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长期喝黄芪泡水好不好?

老刘大大哥哥


大家好!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黄芪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使用非常的广泛,是补气良药。现在有不少人喜欢将黄芪切片泡水喝,认为有补气的功效。那么长期用黄芪泡水喝到底好不好呢?

虽然我不是中医,但是中医和西医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药物都有使用的适应征和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禁忌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期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的副作用

黄芪的补气作用较强,在临床上容易补火助邪。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会有“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失眠、咽痛、血压升高、头晕等。医圣张仲景在他著名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补气使用最多的是党参,而用到黄芪的方子只有数条,可见医圣深刻体会到黄芪药好但是难用,不宜滥用。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要轻易长期用黄芪泡水喝。在开始用黄芪泡水喝之前,最好请专业的中医辨证施治,确定适合用黄芪的情况之下才可以用黄芪泡水喝。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还要找中医了解一下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剂量或者停药,以免发生并发症。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


福爸聊营养


黄芪是一味好药,补气最给力,有“补气诸药之最”的美誉。但“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这一说法,却有诸多误区。因为,黄芪汤讲究的是要“巧喝”,而非“常喝”。


例如:有些朋友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导致身体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


这是因为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使用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又比党参大,临床上药力和药势不易监控,配伍上难以充分协调。于是就会导致上述症状的产生。


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食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几类人不宜食用黄芪:

身体干瘦结实的人

处于感冒的人

经期中的女性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61)



家庭医生杂志


总所周知,黄芪的药用价值在于它补气的作用,而中医所谓的气,就是咱们说的免疫力,气越足则免疫能力越强,所以,常服黄芪可以增加人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我国古代医学给予了黄芪极高的评价,它有着“补气之圣品”的美誉,《本草纲目》中将其载为“补者之长”;它的补气作用甚至不亚于人参等贵重药物,重要的是它非常廉价,适合人们长时间的使用!

中医认为,黄芪除了补气之外,还具有着更多的功效,可以用于利尿排毒、敛疮生肌,还能治疗脾胃虚寒、心悸多汗、气短咳喘、食少便溏、久泻脱肛、体倦乏力等症!


而且,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中富含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着提高免疫力、强心利尿、调节血压、降血糖、护肝脏、抗肿瘤、延缓衰老、抑菌杀毒等作用!

黄芪虽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因为黄芪性温,所以阴虚湿热、热毒炽盛、感冒发热、月经期及怀孕等情况下的人应当慎用黄芪;而且,久服黄芪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对人们的健康不利,所以,黄芪要服用多长时间应该以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为依据!



综合内科张医生


黄芪在中医中药里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味药。黄芪对身体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可调整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经常用黄芪泡水喝可起到保肝利尿,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功能,降压和抗菌的作用。如果身体很健康和毫无不适的情况下,偶尔的食用黄芪或选用一段时间来调理身体是很不错的,到底是中药,经常食用是不建议的。

黄芪的药用价值

补气固表

如果是气虚引起的肌肉松弛,皮肤水肿,体力不支,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轻微的活动就出汗,这都是气虚的症状,这时候首选的药物就是黄芪了。

除水利尿

气虚引起的疾病导致皮肤水肿面部水肿,躯体,下肢水肿,用黄芪加上茯苓利的效果是很好的。

排脓生肌

黄芪可促进肌肉生长,使伤口更好的愈合,如果身体受了伤,出现脓肿的情况不宜愈合,用它是很好的。

现代研究表明, 黄芪化学成分多为糖类,皂苷等化学成分,常用黄芪泡水喝,可起到调节免疫力,抗癌,改善肾功能,调节血糖,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黄芪加当归可益气生血

黄芪加白术可补气健脾

黄芪佳麦冬可养阴生津

黄芪加枸杞泡水可养颜抗衰老

黄芪加甘草可平补气血

黄芪和金银花一起煮汤,可起到清暑热解湿毒的作用,很适合夏天喝

做鱼汤或鸡的时候加入黄芪,可起到补中益气补血的作用。

黄芪性温,很适合气虚脾湿的人使用,孕妇,经期,感冒的人是不宜用黄芪。

据不同的体质,要加不同的药材来搭配调理。比如阴虚,湿热,热毒者用黄芪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因此一定要慎重,如果一定要用黄芪,那就需要用配伍运用。

如果是阴虚体质的人用黄芪时应该配上养阴的药,如麦冬,天冬,玉竹,熟地等。

湿热的患者用黄芪时需配清利湿热的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热毒炽盛性的患者,用黄芪配清热解毒的药,如黄连,大黄,栀子等。


那缕阳光


这个问题大致反映了目前很多养生方代茶饮而久服的问题。中药久服实际上是容易引起“药邪”的。药物本身的药性太过猛烈,服用后易出现正气亏损,阴阳失调的可称为“药邪”。黄芪虽药性温和,但毕竟也是一味补药,久服之后必然引起机体失调的状况。

