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淺談洛陽大小橋樑的命名

以往,大家認知最早最好的是“趙州橋”,可咱洛陽偃師還有一座小拱橋比它還早叫“旅人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在《橋樑史活》前言中指出:“我國最早的石拱橋— 旅人橋建於洛陽。”據《河南府志》 記載:洛陽七里澗橋也稱旅人橋,在晉代京師建春門東七里的七里澗上。 始建於晉太康三年 (282年)十一月, 至次年四月建成,日用工7.5萬人, 距今已有1700多年 。明顯比“趙州橋”要早,可惜啊,橋毀了…洛陽目前究竟有多少橋呢?就算是專業的部門也統計不清楚,太多了…小的咱不講,大的橋的名字咱要重視吧?可惜的,幾十年了,洛陽在建橋方面突飛猛進,在最後的橋樑命名方面遲鈍的令人咋舌。

有人做過簡單的統計:洛河上的橋從西往東:洛寧洛河橋——宜陽洛河橋——繞城高速橋——凌波橋(孫辛橋)——瀛洲橋——西苑橋——王城大橋——牡丹大橋————洛陽橋(包括新老兩座橋)————新街橋---李樓橋——漫水橋——二廣高速橋——白馬寺至洛河南還有橋——207國道洛河橋——偃師洛河橋 伊河上的橋(伊河發源自洛陽,又在洛陽境內匯入黃河,流經欒川、嵩縣、伊川、市區、偃師):……龍門伊河橋——龍門新橋……進入偃師進內(具體有多少橋不熟悉) 澗河上的橋:上游不熟悉……紗廠西路橋——王城公園動物園入口處的橋——中州路七里河橋——凱旋路澗河橋——九都路澗河橋——彩虹橋(洛河入口處) 中州渠上的橋:上陽路橋——王城路橋——九都路橋——解放路橋——體育場路橋——七一路橋——玻璃廠路橋——(不知名小橋)——定鼎路橋……進入老城區護城河 老城區瀍河與護城河的橋有二三十座,新區大明渠和勝利渠等小橋也有無數座…

瀍河在東關的橋老百姓叫“大石橋”,實際上是“黃公廣濟橋”,是明朝太監黃錦修的,他的功德還有重修白馬寺…

目前從西看橋,除了市區西部的幾座大橋名字不錯以外,其它呢?基本都是重名,沒啥文化和創意。遠的咱不說:新街跨洛河大橋這算橋名字嗎?咱看看我們有多少“瀍河橋”,多少“洛河橋”,多少“伊河橋”……

建築橋樑的部門或若無法確定大橋名稱,可發動市民提名投票呀,民間文化高人、能人多的很呀。

重複、沒啥文化的橋名還在延續,新開通的瀍澗大道還有很多無名或還在隨意起名的橋樑。

建設大橋是很辛苦的,可最後的“點睛”起名字不當回事兒,我們都竟然都麻木了、不在乎了。難道洛陽就沒有文化人啦?

我是洛陽人,我愛洛陽,雖然我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堅信很多文化人樂意為家鄉大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淺談洛陽大小橋樑的命名

淺談洛陽大小橋樑的命名

淺談洛陽大小橋樑的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