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糖尿病患者哪些情況下可能出現低血糖?

才藝家人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緊急處理的臨床急症,針對糖尿病患者,臨床醫生幾乎都達成一個共識:血糖寧高勿低。可見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造成的危害遠高於高血糖,這是因為血糖嚴重降低以後,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嚴重者可致死亡。那麼,糖尿病患者在哪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低血糖呢?



最常見的原因:使用胰島素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最常見的原因當屬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尤其是初次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其次為口服降糖藥。不同的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一樣,部分糖尿病患者,即使小劑量起始,也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低血糖的典型表現是頭暈、心慌、心悸、飢餓感、多汗、焦慮等症狀,及時補充葡萄糖或蔗糖以後,上述症狀可立刻消失。低血糖反應通常發生在血糖低於3.9mmol/L時,但部分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所測血糖值在3.9mmol/L以上,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速度過快,身體不耐受所致。那麼,該如何預防呢?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在注射餐前胰島素前,應提前備好米飯。因為餐前胰島素屬於短效胰島素,起效快,不能在注射胰島素以後,再準備米飯,這樣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其次,初次使用睡前胰島素的患者,最好監測夜間2點、5點血糖,或者夜間3點血糖。因為在睡眠中,發生低血糖以後不容易察覺。


請注意,凡是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的患者,應隨身攜帶糖果,以防出現低血糖反應以後,便於解除低血糖危機;嚴重低血糖的患者,應靜推50%的葡萄糖50ml以後,靜脈滴注葡萄糖液維持血糖。

特殊情況處理:

凡是口服阿卡波糖的糖尿病患者,若發生了低血糖反應,不能口服糖果處理低血糖,因為阿卡波糖可抑制蔗糖分解為單糖,延遲其吸收,延長低血糖時間,增加低血糖風險。此時,應口服葡萄糖以緩解低血糖。所以,口服阿卡波糖的患者,不建議隨身攜帶糖果,應隨身攜帶葡萄糖。


注: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及版權,請聯繫刪除。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血糖低於3.9mmol/L被認為是低血糖,但很多時候,並不總是靠感覺才知道出現低血糖,無症狀無感覺的低血糖更多,長年的老糖友反應變慢遲鈍,就是長期無感覺的低血糖損害大腦的結果。

出現低血糖的表面原因是血液中葡萄糖供應不足而出現的一些症狀,本質卻是藥物,飲食,運動失衡導致的結果。

導致低血糖的具體情況較多,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更換了降糖藥物,對降糖藥效力不熟悉,出現低血糖。

2,有些糖友缺乏用藥常識,飯後很久才補吃藥物,出現低血糖。

3,血糖控制過分嚴格,追求正常人的血糖控制目標,在使用降糖藥物的情況下,幾乎必然出現低血糖(包括無感覺無症狀的低血糖)。

4,飲食突然改變,降糖藥物用量沒變,出現低血糖。

5,運動突然改變,降糖藥物用量沒有改變,出現低血糖。

6,其它原因導致的低血糖

總之,不用降糖藥物沒低血糖(非糖尿病因素導致的低血糖除外)。

既然在使用降糖藥物,保持飲食穩定,活動穩定,不追求過分嚴格的血糖控制指標,通過非藥物手段降低血糖,減少用藥量,是避免低血糖的最佳途徑。


營養師陳努


1,胰島素劑量過大,

2,運動,

3,不適當的食物攝取,

4,口服降血糖藥物,

5,飲酒,

6,服水楊酸鹽,

7,服β受體阻滯劑,

8,過量應用胰島素、

9,服磺脲類藥物,

10,2型糖尿病

發生低血糖的常見症狀

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體徵,神經性低血糖症狀,有出汗、心悸(心率加快)、飢餓、焦慮、緊張、面色蒼白、肢體震顫和血壓輕度升高;視物模糊、複視、聽力減退、嗜睡、意識模糊、行為怪異、運動失調、語言含糊、頭痛和木僵;某些患者可表現為抽搐或癲癇樣發作或肢體偏癱等不典型表現,最後嚴重時可出現昏迷和呼吸循環衰竭等。

所以在臨床上糖尿病人出現了上述症狀就是低血糖,最快的解救方法就是快點喝上一杯糖水,或喝上一支50%葡萄糖注射液,就能立刻緩解。通過我的簡要介紹,希望給大家有所幫助,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斧正,感謝大家的關注。瞭解更多的科普醫學知識,或中醫養生,請大家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吉慶有魚145103773】,我會誠信為您服務!


