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新“邊城故事”

新“邊城故事”

湖南湘西花垣縣邊城鎮風光一角。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2月3日電(記者梁娟、劉芳洲、張玉潔)層層疊疊的苗家吊腳樓和酒家燈火倒映在靜謐的水面,與拴在古渡口碼頭的幾隻漁船、遊船一起微微盪漾。

這裡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縣“邊城”小鎮的一角。碼頭外,“老男孩”酒吧裡的“小男孩”田澤淵正站在門前的青石板街上送兩名外國遊客離開。

新“边城故事”

湖南湘西花垣縣邊城鎮風光一角。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邊城鎮原名“茶峒鎮”。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以大量篇幅刻畫出茶峒淳樸的風土人情和女主角“翠翠”的愛情故事,令無數讀者為之傾倒。2005年,當地政府正式將此地改名為邊城鎮。

由於基礎設施落後,這裡長期處於沉寂中。“精準扶貧”開展以來,湘西的經濟社會發生鉅變,小鎮又重新熱鬧起來。當地政府藉助《邊城》這個文化名片,大力發展旅遊業,2016年,邊城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

位於湘、黔、渝交界處的邊城鎮,位置獨特,“一腳踏三省”,讓這裡更有機會迎接八方來客。

新“边城故事”

湖南湘西花垣縣邊城鎮夜景一角。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我,烏克蘭”“我,哈薩克斯坦”“我,廣東汕頭”……10多名客人在酒吧相互打招呼,不連貫的中文並不影響大家交流。

“以前邊城雖然有名,但是隻有一兩家酒吧,幾個小旅館。現在這裡交通方便了,酒吧旅館逐漸多了,還有不少精品民宿。”田澤淵說。

21歲的土家族男孩田澤淵,家住邊城鎮騎馬坡村,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讀了半年大專後,田澤淵去年決定回鄉在邊城酒吧打工。現在他白天開挖掘機,晚上在酒吧看店,每月純收入有五千多元。

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當地百姓出行越來越方便。田澤淵的爺爺做的竹編拿到集市賣,每個月也有將近一千元的收入,再加上兩位老人的低保和老齡補貼,他們全家的生活已經明顯好轉。不久前,家裡還新蓋上了磚混結構的二層小樓。

新“边城故事”

湖南湘西花垣縣邊城鎮陳設古樸的特色民宿。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花垣縣文旅廣電局官員麻健說,近年來,當地將旅遊作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之一。邊城“翠翠島”、百家書法園……一眾地方民族特色鮮明又富有文化氣息的景點都吸引著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遊客。

這個小鎮也為即將到來的遊客做著準備。麻健說,今年起,政府搭建平臺,吸引民間資本,打算用三年時間,讓小鎮再現沈從文筆下“邊城”風貌。同時,興建新區培育餐飲、酒店以及娛樂演藝休閒等業態。

新“边城故事”

在湖南湘西花垣縣邊城鎮,人們乘坐渡船出行。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現在60多名員工裡,其中8個貧困戶,每月能領到三千多元工資。”邊城曲樂文化旅遊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田輝說,“三年後除了創造600人左右的就業崗位外,我們還要吸引當地人在新區投資興業。帶動脫貧是起點,共同富裕才是目標。”

新“边城故事”

湖南湘西花垣縣邊城鎮夜景一角。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如今,湘西州越來越多老百姓依託特色產業脫貧致富。湘西州吉首市坪朗村,本地豆子與清澈的山泉水結合,手工製作出來的豆腐口感爽滑、嫩而不散。43歲的石清香,5年前帶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帶動村裡30多人參與,其中20戶為貧困戶,她也因此被稱為“豆腐西施”。如今,“豆腐西施”石清香不僅有了“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稱號,還成為湘西州和吉首市的人大代表。

2019年,邊城鎮有望告別貧困。“就在上週,我們家正式脫貧摘帽了!”越來越陽光的田澤淵說,“聽說政府正在做邊城的旅遊規劃,我相信我以後絕對比現在過得還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