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为纠偏,纠偏即是复正,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在治疗时不可过,过则为邪。此处所说的“过”,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过服,许多医生、病人不知药方之妙全在其量,反而针对其病症病机过用某一药物或某几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降压、利尿的功效,但仅限于小剂量使用,若大剂量则有升压、抗利尿作用,如若不知,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过用黄芩,不仅邪气未除,反致病深。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所以实际临床用药不仅要依据病症情况,还要具体定量并考虑个体差异;二是指久服,张子和撰《儒门事亲》时明确指出:中药久服,必有偏胜。故世人皆以仲景“中病即止”之论作为用药时间的考量标准。此外,子和亦言“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为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何谓偏盛,即阴阳偏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久服无毒之品亦可成为“药邪”,而致痼疾愈深,甚或另致新邪。

综上,将黄芪泡水代茶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疾病是否对症,另外则要控制服用的剂量和时间,如此方可对身体有益。


药事健康


可以泡来喝,但不可以当茶喝,更不可以天天喝。黄芪是补气的中药,性质微温,过量就上火。而且<15g的黄芪是可以升血压的。所以不可以当茶喝,更不是随便的天天喝.


谷医堂刘明汉


这个很不确定,如果没有辨体饮黄芪,很可能长期喝的话会不好或很不好,因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既然是药,就不宜天天饮用或久服或过量服用的,否则很可能会引发心绪烦躁、头晕失眠、睡眠欠佳等状况。

肾阴虚、湿热或正在发炎有热毒的、感冒发热中、正在经期的女性、孕妇及备孕中的女性正应注意,最好是忌饮。如须饮服请在医生指导下慎服。

 

  


晓燕话营养和晓燕的诗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属于药食同源的中药,平时用来泡水可以提高人体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若易出虚汗,喝黄芪水还是有效果的。若平时没啥症状,身体倍棒就不用喝这个了。


小川药师


黄芪,第一次听闻是月嫂在我坐月子的时候帮我烧汤时所用的,用来补气从而可以下奶。

但,现在市场的黄芪都经过硫磺熏蒸过,这用来防止生虫,目的是没错,对人长期饮用还是有害的,其实也是毒。

建议先洗一下,用来煲汤 对症治疗会比较好。个人不太建议胡乱用药。


Vincci丸子小姐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也是国家三级营养师。

门诊经常会遇到患者问我:“医生,我这身体太虚了,一吃补药就上火”;我问他:“你都怎么补啊?”;患者往往会说:“每天用黄芪枸杞红枣泡水喝,喝到最后把黄芪红枣和枸杞都吃掉,一天喝个三五杯”。

我再问:“那其他生活方式怎么样呀?”患者就会滔滔不绝,睡眠也不好,特别容易醒,白天容易困乏,感觉腰膝酸软,饮食也无节制,时常饱腹午睡。

患者自己也很迷茫:我每天都喝黄芪红枣枸杞这些“进补之物”,怎么好像越补越不对劲了?


别盲目进补,服药要配伍,药量要控制

有的人没看过医生,就一天恨不得吃掉100克黄芪来给自己补气,或者每天吃50克,长达一两个月的情况也不少。

这些人头一两天可能觉得精神焕发、面色红润,但是没几天就会觉得心慌、心烦、血压升高、头晕、睡眠特别不稳定,半夜总醒来,醒时被子都被汗水浸湿了。

明明是在补,怎么还好像更虚了呢?

服过中药的人应该都看过,每次医生开的药方,对于药量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都是以克为单位,且一段时间就需要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药方和用量,绝不会一张方子吃到底。

过犹不及,大剂量的吃补药,会让人“更虚弱”。

很多人只要一遇到失眠、精力不足的情况,就觉得自己是体质虚弱,认为只要是补药就都能吃,吃多少种都没事,反正都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就黄芪、红枣、枸杞、人参、西洋参、燕窝、阿胶等等全都一起上,每天把补药当饭吃,顿顿吃,结果失眠的毛病非但没好,反倒睡的更差了。

所以说首先,需不需要补,需要补多少量,这是非常个体化的,需要因人而异的进行用量控制;其次“中药久服,必有偏胜”,老话总说“是药三分毒”,尽管是补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宜每天大量服用。


感觉自己气虚,应该怎么办?

首先第一步,需要到医院看医生,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是气虚,服用什么药能够对症,而非自己盲目大量进补。

我们以前总说:不谈剂量只谈危害,都是耍流氓。

实际上我还想说:不谈剂量和适应症,只谈好处或危害,都是耍流氓。

无论什么药,适合吃,吃的量对,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作用。

我是何好臣医生,目前在安忻睡眠门诊出诊。

如果你需要帮助,通过好大夫搜索“何好臣”就可以找到我。

或者关注公号“安忻睡眠门诊”可以免费问医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