽车金融


我也遇到了你说的情况,同样一条高速,比如300公里,原来导航给的行驶时间是2.5小时,现在有时候给5小时,有时候又给3.5小时,难道路程变长了?

当然不是路程变长了,而是导航变聪明了!

导航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计算的,以前导航考虑的因素比较少,就考虑目的地和出发地之间的路程和限速,然后提供一个参考时间,比如上面说的2.5小时300公里,限速也就120。

现在的网速提高了,实时路况也就很容易获得了,现在导航开始替你操心路上的行车情况了,有没有堵车,有没有临时交通管制,一旦发现有这些,都会帮你计算到行车时间里,所以现在导航给的时间反而多变了!

不知道你们的导航是不是这样,我在途观上看的导航是这样的!


行走的糖果


无论是车辆自有的导航还是通过手机使用的导航,所提供的路线和行车时间,都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而已。导航会根据一个合理合规的行驶速度,来给出达到的时间。虽然中间会根据不同的路况和速度等因素做出调整,但客观来说,并没有考虑到行车过程中的天气状况、驾驶员需要休息等等会影响到行车速度的情况。所以,就会出现导航时预估的时间和实际行驶时间往往会出现偏差。

就像题主所说的,一路高速的情况下,300公里的路程,导航却给出了需要5个小时才能到达的预估行驶时间。按照我们正常的逻辑,假设车辆全程以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那也仅仅不到4个小时就能到达,怎么会出现需要5个多小时呢?而另外还有些比较远的路程,我们实际开车的时间可能还会比导航预估的时间远远来得要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路况不同行驶速度不同

全国的道路状况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同为高速公路,真正能长时间以较高的恒定速度行驶的路段几乎没有,比如说有些环城高速车流量比较大,这时候车速可能就很低了。在比如说,可能前方发生事故,车流量又大,可能车辆就得停下来,别说车速了,动都动不了。再说了,很多路段都有限速测速,驾驶员为了自己不吃罚单,速度都会慢下来。所以,车速是导致车辆实际行驶时间和导航预估时间严重不符的重要原因。

其次考虑到人员需要中途休息的需要

高速公路上开车是一件比较乏味的事情,一般建议是行驶两个小时之后,必须要服务区稍作休息才能继续驾车上路。但是休息时间是不固定,有些人可能需要抽根烟,去下厕所、吃点东西,需求不同花费的时间久不一样,一来二去,时间就耗在这上面了。

再者其他因素的影响

上车上路之后,还要应对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就比如说,车辆起步、加速时间不同,可能时不时要换道超车,这就不能以相对固定的车速行驶。在比如说,行驶过程中感觉车辆存在问题,可能就会开进服务区去检查。又或者说,可能发现车辆快没油了,就会到就近的服务区加油,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会影响车辆的实际行驶时间。

综上所述,导航给出的预判行驶时间,只是一个理论时间,并不是车辆实际到达时间,车辆行驶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情况会限制和加长车辆的行驶时间,预判时间不一定就准确。其实如果没有什么重要时间,开车慢慢开注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管他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呢?车辆安全达到,人车无事,才是最重要的,你们说呢?


鸿渐谈车


通常我们用高德地图导航输入目的地,导航会显示所需要的行驶时间,看着给出时间很轻松很简单,其实这是大数据给出的答案。

大数据的来源有如下几点:

1. 交通路况数据,就是来自交管部门的摄像头。

2.122事故报警电话记录。

3.导航软件上还是有很多眼线的。 比如说高德的拥堵报告,数据就来自交管部门合作的浮动车。

4.甚至是我们这些用户本身,也有可能是导航地图的数据来源。

所以当这些数据全部整合到一起以后,一般导航估计的时间跟实际用时不会相差很大。



浅浅淡淡小时光


导航上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当车主确定起点和终点之后,导航会以这个路程计算出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会调用自身数据库,根据路况、车速等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得出这个行驶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保守。

很多车主出行都有使用导航的习惯,特别是在经过一些比较陌生复杂的道路上时,导航就是一个“带路人”,不过很多时候,导航上显示的行驶时间却不准确,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比如300公里的高速行驶,当你设定导航的时候,上面显示预计行驶时间为5个多小时,车主的第一反应就是数据不准确,按照100km/h的车速也就需要3个小时,怎么会有5个小时那么长的时间。

首先,导航并不是以车速作为单一的判断数据,而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得出的数据,比如高速行驶,根据交通法规定,驾驶员不能够疲劳驾驶,此时导航会把休息时间计算进去,再者根据以往该路段的行驶条件,比如会不会塞车,或者那些路段会限速多少等等,这些都会被计算进去。

高速上的路况虽然不会有市区那么拥堵,但是存在某些特殊的路段,你不可能从车辆起步之后就一直以100-120km/h的速度行驶,这是不切实际的。

导航上的数据是固定的,但驾驶员的操作是灵活的,规定驾驶多长时间就要休息20分钟以上,有多少车主能够做到?导航是根据规定和路况等因素来决定行驶时间的,往往都会被实际驾驶时间会长。

Anywhere anytime,覆盖全国的移动互联网汽车救援网络平台,救援就在你身边,关键时刻显身手!回答车主各类养车用车急救问题,认为有用的请关注并点赞。当需要救援时,无论你在哪里,帮你找到最近的专业的救援人。


孙行者汽车救援


一般来说导航的预计时间都是相对准确的,正常开车的话时间会更长。如果是车载导航没有联网的话。他给你的预估路线都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你只会比导航更长的。如果是联网的车载导航或者手机导航。预估时间都比较准确。不堵车的情况下你开快一点可能会提前到达。一半来说三百公里五个小时就说明给你导航的路上有限速路段或者行驶缓慢和堵车路段。它还不会给你考虑休息时间的。都是严格按照路面限速给你计算的。如果遇上堵车时间只会更长。堵车的时间是无法估计的。总之跑高速之前先查路线。是否有堵车或者修路以及事故影响通行。给你重新选择路线了。以及跑高速前一定检查胎压是否正常。轮胎磨损。或者有小石头及时清理。愿行车人一路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