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每天,都昌站都要接待很多來來往往的旅客,他們可能是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家探親,可能是出去玩兩天又回都昌生活的市民,也可能是來一尋芳蹤的外地遊客。

都昌山水秀麗人傑地靈,歷史上有南宋丞相江萬里,為保江山社稷鞠躬盡瘁。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一代大文豪蘇東坡也對都昌讚歎有加,不僅留詩“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臺一萬家”,還帶著小妾一起遊玩,並有了“東坡醉魚”這道名產。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時間流逝,古往今來,今天的都昌依然人才輩出。著名作家許文華《鄱湖戀》陪幾代年輕人長大;李華旺,中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總設計師,一直在中國科學院進行科研工作。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是個農業大縣,很多人走出了這片土地,奔向全國各地,但無論是離家的人還是在都昌生活的人們,關於都昌的美食一直在心中念念不忘,但未必就很瞭解。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我,一個地道的都昌人,在外漂泊多年,這次回來跑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就為了一口吃的。在這裡一一跟大家分享,快跟隨我一起來吧。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拌粉


每每和先生一起回來,都要去街心花園吃碗拌粉。上次回來是五一,我們自然還是要去老地方嗦一盒拌粉才算來到了都昌。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不過繁榮了十幾年的美食街,因為城管的嚴打而消失了,就連高檔一些的東街也沒有了往日的生氣。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我們輾轉去了南山那邊的廣場,那裡攤多。那個養著兩個大學生的中年老闆熟練地將粗粉燙好、撈起,加上醬油、香油、辣椒粉、花生各種調料一起拌均勻,裝盒即是人間美味。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記憶中她特忙的時候是春節,從外地回鄉的人們去縣城都要爭著去吃拌粉。她兩個孩子也都放寒假,三個人分工協作,拌一盒粉條超快。但即便如此,她的攤位還是擠滿了人在排隊。

沒有在都昌縣城生活過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一盒拌粉的滿足感。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十五年前,學校食堂的飯菜起碼要3元,作為窮學生的我,每天只能吃1元的拌粉。民以食為天,我的高中就是以拌粉為天。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一碗原本平淡無奇的白色粉條,當它與各種好吃的調料特別是當地自制的桔子皮混合在一起,一入口也就記住了一輩子,並影響著下一代。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前同事C,上海本土人,她竟然也會做拌粉!深入聊過才知道,她媽媽是上海知青,年輕時在江西都昌插隊,回上海後還時不時給家人做拌粉吃。如今C已三十好幾,仍然會懷念她媽媽做的都昌拌粉。

對比美食街的不再繁榮,拌粉在異地生根也算是一種欣慰吧。

都昌煎粑


不過,西街的煎粑我是再也吃不到了。因為——西街拆了。

解放前興起的西街,兩邊是橫亙了天井的老式房子,滄桑破舊卻依然不能阻止現代的人們在其中流連忘返。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光是西街的煎粑就能讓人駐足好久。西街的煎粑用的是大口的平底鍋,一個個做好的煎粑有序的排列在放好了油的鍋底,蓋上鍋蓋煎幾分鐘,然後再翻一面,蓋好,煎幾分鐘就熟了。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當地古法壓榨的菜籽油,在鍋內遇到高溫,發出呲啦啦的響聲。這種聲音,讓當地的吃貨感覺到很幸福。

那時,5毛錢能買到2個煎粑,一元錢吃4個,還能免費喝兩碗粥。所以,知道我為什麼能在生活費少的情況下吃飽喝好了吧?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只是,在城市規劃下,西街這一大片已被全部拆除,就連老的教育局也被剷平了。

曾嘗過麥德龍商場的煎粑,太柴沒料不說,連麵粉都像是用了太多的膨鬆劑一樣。果斷沒再買過。

東坡醉魚

若要說名菜,跟大文豪蘇東坡有關的東坡醉魚Jue對算一味。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東坡醉魚是鄱陽湖有名的特產,因中國宋朝大詩人蘇東坡攜愛妾碧桃路過都昌時,教授漁夫在魚乾中拌以谷酒,辣醬,並與漁夫同艙醉飲而得名。至今已有九百餘年曆史。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為了這道千古江南名菜得以承傳,專門有公司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設備技術實行標準化,工業化生產,保質期達二年而風味不變。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東坡醉魚特點:原料魚來自鄱陽湖tian 然漁場,15道天然香料調味,真空包裝,高溫殺菌。有香辣型、酒香型二種口味。低鹽、低脂、低糖。開袋香味四溢,食後齒舌留香,下酒下飯下稀飯老少皆宜,飯店茶樓可做精美冷盤。

東坡醉魚連續三年被江西省政府評為江西精品特產,代表江西在北京農展館參加第二、第三、第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中央電視臺一臺在《新聞聯播》中對東坡醉魚進行了專題報道。