慶好中醫


糖尿病的主要特徵就是血糖高,當血糖高於腎臟的閾值時,就會經尿液排洩,導致尿液含糖,故以此得名糖尿病。在大家看來,糖尿病都是血糖高,那麼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低血糖嗎?答案很肯定,會!!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血糖過低現象(血糖≤3.9 mmol/L ),其低血糖發作的原因可能有:1.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使用不規範;2.未按時進食,或進食過少;3.運動量突然增加 ;4.酒精攝入,尤其是空腹飲酒:酒精能直接導致低血糖;5.嚴重低血糖或反覆發生低血糖,應調整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並適當調整血糖控制目標。 低血糖可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甚至威脅患者生命,也是控制血糖能否達標的主要障礙,應該引起特別注意!!!

低血糖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原因非常的多,與多種臨床疾病相關,大多數低血糖輕微發作是一過性的,很快就會恢復,但是即使輕微的神經低血糖也能夠影響認知功能,例如,司機在駕駛時發生低血糖會導致車禍;人行走時身體失去平衡、視力障礙或意識障礙會導致摔倒和受傷傷;嚴重的低血糖還可以導致昏迷、癲癇和卒中。

  1. 低血糖與心血管疾病,低血糖發生後會激發自主神經系統與交感神經系統,可導致明顯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因而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明顯的影響,主要是會導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2. 低血糖與大腦,腦對低血糖最為敏感,因為糖是腦組織的唯一能量來源,低血糖時可迅速出現腦功能損傷,稱之為神經低血糖症。當血糖恢復正常後,認知功能完全恢復的時間有可能會超過 60 分鐘。


糖尿病低血糖怎麼預防呢?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一個工作小組簡要列出了預防低血糖風險的措施,主要原則為: 1. 患者教育;2. 幫助患者瞭解低血糖的症狀;3 有效治療低血糖;4. 在患者就診時向患者詳細介紹低血糖症:發生頻率、嚴重程度、症狀和如何發現症狀、分析低血糖事件(誘因、發生時間、酒精的作用);5. 瞭解降糖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對接受胰島素注射的患者進行正規的培訓、針對低血糖症狀的培訓;6. 膳食措施;7. 瞭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8. 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9. 靈活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10. 隨身攜帶能夠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11. 體育鍛煉;12. 瞭解潛在風險因素(如類型、持續時間和開始鍛鍊的時間);13. 根據運動量有針對地監測血糖;14. 預防性攜帶零食;15. 調整胰島素劑量;16. 血糖監測;17. 規律地,及在必要的時候測量血糖,並準確記錄:末梢血血糖監測、實時連續地監測血糖。

當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時,即需要補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危害,同時需要根據患者的意識和血糖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和監護,延緩並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確有不適要請時就醫,覺得有理的可以點個關注,小編會不時寫一些科普文章。


普外三角針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糖尿病教育講師



糖尿病患者當然會有低血糖的現象出現,出現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

1在胰島素過量

2病情得到改善後胰島素沒有及時的減少,

3一些特殊的原因,導致進食比平時平時更加延遲,

4活動量增加,但有相應的膳食改變或減少胰島素的劑量,

5食物數量少,胰島素沒有及時減少。

6混合胰島素注射比例不正確,夜間容易出現低血糖。

7在胰島素作用達到高峰之前,沒有按時進餐或增加飲食,

8情緒從緊張到鬆放松,

9出現酮症後,胰島素量增加,食物攝入量減少。



低血糖的表現為飢餓,體弱無力,情緒緊張,焦慮,出虛汗,心悸,脈搏快,面色蒼白,手足發抖,夜間會突然驚醒,皮膚溼潤。

處理方法,儘快的喝一些含糖量高的果汁飲料或者是糖果,蜂蜜等等,果汁飲料可以喝150ml,蜂蜜一羹匙,糖果等吃3~5塊。相當於15g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的食物就可以。休息15分鐘,如果症狀尚未緩解,再吃一下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並且撥打120電話。


