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中國農村,世界經濟的希望

中國農村,世界經濟的希望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2008年9月15日凌晨1點,當時的美國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佈申請破產。一場席捲全世界的金融危機露出了它的猙獰面目。

華爾街最初還打算要救援雷曼兄弟,因為放任它破產可能會造成連鎖反應,加劇金融危機。但是當各大金融機構發現雷曼兄弟負債超過6100億美元(約4萬億人民幣)時,就都沉默了——沒有政府擔保,誰都扶不起來雷曼兄弟。

然而就這4萬億的債務,造成的連鎖反應,讓全世界又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個4萬億——光是中國官方就自己獨砸了4萬億,再往後的事情我不說你也知道了。

由於全球化的加深,這場從美國開始的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到全世界。由於中國早就改革開放,加入WTO也已經7年了,自然不能在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

鑑於當時的經濟結構,中國經濟受影響還相對大一些。

在不斷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也在逐步上升。

對外貿依存度可以用進出口總額與當年GDP的比值來衡量。2002年剛加入WTO時,對外貿依存度剛突破50%,等到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對外貿依存度已經到了71%的高位。別看中國地廣人多,那時候其實是一個像韓國、新加坡一樣的外向型經濟體。

對外貿依存度很高,就意味著當發達國家發生了金融危機,中國就會被捲進去。

就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出口額就在2009年發生了16%的負增長,這就是對外貿依存度高的問題所在——金融危機讓發達國家的需求銳減,當發達國家的老百姓捂起錢包過日子的時候,買中國商品就少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出口額自然會大受打擊。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拉動經濟的是“三駕馬車”,即出口、投資和消費,伴隨著出口縮減的,也有外商投資的萎靡,用看得見的手去強行刺激消費和內部投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光是中國伸出了“看得見的手”來為經濟託底,就連一貫重視自由市場、當時傾向於自由放任的共和黨主政的美國,也開始採取行動積極救市。

美國政府出手拯救了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住房按揭貸款機構。儘管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金融危機,但它們一旦倒下,金融危機會有更難以預料的後果,於是它們就只能“大而不能倒”,接受美國政府的注資並被接管,變成了經濟活死人。

而在貨幣手段上,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美聯儲連續10次降息,最終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開啟了一輪大放水,救活了另一批風雨飄搖的企業。

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因為在金融危機中的果斷表現,被《時代週刊》評為2009年度人物第一位。

中國勞動力“蓄水池”

那一年的《時代週刊》年度人物第二位,則是一個群體——中國工人。

《時代週刊》的理由是,中國經濟順利實現“保八”,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最快的發展速度,並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甦,這些功勞首先要歸功於中國千千萬萬勤勞堅韌的普通工人。

然而受到金融危機衝擊,這群可敬的中國工人日子可不好過。

眾所周知,中國工人群體裡,有很大一部分是農民工,而他們的就業遭受了金融危機的很大打擊。2008年1-9月份,僅廣東一省就倒閉了1.5萬戶中小企業。2009年春節前返鄉的農民工裡,因企業關停、企業裁員、找不到工作、收入低等與金融危機有關的因素而返鄉的農民工高達1200萬人——這都趕上了一個二線城市或者小國家的人口總量了。

而這部分因金融危機影響,在2009年春節後不再繼續外出的農民工裡,有接近七成留在了本地務農。

這體現了中國農村勞動力“蓄水池”的作用。上千萬的農民工,雖然進城打工,但他們的戶籍還在農村。儘管他們因為戶口原因,不能享受到

打工所在城市的福利待遇,但在農村也有他們的一份地,當經濟形勢惡化,在城裡找不到工作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回鄉種地。

當然,回家務農頂多是吃不飽餓不死,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農民將家裡的地拋荒,去城裡打工了——儘管他們在城裡的工資並不高,但也要比務農賺的多得多了。

就這樣,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農村給城市輸送著大量價格便宜、卻堅強有力的產業肌肉。而在經濟疲軟,需求不那麼旺盛,工作崗位沒那麼多的時候,農民工又可以回到自己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上,安安靜靜過日子,不至於在城市聚集形成不穩定因素。

