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大智若愚的人是最聰明的人?

活動中心17653708


首先說一下大智若愚的含義,意本《老子 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形容聰明的人,不炫耀自己,從表面看好像很 愚笨。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扮豬吃老虎”。

在這個時代有兩種人,一種是“精中傻”,另一種是“傻中精”。對於“精中傻”的人,看上去很精明,實則貪小便宜吃大虧。反過來說就是“傻中精”。這樣的人無論是經商還是工作,往往出其不意,一擊必中。不顯山不露水,只要展現出來就是泰山和瀑布。

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做調料的客戶,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姨,黑黑的,個子很矮,給我們這些剛剛接觸的所有人的感覺都是一般的客戶,但是聊天很爽快。我們問她一年能賣多少貨,她說也就那樣,夠個年吃年用,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她是整個市場的老大,一年純利潤就有幾百萬,有很多大品牌都是她的總代。

大智若愚者,經商,可以資源不斷,財運亨通,從政,可以叱吒風雲,明哲保身。

所以大智若愚者最聰明


閆小軍同學


因為“大智”是為己、也為別人謀福利,“若愚”是手段,最聰明的人是能世事洞明並可以帶來幸福的人。

與人交往時有的人喜歡錶現出自己的聰明,有的人喜歡炫耀自己某方面的特長,不管是哪一種,這些人都是在展示自己的優勢。但是生活中很多具有處世藝術的人總會喜歡選擇在某種場合裝傻,事實上,裝傻是大智若愚者的一貫做法。從某種意義講,這是有智謀的人保護自己、發展自己的一種處事方式。

如在一些特殊場合為了迴避對手咄咄逼人的提問,如果能適當裝點兒傻,這樣既能避開對手的鋒芒又能保全自己。在一些變幻莫測、事理不明的事物發展中,不過早妄下結論,遲鈍、遲緩會弄清問題本質和脈絡,看到自己的方位、利弊,才有利於行動。

陰符經中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意思是說善於伏藏是制勝的關鍵。《易經》曰:“君不秘則失臣,臣不秘則失身”。在現代社會生存和實踐中,我們更要懂得藏巧、秘法。

生活中有的人看似反應遲鈍、思想混亂,甚至行為可笑,但其實他們心裡什麼都明白,也知道別人的想法。他在表面上卻不會反映出來,這種人就是拙中精。大智若愚不要誤解成方法上的投機取巧,因為要有優秀的道德品質做支撐,是在複雜多變、無序莫測的事務中合理的聰明之舉。

一、委屈自己,力求人和。“人和”是成功處世的一大法寶和做事成事的前提。和周圍人打成一片不但在困難時可獲得周圍人的幫助,還可以體察他們彼此之間的利害關係及矛盾,並儘量不攪進別人矛盾的漩渦中。要在集體中起積極向上的好作用。

二、幫人同時,被人幫助。要給別人創造表現的機會。付出固然比獲得重要,但正如你樂於幫助別人一樣,也要給他人幫助自己的機會。所以說,如果你想讓別人成為你的好朋友,就讓他幫助你。如果你自身很優越,沒有什麼需要他人幫助的地方,你也應該創造一些機會讓別人幫助你,這樣別人才會認為原來你與他相近,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幫助,並不是高高在上,如此別人會覺得和你拉近了關係,自然也容易對你產生好感了。

三、愚術不愚,吃虧是福。主動心甘情願的吃一些虧,而這種吃虧卻讓人心安理得。如果在生活中總是持著“吃虧是福”的心理策略,就能更好的處理好人際關係。因為你吃虧了別人都看在眼裡,就會對你的大度和包容心存感激,從而也就樂意與你相處。

要有一顆善良的、無私的心,才是大智若愚的聰明人的本質!


