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多年以来,有关脑控技术的相关报道浩如烟海,有言之凿凿的,有斥责为纯属精神分裂患者的胡言乱语的,莫衷一是。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来简单介绍一下脑控武器指的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对人脑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或产生幻觉幻听效应的武器。通常的“脑控武器”指的是电子精神控制武器。脑控武器使用的物理手段有电磁辐射、次声波等。
从1938年德国海森堡、盖革、博特、哈恩等首先发现核裂变到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原子弹。仅仅7年的时间人类就从化学能的时代跨越到核能时代,而且这个跨越是绝密的,当广岛长崎的蘑菇云升起的时候,这个星球上的绝大多数人就像对待上帝施行的神迹一般地跪倒在这个事件面前。
  
   原而,有一件更让普通人类做梦都想不到的技术在数十年前就在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核国家的一处绝密地点展开了研究,当这一技术基本成熟之后,这个最大的核国家却于1996 年9 月30 日 向全世界单方面宣布停止核爆炸,并宣称这是他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模拟核爆的结果。而我们到今天才知道,早在1947年1 2月,美国就开始了秘密研制控制和读取人脑思维的相关技术,到1996年初,相关研究与实验已经成熟。因此美国人就公开宣布因其掌握了计算机模拟核爆的结果而单方面宣布停止核爆炸实验,这实在就像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这一阴谋的黑幕被揭开一角开始于近年,有关方面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而获得了解密的文件,这些解密文件显示美国军方早在1998年就正式完成了“脑控武器”的设计。这是一种被称为“美杜莎”(MEDUSA)的武器。它所利用的是“微波声效”原理,通过向目标发射微波脉冲迅速加热其脑神经,在大脑内制造出能够为听觉系统感知的冲击波,这样持续的微波脉冲就会转化为一种颅内声音。这种声音只有微波辐射范围内的人能“听”到,而别人却毫无察觉,因此会让目标以为自己产生了幻听。领导研究工作的列夫·萨多夫尼科博士表示,由于声音是通过微波与大脑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而不是通过耳膜进入,因此一般的隔音装置根本无法阻挡它。这种装置能通过电子手段控制所射出的微波束的宽度,这样微波武器既能瞄准个体目标,也能对付大批人群。2006年,这一武器刚刚完成了实验室试验和工业批量生产试验不久,就立即投入了随后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根据《华盛顿邮报·军事周刊》2007年11月28日报道,“五角大楼和中情局的知情者透露,2007年10月23日傍晚,在伊拉克北部“死亡三角地带”,驻伊美军与反美武装激战正酣。正当美军战地指挥官一筹莫展时,巴格达指挥部表示会派人火速增援。令美军战地指挥官大感困惑的是,一小时后乘直升机赶来的,居然只有5个美国老百姓!他们是莫利斯公司的技术员。在美军官兵大惑不解的目光注视下,技术员们迅速架起一部台式电脑般大小的仪器,并对准了反美武装。紧接着令美军官兵震惊的事发生了——不到5分钟,反美武装阵地上先是枪声骤停,然后是武装人员跪倒在地,虔诚地祷告着,并把武器掷出阵地表示投降。美军指挥官对反美武装初步审讯后得知,他们刚刚听到“先知”的声音,要求他们一齐放下武器投降。”


