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那些年的泰國政治,就是一群華人,與另一群華人之間的權力遊戲。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因為,在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的整整一百幾十年的時間裡,泰國的資產階級,全都是華人;工人階級,絕大部分也是華人。

於是,泰國政治的主要玩家,各路“革命之父”的推送名額,幾乎被華人包場。就連被革命的對象——泰國封建官僚階層及其上層統治者自身,也有高比例的華人血統。

泰國曆史的推動者,構建者,保衛者——以及顛覆者,挑戰者,重構者,幾乎全都是華人。

根本用不著說什麼“泰國華人民主之父”,“泰國現代華人經濟之父”,直接把“華人”倆字去掉,照樣不會影響表達。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在這裡面,今天我們重點介紹一位。

他被尊稱為“泰國民主之父”,是現代泰國的實際締造者。

他是泰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也是泰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啟動者。

同時,他還是泰國抗日運動的絕對領袖,是泰國逃脫戰敗國命運,劫後餘生,光復國土,重返世界舞臺的最大功臣。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他對泰國革命的影響,從20年代,一直持續到70年代。從民族解放,到資產革命;從君主立憲,到左翼運動——他“打滿全場”,一個人就包攬了好幾個歷史階段。

他,不僅僅是泰國革命的領袖,他幾乎就是泰國革命本身。

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仍然是泰國的某種禁忌;他的思想,在泰國仍然屬於一種驚世駭俗的超前;他所創立的大學,仍舊是泰國青年世代最大的“思想革命策源地”。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一個華人的幽靈,直到今天,仍然在這個古老王國的上空飄蕩。

讓人敬仰,也使人戰慄。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他,泰國近現代歷史上排名前三的C位大咖。

泰國最牛的華人前總理。

泰國民族解放事業、舊民主主義革命、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的精神圖騰。

華人之光,中國之友,譭譽參半的暹羅孫文——“比裡·帕儂榮”。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青年革命者

革命青年出奇葩,海外歸僑多憤青。

但是歷朝歷代的革命元勳,通常當年也都是革命小將變來的。

比裡·帕儂榮,當然也不例外。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比裡是個“零零後”,出生於1900年5月11日,家鄉大城府。

泰國老華人,有時將其翻譯為“鑾巴力”,或者直接叫他不常用的,廣東家常味十足的中文名——“陳家樂”。

他的家庭,是大城當地稻米貿易的“華人鉅商”,與我們熟悉的另一個泰國“邱總理”出身差不多。

小時候,他特別喜歡跟在大人身邊,聽著身邊的父親談論家鄉的辛亥革命,對孫文與同盟會的故事,耳熟能詳。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1917年,他考入泰國司法部直屬法學院,1920年被暹羅司法部選送,派往法國留學。

那年頭,凡是送到法國的留學生,似乎沒幾個不革命的。比如周同學,鄧同學,越南胡同學。

咱們暹羅“陳比裡”同學,自然也不例外。

1925年,比裡當選暹羅“留法學者聯誼會”和“暹羅法國留學生總會”主席,開始策動學生運動,與暹羅駐法公使對著幹,甚至通過暹羅駐法公使,向拉瑪六世、七世國王提出政治改革的要求。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到了1926年,比裡更進一步,開始在境外組建政黨,策動革命。

在那一年,他認識了一名具有同樣志向的暹羅青年軍官——鑾披汶·頌堪。

他,將是比裡最重要的搭檔,也是最致命的敵人。

在今後的餘生中,他們的命運糾葛,將主宰整個泰國的歷史走向。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1927年,泰國知識分子、資產階級革命者、青年軍官共同組建“民黨”,比裡成為首屆黨主席。

五年後的1932年,在青年軍官的迅速行動下,革命成功,暹羅由絕對君權制國家,變革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儘管“烈度”不同,但1932年革命,是暹羅歷史上至關重要的分水嶺,是泰國版本的辛亥革命,而比裡本人,實際上就是暹羅版本的孫逸仙。

甚至,他們人生浮沉勝敗的軌跡,都如此相似。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抗日救國者

比裡和他所崇拜的孫文一樣,都是“思想超前於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孫文在革命成功後,被北洋軍閥邊緣化。

而比裡在革命成功後,也被以鑾披汶為首的少壯派將軍的排擠下,淪為邊緣。

暹羅,實際上並沒有像比裡預想的那樣得到解放,而是從“君主國家”,變成了“軍主國家”。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1939年,暹羅更名為“泰國”,開始效仿日本、德國,對內排華,對外擴張,並積極與日本結盟,攻打東南亞的法國殖民地。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泰國在日本的脅迫下對英美宣戰。

比裡作為左翼華人政治家,堅決反對泰國與日本結盟。為此,他以自己的號召力,以及“八世王攝政官”的身份,集結泰國各界抗日力量五萬多人,成立了著名的“自由泰人運動”,與盟國合作,共同武裝抗日。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在當時,比裡所召集的“自由泰人運動”,幾乎成為泰國第二政府。上到皇族后妃、內閣部長、警察總長,下到民間愛國華商、知識分子、抗日誌士,全都團接到比裡的麾下。

他們襲擊日軍,蒐集情報,投運軍火,並派遣武裝特工接受盟軍訓練,返回泰國籌備起義。

1945年,日軍戰敗,泰國親日的鑾披汶政府倒臺。

同盟國考慮到東南亞的地區穩定,加上比裡當時沒有向英美正式遞交宣戰書,維持了一個實質上的抗日政權,因此最終盟國宣佈泰國對英美宣戰無效,泰國逃脫了“戰敗國”的行列。

比裡帕儂榮:一個華人,差點徹底改變了泰國的歷史

救國者,比裡,因為他的存在,泰國才從“二戰失敗”,便成了“抗戰勝利”。

從“抗戰勝利”之後,比裡一直是“自由泰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並在1946年大選中大獲全勝,眼看就要重塑泰國曆史,實現自己當年的夙願。

就在此時,晴天霹靂。

泰國八世王在宮中“中彈去世”,原因至今仍然在泰國是一個謎團,以及禁忌。

但是軍方指責比裡與國王之死有關,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比裡辭去總理職務,流亡中國。

他的人生,在距離成功最近的時刻,急轉直下,從此進入了最後“漫長的謝幕”。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