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磚雕就是在磚上進行雕刻,即在青磚上雕刻出各種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是古代建築中一種很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木雕相比,磚雕使用時間更為長久;與石雕相比,磚材料較軟易於操作,所以自古以來磚雕一直是建築裝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北京、江蘇、安徽、山西等用磚最多的民居建築中使用更加廣泛。

磚雕的歷史悠久,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磚的出現和使用,中國的磚雕藝術從漢代的畫像磚起,到宋代時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明清時期己達至鼎盛時期。中國磚雕技藝精湛,文化底蘊深厚,藝術造詣精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遺產。明清時期磚雕的裝飾手法,大多運用於建築的門樓、屋脊、影壁、花窗、牆面等處,雕作技法有平面雕、深浮雕、淺浮雕、圓雕、透雕等。

磚雕影壁、花牆和壁掛

影壁,也稱照壁,相信大家知道,這裡就不贅述。花牆和掛壁也是建築牆壁裝飾,與影壁相比,花牆和壁掛的位置更加自由,在宅院內外、門庭兩側、居宅牆面、半亭遊廊等處均可鑲嵌和雕飾。磚雕影壁、花牆和壁掛裝飾的內容因建築而不同,皇家園林多用龍鳳紋飾,百姓住家多用植物花卉,主要的植物題材有牡丹、荷花、梧桐、松柏、梅、竹等。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磚雕門窗

花窗是設置在建築牆體上的裝飾構件,其形式較為自由,一般用於室外的遊廊或隔牆上,是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建築要素,是園林或建築中分隔空間及組織空間的重要因素。在空間與景物的關係上,花窗既起到了分隔空間的作用,又起到了聯繫空間的作用。花窗可以將內外景物相互滲透,隔牆的亭臺樓閣、山水花草,透過花窗,或模糊可見,或清晰入目,使畫面變化豐富、目不暇接,中國古典園林中“步移景異”的設計手法通過花窗表現得淋漓盡致。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1)空窗和洞門

園林中的園牆和廊、亭榭等建築物的牆上往往開有不裝門扇的門洞,稱為洞門(又名地穴),《園冶》中稱為“無門洞”。洞門除供人出入外,在園林藝術上又常作為取景的畫框,使人在遊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的畫面,可謂“涉門成趣”。牆洞在強烈的陽光下會出現多樣的光影變化。小院往往在洞門後面置石峰、叢竹或芭蕉之類,形成一幅幅天然圖畫,是中國傳統園林中常用的手法。洞門還能使空間相互穿插滲透,達到增加景深和擴大空間的效果。植物造型的洞門在園林中有很多,常見的有海棠、梅花、桃、貝葉、葫蘆、石榴等形狀。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空窗是指在園牆上開洞,不安裝窗扇,只有窗框的空洞,《營造法原》稱之為“月洞”,空窗不僅可以自然通風,其主要目的在於“開窗莫妙於借景”(計成《園冶》),通過各種對景、框景和借景的手法,使人在遊覽過程中不斷獲得生動、連續的畫面。和洞門一樣,空窗也具有增加景深和擴大空間的效果。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空窗與景窗、漏窗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雖然也借用窗外景色,但更多的是在窗芯的圖案上做些變化,而空窗只是單純地借用窗外的景物來形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畫面,空窗本身只是構成取景的邊框,使框中之畫如同畫幅和剪影,以取得處處臨虛、深邃變幻的欣賞效果。空窗由於完全透空,因而形式上更為靈活,窗框可以隨意變化,而不需要考慮窗芯圖案的束縛。常見的空窗多以幾何形體和植物花樣為主,植物花樣主要有海棠、梅花、桃、石榴、瓜、貝葉、葵花、葫蘆等。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2)漏窗

漏窗,俗稱花牆頭、花牆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內裝飾著各種鏤空圖案,透過漏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江南園林內的漏窗佔花窗總數的絕大部分,它們具有美化牆面、溝通空間、框景、借景等作用。各式各樣磚雕漏窗的運用,使得平淡的牆面產生了巧妙地變化,既可以把園內的景色分隔成不同的區域,又使各處的景色相互交錯、融合。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透過漏窗觀賞園中的景色,水池假山,忽遠忽近,彷彿隔了一層薄紗,霧裡看花,若隱若現,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產生了變幻莫測的層次感,使園內景色更為豐富,意蘊更為深邃。同時,磚雕漏窗自然樸素的圖案和色彩,也為園林增添了許多優雅的趣味。種類繁多,樣式豐富的磚雕漏窗中常見的花卉紋樣有海棠、梅花、菱花、葵花、石榴、荷花、壽桃、葫蘆、貝葉等。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3)什錦窗

什錦窗是花窗的一種,通常成排設置,而且窗形變化多樣,故名“什錦”,在北方民居和園林中非常常見。什錦窗的形式有很多種,除了簡單樸素的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幾何圖形外,大都製作成造型精美的器具、花卉等紋樣,常見的花卉紋樣有梅花形、桃形、荷花形、石榴形等。

明清五花八門磚雕(上)

(4)透風

透風又稱透氣,多為長方形磚雕構件,在紋樣的背後是一個洞孔,主要起到散發潮氣、通風透氣等作用,避免牆內木柱受潮腐蝕。透風雕刻中常見的花卉題材有菊花、牡丹、荷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