營養百事通


有的人說糖尿病是血糖比較高,怎麼還會出現低血糖呢?糖尿病雖然說會出現明顯的高血糖,會出現一系列的急慢性併發症,但是如果是應用胰島素或者是應用口服藥物的話,也會出現低血糖的,低血糖的風險也是危害很大的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或者胰島素注射治療時,容易合併低血糖,主要表現為心慌、出汗、手抖、飢餓感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症狀,嚴重者可出現精神症狀,如意識不清、昏迷等。

對於突然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狀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血糖,明確是否有低血糖,及時給予含糖飲料或糖塊,儘快升高血糖,以緩解低血糖症狀。 夜間低血糖也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見的。

血糖水平一夜之間如何變化? 血糖水平在夜間的變化主要包括兩個過程:

(1)黎明現象。在大約凌晨3-8點之間,血糖水平會在醒來過程中激增。這導致早晨的血糖水平偏高。

(2)索莫奇效應。血糖水平在凌晨2-3點之間顯著下降。身體對釋放的激素作出反應,再次提高血糖水平。當釋放過多的激素,就會導致早晨的血糖水平偏高。 睡前小吃可以防止夜間血糖水平驟降,並減少索莫奇效應。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表示,超重或肥胖會增加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各種睡前小吃可以適應均衡,健康的飲食。 睡前最好的小吃 營養專家可以根據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目標以及身體在一夜之間對葡萄糖的反應來定製零食。每個人最好的零食將取決於身體如何響應黎明現象和索莫奇效應,以及個人喜好和目標。 ADA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與醫療團隊制定個性化的膳食計劃,其中包括零食選擇及其時間。很少有科學證據什麼是理想的睡前小吃,但研究人員認為,有益的零食應包含:高質量的蛋白質、健康的脂肪和有限的碳水化合物。 具有這種成分的食物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限制夜間血糖峰值,並確保早晨血糖水平下降。


以下幾種睡前健康零食,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並防止夜間飢餓:

1 少數堅果 杏仁、核桃和花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健康的脂肪。杏仁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核桃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

2 一個煮雞蛋 雞蛋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一個大蛋提供6.29g蛋白質。雞蛋也含有很少的碳水化合物。建議吃雞蛋時添加全麥餅乾,以補充纖維。纖維能減緩消化過程,在較長時間內釋放食物中的能量。這可能有助於保持血糖水平穩定。

3 低脂奶酪和全麥餅乾 奶酪提供蛋白質,而全麥餅乾添加膳食纖維,患者應選擇健康類型的未加工奶酪。另外,全麥和全麥餅乾對血糖水平的影響較小。

4 胡蘿蔔、櫻桃西紅柿或黃瓜 非澱粉類蔬菜是小吃的絕佳選擇。它們的卡路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同時提供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蔬菜還提供抗氧化劑和一定量的纖維,以促進心臟和腸道健康。

5 空氣爆米花 根據製備方法,爆米花可以是一種清淡健康的零食。它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蛋白質。可以添加一些混合堅果作為蛋白質來源。

6 蘋果片和花生醬 花生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和健康的脂肪,對於那些希望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來說,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營養成分。蘋果提供一系列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ADA表示,蘋果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飲食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7 無糖希臘酸奶 ADA建議,除了脫脂牛奶和一些減脂奶酪外,酸奶是最健康的乳製品之一。酸奶含有豐富的鈣和優質蛋白質。

8 少量植物種子 像堅果一樣,植物種子是蛋白質、健康脂肪和纖維的重要來源。晚上可以嘗試少量的瓜子、芝麻和南瓜子混合物。


精神科汐煒醫生


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情況下是不會出現低血糖的,但是出現一些異常情況的時候,也是有可能會發生低血糖的。