然而中國農村這個勞動力“蓄水池”也是需要日常保養維護的。

好在本世紀初,各項惠農政策逐步出臺,開始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時代。

2006年,農業稅全面取消,2007年農村義務教育免費,新農合和農村低保也在不斷推進。

2003-2009年間,據估算,國家財政用於三農的資金超過3萬億元。而農業基本建設支出早在上世紀末就開始提升,像水庫、溝渠、樹林等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需要定期大量投入,才能維護好並保證農業生產。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回顧那幾年,這3萬億的投入可以說是很及時。沒有多少人能夠預料到2008年會爆發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如果不是在前些年對農村的大力投入,農村恐怕難以吸納在金融危機中受影響回到農村的農民。

這一筆投入,可是在為農村夯實基礎之時,和金融危機爭分奪秒。它讓中國在面對金融危機時,有了一層溫柔的緩衝墊。

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村投入,除了投資拉動經濟的邏輯之外,還從擴大內需方面幫助經濟增長。在各項惠農措施出臺之後,農村的福利得以釋放,農民更捨得花錢了。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數據來源:《歷史的跨越——農村改革開放30年1978-2007》

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上世紀末每年不到3%(以前的農民生活得有多苦),到十年後高達15%以上。農民花錢越來越爽快,也就意味著擴大內需效果越來越好。

金融危機時擴大內需的妙招

說到擴大內需,一直是中國經濟有短板的地方。

中國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三駕馬車”裡出口和投資都很給力,經濟對其依賴度很高,可是消費卻一直難提升。

中國人民苦日子過慣了,勤儉節約的觀念早就刻在了骨子裡,儲蓄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可按照凱恩斯的話講,節儉對個人是美德,對國家和社會可能是災難,一個沒有消費的經濟體也不會有多少投資,錢滾動不起來,那也不過是個活死人的狀態。

為了擴大內需,不少高招也都想出來了。比如住房徹底商品化,民眾就只能拿出積攢的六個錢包先咬咬牙買套房上車再說。當年霍英東那句:

“人一出生,國家就欠他一套房,怎麼得了?”

真是聽進去了。

這種住房商品化的做法,會造成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卻在一定程度上擠出了其他方面的消費。

那麼換一種思路:假如對有消費需求的人群進行消費補貼,會不會好效果呢?

前文提到了,對中國農村不用進行補貼,單純減輕負擔,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消費。這是因為中國農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

說白了,農民很想買東西,手頭卻沒錢或不敢花錢。減少他們的負擔,有了閒錢,他們就會熱情地掏腰包。

其實僅僅在十多年前,某些常見家電對於不少農村家庭來說都是罕見的東西。洗衣機的佔有率農村只有城市的一半,空調佔有率更是隻有城市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數據來源:《擴大農村內需:消費補貼制度安排與政策效應研究》

當時的農村市場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2008年底尚有2.1億農戶, 如果農村家電產品普及率提高1個百分點, 每種家電就可增加200多萬臺的需求量。

農民捨不得花錢?那就直接補貼。

2007年底開始, 山東、河南、四川三省成為首批“家電下鄉”政策試點地區。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為了進一步拉動內需,家電下鄉政策推向全國。

當時的補貼力度是比較大的,農戶可以得到產品售價13%的財政資金直接補貼。

某種程度上,家電下鄉救了中國家電廠商的急。比如彩電在出口萎縮的情況下,2008年底內銷數量逆勢增長。

更加厚實的補貼則給到了後續推出的“汽車下鄉”政策中。“汽車下鄉”對農戶補貼是:汽車銷售價格每輛5萬元及以下的,補貼銷售價格的10%;銷售價格每輛5萬元以上的,定額補貼5000元;在實際操作中各省略有不同。

