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嗨,大家好,我是喬。

這幾天,陸陸續續有人問我,

怎麼不說說網易暴力裁員事件。

其實一直想寫,又不知道如何下筆,

裁員引發的慘案,

其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老闆為了不花錢,想盡辦法找茬,

員工為了防止被坑,學會了反偵察,

裁員這件事兒,就像分手,

好聚好散其實挺難的。

01

昨天,網易暴力裁員風波塵埃落定,回顧了一下事件始末,挺無奈的。

工作努力的老員工,5年加班超過了4000小時,卻因為不幸身患絕症,被公司保安強行趕走,“簡單粗暴、不近人情。”

最終,網易道歉,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幫助同事渡過難關,算是給公眾一個交代。

可事件本身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一票人開始揭穿互聯網大廠的無情底色。

“名創優品逼退絕症員工”上了熱搜,又是一部血淚史:

員工剛搬進名創新裝修地辦公室,幾個月後查出血液病,病危的情況下,公司想到的是威脅員工“不能發聲”,否則就起訴她侵害公司名譽,並強制解除勞動合同。

支付了補償金,但剋扣了在職期間的獎金和加班費。

評論區好多人發聲控訴企業沒有人情,壓榨員工。

讓人跌破眼鏡的是,一向惜才的華為也被爆HR太黑。

被開除的同時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有人因為主管的筆記本被偷,被告詐騙;

也有人因為按勞動法拿到2N,本是應拿的補償,卻在

HR用私人賬戶匯款後,被誣告“敲詐勒索”。

一時無處伸冤,特別慘。

公司人力大總管有個朋友,在專業裁員公司,每天做的就是幫公司規避風險,用最低成本裁人。

最初入職的時候一直覺得自己很專業,遊刃有餘,有時也直接參與公司的裁員決策。

雖說手裡握著“生殺大權”,案子經手得多,難免麻木。

但遇到那種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心裡還是會微微顫抖,沒有核心資源的員工,越老越不值錢,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早晚也要面對這一天。

聽她說,工作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特別是那些奮鬥半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實人。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02

好公司能給足補償讓你安心離開,可大部分情況,分手還是一場找茬遊戲。

很多人覺得,公司開了我,依法應有補償。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有些情況根本拿不到錢。

比如,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等等

總之,取決於責任在你還是在公司。

而HR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如何不花錢幹掉一個員工

招數通常有以下幾種:

不管表現怎麼樣,績效考評都是D,配合勞動合同中一早挖好的坑:“因業績太差解除勞動合同無賠償金”。

而你作為員工,想舉證自己不是D,這就難了,因為一些公司的規章制度裡,打分解釋權都在老闆。

如果覺得這招太明顯,那最好的手段還是“誅心”:排擠、甩鍋、汙衊、威脅,一系列操作,讓人上班像上墳。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HR為了裁掉一個懷孕女員工,每天盯著她中午吃飯吃了多久。

人在沉重的心理壓力下,不愁不犯錯,“失職”石錘總能成功到手。

當然,能逼員工自己請辭是一種高階玩法,這個段位的HR通常掌握著“洗腦術”:

聲淚俱下的煽情:公司真的沒錢了,要共克時艱,燃燒自己,照亮公司。

擺事實講道理,幫人冷靜分析,拿了N+1離職證明不好看,會影響下一份工作,你可以有光明的前途,別賴著不走。

不戰而屈人之兵,把人賣了還能讓人幫你數錢,這是高手。

老闆費盡心思落井下石的吃相併不好看,可到了吃糠咽菜的程度,蒼蠅腿也是肉。

生存面前,情面和體面都不值錢。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03

為了避免被“命運扼住喉嚨”,走進互聯網行業的人,也一早有了準備。

大方向上,他們愛崗敬業,團結同事,廣結人緣,法務、HR是社交重點;

細節上,他們時時刻刻保護自己,從聊天記錄到報銷貼發票,滴水不漏,不給人留下把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就在網易被爆裁員後,脈脈上不少人貢獻保命攻略,互幫互助

錄音筆成了新一代辦公必需品,以防HR在談話的時候可能會沒收手機。

把考勤和績效備份保留,如果以後有被修改的痕跡,還可以表示“不認同”。

取證操作猛如虎,留著將來上法庭。

因為必須有實證,仲裁局才接: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再厲害點的,還得學會玩自媒體,自己發個微博沒準能上熱搜,文筆不行的拍個Vlog也行……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總之,萬一老闆耍流氓,我也有本事搞垮你。

看著挺解氣,可是這樣的職場智鬥名場面,看得心裡不是滋味。

微博上看到一個段子:

HR:你被裁員了,沒有n+1,沒有補償,一會兒就可以滾蛋了。

HR:太見外,賠償的事好商量……

法律和制度都是保護弱者的,就連人心也傾斜勞動者。

只是“網絡獵殺”行為通常是危險的,從撕破臉的開始,每個人說的每句話都帶著強烈的個人情緒。

真相或在不斷的反轉中扭曲變形

出險招的時候通常是出於無奈:

明明是合法權益,為什麼不鬧就不給?

可能答案又回到大家都熟悉的那句話,

爛公司像渣男,人財兩空以後,分手還得噁心一下你。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04

最近一段時間,其實跟合夥人聊了很多,一家公司到底多大程度上要依靠人情味

這個平衡並不好找。

只靠錢作為激勵其實是有瓶頸的。因為它只能消解負面的情緒,減輕了上班的痛苦,卻不能提供動力。

可感情太多,又容易感情用事。

情與理battle的時候,還有個解決辦法,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同樣是被裁,有了專業人士的有效溝通,能實現一種“軟著陸”

但我們要警醒的是,糖衣炮彈也是要人命的。

生活不同情弱者,有些時候,轉變一些方式,可以讓這個裁員的殘酷現實,溫暖一點,但不能改變失去了工作的事實

如今,經濟整體下行,穩定性越來越差,裁員呈常態化。

網易雲員工曾吐槽,不能幹活18小時以上,領導認為你沒戰鬥力

即便因不滿離開,也會發現:

京東認為,不能拼,就不是兄弟

華為愛才卻也時常“去平庸”;

阿里一向強調願景和價值觀,也有末位淘汰,還鼓勵人“擁抱變化”

總有個老闆想著偷偷掛你,也總有完備的法務和HR團隊,變著法子把你“勸”走。

因為“對資本家來說,他最大的道德責任就是實現利益最大化。”

“裁員”既然普遍存在,那“被裁”也不說明你沒有價值。

與其出離憤怒去批判世界,不如審視自己的選擇。

一般來講,知名外企更規範,體制內不用擔心丟飯碗。

可是如果已經身處“唯快不破”的互聯網公司,

裁員既是平常事,不如就有顆平常心。

心態擺正,見招拆招。

“我在專業裁員公司3年,感覺每天像做臨終關懷”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