1.胰島素分泌的不同步導致低血糖。

因為對於胰島素分泌異常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的分泌有一定的遲滯現象,也就是當人體進食之後,血液中的血糖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升高,但是短時間內胰島素分泌不足,當反應過來的時候,體內的血糖已經開始下降,胰島素又大量的分泌,就會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2.胰島素使用與糖分攝入的矛盾引起的低血糖。

因為對於糖尿病患者是需要使用胰島素來控制體內的血糖的,如果是在使用藥物的時候用藥的頻率過高或者一次性的用量過大,就會引起胰島素對於血糖的分泌速度加快,這種情況下也有可能會使體內的血糖出現短時間的下降,出現用藥引起的低血糖。

飲食不足容易發生低血糖,因為糖尿病患者按照正常的使用量在使用胰島素的過程中,但是最近一段時間飲食不足,比如說血糖攝入的不足就會引起低血糖。

短時間的運動量過大,也容易引起低血糖,因為胰島素的使用一般是定量的,但是如果是在短時間內的消耗量過大,就會導致體內的血糖濃度明顯降低。

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穩定的情況下,因為胰島素的使用是一定的,就會因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和藥物使用的共同作用,引起短時間的低血糖。

所以對於胰島素的使用過程中,發生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長時間的高血糖已經不是問題,但是用藥過量發生的嚴重低血糖會比較危險,所以平時需要準備一些補充糖分的食物,比如麵包、饅頭、糖塊等等,以備不時之需。


家庭醫生在線


糖尿病患者是會有低血糖現象的。有糖友頭暈、乏力去醫院就診,結果查出的結果是低血糖;這時,他會反問醫生,我患有糖尿病,怎麼會低血糖呢?現在我就來告訴你。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現象

1.輕度

現象:心慌,手抖,出汗,飢餓,頭痛,頭暈,難以集中精力等等。

2.中度

現象:沒喝酒卻像醉了一樣、脾氣變壞、喜怒無常、暴力傾向、意識錯亂等等。

3.重度

現象: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等。

低血糖原因

1.使用了一些糖尿病的藥物導致的。胰島素、磺脲類藥物、磺酰脲藥物也會引發低血糖。降糖藥與別嘌呤醇、阿司匹林、丙磺舒、華法林等同時服用,也更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狀。

2.飲食不當。碳水化合物不足,吃的不是很飽,到餐點沒進餐,空腹喝酒等都會造成低血糖。

怎樣預防低血糖

1.每天定時定量吃三餐,在容易低血糖的時間段,可適當吃一些小零食補充能量。

2.吃飯間隔不要超過4到5個小時。

3.飯後半小時,可以適當進行鍛鍊。

4.糖友要定期查自己的血糖,不必一天測一回。

5.如果飯後血糖值總是低,就要考慮改變自己飲食習慣,可選擇少食多餐。

6.如果總是出現早晨空腹低血糖,可以考慮睡覺吃一些高蛋白或者是碳水化合物的零食

7.如果出現低血糖的現象,去醫院找醫生諮詢,看是否可以調整用藥量。


醫說


當然會有低血糖現象!飲食過少,運動量過大,藥物過量都會出現低血糖,也就是過分嚴格的控制血糖就會出現低血糖。

低血糖常發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中。當血糖<3.3毫摩/升(60毫克/分升)時診斷為低血糖。

1、誘因

(1)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後未進食,或進食不足(特別 是糖類飲食進食不足)。

(2)血糖已偏低而未及時減少藥量。

(3)運動量、活動量過大未及時加餐或減少降糖藥量。

(4)用藥錯誤,本來服用較弱降糖藥血糖控制良好而自行更換為作用強的降糖藥(如糖適平改為優降糖)。

(5)胰島素注射錯誤,抽吸量不準。

(6)洗熱水澡、桑拿浴、劇烈運動都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導致低血糖。

2.臨床表現

臨床上有兩種低血糖表現,一種稱為急性低血糖反應,又叫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型低血糖,是由於血糖下降後刺激體內的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引起的。其床特點是低血糖發生時患者出冷汗、顫抖、哆嗦、而色蒼白、心慌、視物模糊,但意識清楚,可自行進食並可自行緩解,這種應也見於短時間內血糖快速下降,但血糖絕對值並未低於.3毫摩/升(60毫克/分升)者。