  
   “2007年11月2日,在巴格达的萨德尔城,屡屡与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顽固至极的萨德尔武装“圣城革命旅”神秘地集体弃械逃亡——230余名武装人员弃守哨卡、据点和阵地,丢下被他们视为生命的各型武器,抛下无线电台和战车等后勤装备,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与“圣城革命旅”对阵的美军官兵事后证实,莫利斯公司的技术人员事发前曾在现场“忙碌”过…… ”
  又据相关报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今天的脑控技术已近在迅速向便携化,微型化,隐蔽化,远程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今天的电子脑控技术,是一种用电子技术锁定目标个人或者群体,发射信号到目标的大脑,并能读取和接收目标大脑的内部信息的技术。它不但能读取目标大脑的连贯想法、记忆片段,而且能灌输新的思想或者将一些离奇的经历与各种痛苦的感官信号给目标大脑,从而达到对目标的思想,精神,与行为进行控制的目的。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最近几年,有关脑控技术的相关报道浩如烟海,有言之凿凿的,有斥责为纯属精神分裂患者的胡言乱语的,莫衷一是。上面讲到的莫利斯公司属于简妮特·莫利斯,她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当地长大并完成大学教育。莫利斯是个科幻迷,在大学毕业后的18年里先是痴迷于科幻小说的创作,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颇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品。莫利斯的公公还证实:“她还是个相当不错的音乐家,富有激情!” 科幻小说创作般激情,让莫利斯有机会接触到美国“脑控武器”的研究历史与相关档案:1946年,杜鲁门总统秘密实施“纸夹计划”,将765名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员带到美国,其中就包括心理战方面的专家。194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时任国防部长的詹姆斯·福雷斯特尔敦促中情局开始反苏秘密战。在此重大背景下,中情局特工对如何摧毁或控制人思维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就此展开了最早的“脑控实验”。此后,中情局先后进行了代号为“蓝鸟”、“阿蒂切克”、“马库特拉”和“MK研究”的“脑控武器”研究项目,并将加拿大和英国也拉了进来。1973年,在得知美国国会将对“脑控武器”研究展开调查的消息后,时任中情局局长的理查德·赫尔姆斯下令销毁了“MK研究”项目的所有记录。


  
   “脑控武器”是一种全新的高科技武器,其发展规模肯定不会太大,也可以说现在脑控武器还没有真正的研制成功,因为官方报道中很少有,也没有那个国家宣布过已经研制成功。但他作为一个高科技武器,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研究它的肯定不是一家两家。美国已经再伊拉克战场上试验了这种武器的优良之处,更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疯狂研制。
  
   莫利斯和她的M2公司,以及五角大楼、中情局都拒绝就脑控武器发表评论,但有美国消息渠道证实:“莫利斯的‘脑控反恐特工’已经活跃在伊拉克、阿富汗、苏丹和全球其他地方,并且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莫利斯的“脑控反恐特工”应是她的“高级产品”,更多的“脑控武器”则作用于敌方人员。
1973年,莫利斯和她丈夫双双进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专家组工作,从而有机会接触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大力兜售“非致命性武器”的概念。莫利斯经常向白宫决策者和五角大楼的将军们游说:“非致命性武器既可以打倒敌人,又不具普遍杀伤力,为什么不愿意投资呢?”可能是概念太超前,莫利斯的游说在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得到美国决策者的响应。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1992年,莫利斯结识了时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的津尼上将。这位将军向莫利斯讲述了他的苦恼:“我在索马里的部队经常面对群体性事件,如大规模游行、集体抢劫,少数枪手混在人群中向我们开枪,可我们却没法动用武器。”
  
   得到这一信息的莫利斯,立即网罗她在解密档案中看到的参加过“脑控武器”研究项目的相关人员,很快给津尼上将送去了一种非致命性武器“沾人泡沫”——能将对方沾在原地半小时无法行动的粘合剂。1993年,津尼的部队在护卫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索马里时,“沾人泡沫”派上了用场。津尼上将回忆说:“我简直成了一个四处粘东西的小男孩了,国会议员们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适时地让莫利斯女士出台,她就此结交了国会山的政要们。1995年,国会成立非致命性武器联合项目处,由海军陆战队牵头实施,各军兵种全部参加,年预算高达2500万美元。”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此时的莫利斯看出了商机,与她丈夫立即成立了M2技术有限公司,承包非致命性武器联合项目处的研发项目。巨额收益让莫利斯指挥公司迅速锁定其核心研究对象“脑控武器”。据相关文件显示,莫利斯于1998年在中情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脑控武器”的新构想,并于2003年正式立项开发,18个月后即推出便携式“脑控武器”系统,随即投入实战检验。
  

比原子弹更恐怖的武器


   莫利斯的“脑控武器”究竟是啥样呢?相关文献显示,制造脑控武器前,需要先克隆人类情感。用超级电脑对数据库中成千上万个情绪脑电波样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心理特征和脑电波形状的对应关系。接着在另一台电脑中存储这些“情绪信号串”,用无线电向人体发射这些“有生命的信号”,“无声地改变人类的情绪状态”,从而操纵目标对象的心理和情绪,以影响其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