民生一盾


。宋.蘇軾《賀歐陽修至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那麼為什麼"大智若愚"的人就聰明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大智若愚之人學識深,見識廣。懂得,有才不張揚。裝傻賣呆不易招惹事非;

第二點,善於總結借鑑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不走,或者少走彎路。

第三點,大智若愚之人並不是一味裝傻,這種人,有著非同一般奮鬥目標和夢想。一但時機到來,就會毫不懈怠的抓住失不再來的機會,進行一番打拼。

第四點,大智若愚之人的思路敏捷,往往較常人思路智高一籌。第五點,大智若愚之人,能容,能忍,能讓。所以,人緣挺好的,輕易不樹敵的。

以上是自己的愚見。肯請友們教正!


湧泉百會870


說起智慧人生,就不能不談及聰明和智慧,其實,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

聰明是一種生存能力的體現;而智慧則是一種生存境界的體現。

世界上聰明人不多,估計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見,估計百里無一。你看,連公認的智者蘇格拉底都自認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無知的。

在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人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

聰明人和別人過事兒總能保全自己利益。比如做生意,他們每單生意都能把利潤賺足;而智者絕不追求每單生意的最大收益,有些生意甚至賠錢也做。

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聰明人能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因此,拿得起來的是聰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

聰明人總把自己閃光的一面表現出來,也就是脫穎而出;而智者是讓別人把閃光的一面表現出來。比如,在一次聚會里,聰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談,因此是茶壺;而智者耳忙,注意聆聽別人,因此是茶杯。茶壺裡的水最終要倒進茶杯裡。聰明人注意細節,而智者注重整體。

聰明人多煩惱,失眠較普遍。因為聰明人比常人更敏感;而智者能遠離煩惱。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因此智者吃得下、睡得著。所以,聰明人多英年早逝,而智者無憂,故多長壽。

聰明人渴望改變別人,讓別人順從自己的意志;而智者多能順其自然。因此,聰明人的人際關係容易緊張,而智者的人際關係多和諧。

聰明多數是天生的,得益於遺傳;而智者更多更多靠修煉。

聰明能獲得更多知識,而智者讓人更有文化。反過來,一個人知識越多越聰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聰明人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而智者靠心靈,即所謂慧由心生。

科學讓人聰明,哲學教人智慧。

聰明能帶來財富和權力,智慧能帶來快樂。因為聰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現實中這些技能只要機緣巧合,就能轉化為財富和權力。但是財富和權力與快樂很多時候並不成正比,快樂來自人心。因此,求才,聰明足矣;求脫離煩惱,非修智慧不可。

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更難”。其實鄭氏的“糊塗”是需要智慧的“糊塗”。所以“難得糊塗”翻譯過來就是“難得智慧”。連蘇格拉底都無智,可見智慧有多難!


師制珠寶


在一次聊天中我們發現,一般長壽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心寬,諸事不計較,凡事不往心裡擱。另一種則是凡事都認為自己對,不管別人怎麼說,就是特別軸的人。總得來說,這兩種人都是不把煩惱自己的事放心上。有人把成功總結為活得快樂長久,這樣說來,大智若愚,其實就是以靜制動、裝傻充愣。

說說大家認為的“大智若愚”吧,其實這種人最善於“觀、聽”,把外在的信息及時加工整理成更利於成就自己事情的條件。然後抓住時機“演戲”,讓自己置身於不易被傷害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錨點印象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直若屈,有用與無用,這也就是易經思維,把智和愚統一,巧和拙統一,直和屈統一,聰明和糊塗統一,做到太極的狀態,如果能做到無極,思維更上了一個境界,待人接物,處理事情,做到混沌的狀態,總是會變,如果處理得那麼簡單,就給自已找麻煩。處理人際關係,第一層,做到幾的狀態,第二層,是機的狀態,第三層是負責任的狀態,首先讓別人認為你算老幾,然後讓別人認為你說了祘,最後沒有麻煩的時侯,才是簡單直接負起全部的責任。


想象108


當然了,?


李治理


分享一下經歷:07年大學畢業後,我剛開始上班,月薪三千,我同學八百,我勸他換工作。當我月薪一萬的時候,他已經月薪二萬五了。第一他跟對人了,第二他一直很努力的在工作。我想這也是大智如愚的一種表現。


合肥佔正東律師


扮豬吃老虎是我最佩服的人


康為本


讀過《愚公移山》就啥都知道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