另一種為緩慢進展型低血糖反應,稱為中樞性低血糖,其臨床特點是病人以漸進性加重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為特點,並無明顯上述急性低血糖反應。病人常頭痛、精神異常或錯反應遲鈍、嗜睡、癲樣抽搐,淺至深昏迷,直到死亡,這時病人血糖絕對值常<1.8毫摩/升(32毫克/分升),是非常嚴重的低血糖反應

3.診斷有上述因,測血糖<3.3毫摩/升即可診斷為低血糖,診斷及處理是重要的,更重要的要找出誘因並及時糾正以避免低血糖再次發生,

4.鑑別診斷

(1)患者時有心慌、多汗,飢餓感又未經常監測血糖,常並不知道已發生了低血糖,但也可能合併其他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絞痛等,只要測一下血糖便可鑑別,如無條件自測血糖,可立即進食,如進食後症狀消失,有助於判定為低血糖反應,而其他疾病引起類似症狀進食不會引起任何症狀的改善 (2)嚴重的中樞性低血糖,應與腦中鑑別,多有注射胰島素或服作用強的降糖藥後未進食史,可首先快速測定外周血血糖,即可確診,如無條件應立即送醫院

5.自我救治

(1)糖尿病病人應瞭解上述兩種低血糖表現,並瞭解可能引起低血糖的誘因,故一且自已發生上述症狀,可立即分析查找可能的誘因,立即自測血糖。

(2)立即進食含糖飲料,如糖水、果汁1杯,可口可樂半聽,並進食餅於或麵包或饅頭等主食15克~20克,或糖塊兩塊嚼碎快速吃完再測血糖,直至血糖>7毫摩/升,1小時後再複測血糖,如果血糖又降至4毫摩/升以下,再進食30克糖類食物。

(3)如患者已意識不清,旁人不應向病人口中灌喂糖水以免哈水室息可立即皮下注射胰升糖索1毫克,但對肝功能不全,肝硬化者效果不佳,應立即送醫院靜脈注射25%~50%葡萄糖液

(4)低血糖可嚴重損害腦細胞,當低血糖持續1~2小時,腦細胞將發生不可逆的損言,>3小時以上即使搶救過來也會變成痴呆或植物人,故糖尿病病人如經濟條件允許,應自備快速血糖測定儀及胰升糖素1瓶(1瓶1毫克,包括注射器),這些作為糖尿病病人的日常自我護理非常必要。糖尿病病人病程越長,血糖控制越好,對低血糖的感知就越差,越要經常監測血糖,以早期發現低血糖,及時調整藥量6.預防

(1)糖尿病病人應瞭解低血糖反應及臨床表現,購買快速血糖測定儀,學會並經常進行自我監測血糖,學習自我教治的方法

(2)老年的輕型糖尿病病人應避免使用優降糖,一般糖尿病病人晚餐前長效胰島素(魚精蛋白鋅胰島素)用量不應超過4~6單位,三餐前胰島素用量一般也不應超過12~16單位凡超過此劑量應請專科醫師協助調整,以合理用藥,避免低血糖發生。

(3)糖尿病病人應定時定量就餐,每日運動量相對固定,如因患病不想進食,或進食減少,可適當進食含糖食品,以提高血糖避免發生低血糖,也可適當減少或臨時停服降糖藥,是免發生低血糖。

(4)糖尿病病人外出旅遊、遠足、步行超過4小時以上的運動時應事先多進食或減少口服藥或胰島素劑量,並隨身攜帶含糖飲料、水果、糖果或點心、餅於及時加餐,防止發生低血

(5)不能自己隨意更換不同種類不同品種的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製劑。因降糖藥成分不同,降糖機制不同,降糖作用強弱不同,故錯誤用藥可能引起嚴重低血糖反應,

(6)不輕信虛假廣告,不濫用無批准文號的所謂“祖傳秘方”或中成藥,這些“藥“中所含成分不清,有時其中摻有優降糖等西藥來欺騙消費者:且這些人根本不懂醫,可使本來病情很輕的糖尿病病人發生嚴重低血糖昏迷而死亡