藜蒿炒臘肉

開始聽到東坡醉魚這個名字是在高二的地理課上,不過到現在也沒有吃過。但平民級的藜蒿炒臘肉我還是能說上一二的。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道藜蒿炒臘肉悄然流行,特別是過年那會。不管是親戚家的酒桌上,還是婚宴酒店的菜單中,這道菜那是必須要有的。也正是這樣,一斤藜蒿才能賣到十幾二十塊錢一斤呢。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與其說這是一道都昌特產,倒不如說,這是上天賞給鄱陽湖流域人們的一道恩賜。因為走出都昌才知道,景德鎮和上饒的人們在過年時,也必須要有這道菜。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上饒的同事還引以為豪地說,藜蒿是一種長在鄱陽湖裡面的草,其他地方沒有的。割幾片臘腸放鍋裡翻炒片刻,倒入擇洗好的藜蒿一起炒,無需其他調料,臘腸的鹹香與新鮮爽口的藜蒿混搭,既能吃出年味,又不失食物的本真味道。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隨著藜蒿人工種植的出現,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藜蒿炒臘肉了。

秦氏掛麵沒出名之前

從《舌尖》走出去的,是秦氏掛麵,禮盒似的一大箱包裝,通過家鄉人的傳播已走向廣東、福建、廣西、南京、上海等各地。但我從沒買過。在我心裡,就算是它通過央視改頭換面了,也還是我外婆家鄰村的掛麵。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南方人很少吃麵,但冬天除外,用我媽的話說就是冷天吃麵不容易感冒。

小時候的冬天,我家都要用自己家種的麥子去那個村子換一谷籮面,然後隔三差五地煮麵條吃。我們也真的很少感冒。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同樣的麵條,也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因為今天裡面可以放糯米小團,明天可以放年糕,甚至還能和飯一起煮,叫雜飯,每人能吃兩大碗。

豆參不和鯰魚煮的另一種吃法

南鋒豆參也是出了名的。中國的豆製品太豐富,但豆參還真的只有都昌有。九江在哪都能看到豆參,那是因為,在九江生活的都昌人很多。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豆參優選上好大豆,精煉植物油,進口配料,經傳統工藝加工,味鮮獨特,被評為2000年中國九江jing品獎。

都昌加工豆參有幾百年歷史,是地方傳統特產。豆參用大豆製成,長約三寸,色澤金黃,體形溜圓,清香可口,富含營養,可謂食中一珍。

都昌人愛吃的豆參是怎麼做出來的?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豆參以當地盛產的烏豆和黃豆為原料,先把豆子磨成豆瓣,除清豆殼,加水浸蓋3-4個鐘頭。豆瓣浸發脹大即上磨,加水細磨成漿,然後衝入開水泡漿,並用棍在漿桶裡將漿"打"勻,接著倒進布袋濾渣。

濾出的漿汁再下鍋燒開,燒開的漿汁又一次倒進漿桶。加入石膏漿"打"勻,就成了豆腐花,隨即上軋筋,軋成豆乾。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將豆乾切成闊約半寸,長約兩寸餘的豆條下油鍋煎炸。所用油無論是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棉油、豬油皆可,但以菜油和芝麻油為好。豆條下鍋後,不停地用鐵瓢翻動,此時要特別注意火候。火大了,鍋裡的油就會起泡,使豆條爆開。這時,可用一碗冷水沿鍋邊慢慢淋下,使熱油降到合適的溫度。"淋水"是項絕活,只有多年實踐的老師傅才能做到適時適度。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豆條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圓身",形如一支金燦燦的參條,用手一掰,裡面狀如一朵絢麗的菊花,酷似人參橫截面上的菊米心。這樣煎炸的豆參一般可儲存3-4個月而味道不變。

每逢年節,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壘灶架鍋,火旺油香,炸製出數十萬斤豆參,不但供應本縣,且暢銷南昌、九江、景德鎮等地。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跟豆參有關的名菜是鯰魚煮豆參,但我還是更喜歡把它放在紅燒肉裡。我對紅燒肉有很深的執念,會嘗試裡面放土豆、毛豆、幹豆角、梅乾菜,等等。豆參能很好地吸收紅燒肉的湯汁,咬一口,湯汁迸濺的感覺真爽。

銀魚攪粉,從小吃到大

懷兒子的那年中秋節,堂哥去姑媽家吃飯,曬了一桌的美食,我唯獨想那碗薯粉想的不行,不用說,裡面肯定放了鮮美的銀魚。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都昌產銀魚歷史悠久,明朝時列為地方貢品,曾榮獲過農業博覽會金獎。鄱湖銀魚透明,頭平偏,口大,牙銳,背鰭和脂鰭各1個,曬乾後似雪白銀條,故名“銀魚”。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鄱湖銀魚肉美味鮮,營養豐富,有益脾、潤肺、補腎、去虛、增陽、滋陰等功效,屬上好滋養補品。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關於銀魚,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有點長,意思凡是善良的人們打撈起來,不論烹、炒、煮、燒,其味都鮮美無比;要是惡人打撈起來,它就無滋無味,扎口刺喉。

記憶中的味道

如果要問什麼是到現在還回味無窮的,肯定小時候的味道了。它可以是姑父家的紅魚,嬸嬸剁的辣椒醬,同學奶奶做的清明餃子,媽媽做的菜,還有西街的煎粑和街心花園的拌粉。

對不起,我要去都昌了


好了,這次的美食就講到這裡。關於都昌美食,你有什麼特殊的記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