由於汽車在農村可以用於生產,“汽車下鄉”大大刺激了特定汽車的銷量。像五菱之光和東風小康的銷量就相當火爆。

而在河北省政策是50000元以上車型,除國家補貼5000元之外,河北省額外補貼2000元,間接帶動了長城皮卡的銷售,好好地幫了河北製造業之光一把。

可能這些車型城市人不大熟悉,看了它們的照片還會嫌土,但它們確實是農村生產生活的好幫手,是農村最真實的需求。

電商擴大內需新思路

總體來說,“家電下鄉”的滿意度還是很高的,在多地的多項調查中,參加“家電下鄉”的農戶對其滿意度都在八成左右。

但家電下鄉也有一定的問題。

在“家電下鄉”政策推出時,商務部和財政部對“家電下鄉”產品的限價範圍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而且以招標的形式進行定價,定價比市面上的正常價格要低很多,這就導致能入選“家電下鄉”的產品多為款式老舊的中低端產品。不少商家把家電下鄉當成了去庫存的好機會。

款式老舊也就罷了,有時甚至還有質量問題。2010年,中國消協與第一批試點的一些省份的消費者協會對“家電下鄉”產品的售後服務情況進行了聯合實地考察,考察結果顯示“家電下鄉”產品的整體返修率接近13%,結合那13%的補貼力度,還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農村地處偏遠,十多年前路都不完善,家電是下了鄉,可是售後服務網絡很難觸達農村,產品質量有問題連維修都困難。

十年後再回顧當初的政策,也會發現,如今的條件也比當年改善很多。

比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長,最近五年每年增速都在8%以上。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又比如五年來,新改建農村公路139.2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05萬公里,通硬化路建制村已經高達99.47%。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物流提供了良好條件。

這都是最近幾年堅持在農村進行投資,扶助農村發展所創造出的條件。

在發生貿易摩擦、全球化退潮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還是有惡化的風險。堅持對農村勞動力“蓄水池”的投資,也是為中國在下一次可能到來的金融危機中準備好緩衝空間。

這時,拉動農村內需的重要性就有所體現了。

而在十年裡,中國也有很多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電商下沉就是一大趨勢。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電商對下沉渠道更用心。

以拼多多為例,其在2019年聯合百大品牌,推動“品牌下鄉”和農村市場消費升級。

以往的“家電下鄉”,有著侷限在家電領域、多以老舊款式下鄉等缺陷。畢竟政策是“看得見的手”,比起市場手段還是生硬一點。

而如今通過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可以做到品類更齊全,手段更靈活。雀巢、立頓、娃哈哈、百草味、威露士、滴露、心相印、七度空間等在內的食品、傢俱建材、電器、日化等超過100種各類知名品牌,都能借著拼多多的平臺下沉到農村市場。

今年拼多多將對購買上述品牌的下沉渠道消費者進行不低於5億元的定向補貼,刺激農村消費,也算是很有誠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今年也涉足了汽車交易,搞了一個“66拼車節(限量6.6折)”的活動。如此大的折扣力度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活動累計上線70個小時,成交訂單9463筆。

其中首批400輛五菱宏光在18秒內就在平臺上一掃而空,這也讓人領略到拼多多能把車賣得多嗨。

在下一次金融危機來臨之前,無論如何充分挖掘內需是要做的事情——貿易摩擦讓出口變的越來越不可靠。拼多多給我們展示了,農村的消費市場還有很多潛力可挖。而收入改善的農村居民釋放出來的內需,可能會是我們戰勝下一輪金融危機的秘密武器。

參考文獻:

白雪飛, 郭瑜. 全球金融危機下"家電下鄉"政策的社會經濟意義:基於農村家庭需求的分析[J]. 消費經濟, 2009(5).

盛來運,王冉,閻芳.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民工流動就業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09(09):4-14.

付軼群. 我國家電下鄉政策執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6.

擴大農村內需:消費補貼制度安排與政策效應研究[D]. 2012.

溫鐵軍. 八次危機 : 中國的真實經驗 : 1949-2009[M].東方出版社, 2013

拼多多涉足整車交易,70小時售出近萬臺汽車_網易科技 https://tech.163.com/19/0930/16/EQBALM5700097U7R.html

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理論-人民網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25/c40531-30992787.html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佈媒體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政研院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END


中国农村,世界经济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