(7)糖尿病病人應相信科學,能正確識別與反對形形色色的偽科學,打著氣功、中醫的子誤導糖尿病病人,如有的氣功讓病人“避谷”、“禁食水數目”,不服藥不治療,結果導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而死亡者已不在少數

(8)糖尿病病人無論病情好壞,均應定期到醫院複查,監測血糖,絕不能自己長期在藥店購藥服用,因為對血糖的升高

病人是沒有感知的

(9)經常出現低血糖反應者,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師指導下更改治療方案,而不是光靠加餐,每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標應當個體化,經常發生低血糖者,血糖控制目標應適當提高,以不發生低血糖為宜,

(10)有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尿毒症者,治療目標的血糖水平應提高,注意避低血糖發生,低血糖在這些患者中可誘發急性肺水腫、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發現低血糖應立即自測血糖立即進食含糖飲料,如糖水、果汁1杯,可口可樂半聽,並進食餅乾或麵包或饅頭等主食15克~20克,或糖塊兩塊嚼碎快速吃完再測血糖,直至血糖>7毫摩/升,1小時後再複測血糖。如果血糖又降至4毫摩/升以下,再進食30克糖類食物。

如患者已意識不清,旁人不應向病人口中灌喂糖水,以免嗆水窒息,可立即皮下注射胰升糖素1毫克,但對肝功能不全、肝硬化者效果不佳。應立即送醫院靜脈注射25%~50%葡萄糖液。

低血糖可嚴重損害腦細胞,當低血糖持續1~2小時,腦細胞將發生不可逆的損害,>3小時以上即使搶教過來也會變成痴呆或植物人故糖尿病病人如經濟條件允許,應自備快速血糖測定儀及胰升糖素1瓶(1瓶1毫克,包括注射器)。這些作為糖尿病病人的日常自我護理非常必要。糖尿病病人病程越長,血糖控制越好,對低血糖的感知就越差,越要經常監測血糖,以早期發現低血糖,及時調整藥量。


玻璃樽190601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診斷為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低血糖的症狀通常表現為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糖尿病人最常見到的併發症就是低血糖。①常發生於有糖尿病家族史並伴有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早期或診斷為糖尿病之前的患者(多見於2型糖尿病)。糖尿病早期多種機制使胰島素生理作用減弱,為維持血糖正常需要代償分泌大量胰島素,久而久之就會損傷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逐漸出現分泌胰島素的速度減慢、分泌高峰延遲的現象,使本該在進食後10分鐘到半小時出現的高峰,延遲到餐後2-3小時,因此導致餐後沒有足夠的胰島素控制血糖上升,而在下一餐前卻因胰島素過多造成低血糖。②飢餓型低血糖。往往在禁食或運動過量時發作,情緒從一直比較緊張轉為輕鬆愉快時。廣泛性肝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飢餓性低血糖。③用外源胰島素治療期間產生的低血糖(多見於不穩定的1型糖尿病)。胰島素注射過量或注射胰島素後未按時按量進食,活動量明顯增加未相應加餐或減少胰島素用量。進食量減少未及時相應減少胰島素用量。④口服磺脲類降糖藥引起低血糖。⑤飲酒過量或飢餓後飲酒。

許多糖尿病患者往往關注高血糖,卻沒有意識到低血糖的危害性。然而低血糖的危害性遠遠超過高血糖。面對糖尿病人產生低血糖的嚴重後果,我們應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處理:①加強患者對低血糖的認識,掌握必需的防治知識;②一旦出現低血糖症狀,立即對血糖進行監測,確認低血糖發作時立即吃餅乾或糖塊糾正低血糖症狀,常發生低血糖症狀者口袋應常備糖塊等;對於症狀嚴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應及時測定毛細血管血糖,甚至無需血糖結果,及時給予50%葡萄糖40-60ml靜脈注射,繼以5%~10%葡萄糖液靜脈滴注。神志不清者,切忌餵食以免呼吸道窒息;③平時還是要適量鍛鍊身體,減小熱量攝入,合理膳食,避免超重或肥胖;④糾正導致低血糖症的各種潛在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