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醒悟!本輪樓市週期中學到的教訓

醒悟!本輪樓市週期中學到的教訓

1

週期預測成空


在本輪樓市最火爆的2017年,關於樓市的未來預測最流行的一句話是什麼?



因為宏觀調控,所以房價飛漲。


自1998年啟動房改,二十年的樓市發展進程中經歷過數輪週期起伏,期間有過無數次的樓市調控,可調控來調控去,房價跌了嗎?橫盤不漲了嗎?


No!房價一個勁的往上漲!以至於樓市調控被戲稱為樓市空調。2016年啟動的房產大牛市,更堅定了人們對調控的蔑視。


隨著樓市調控的日漸收緊,2018年的房地產行業已涼風陣陣,那時關於樓市未來預測最流行的觀點是什麼?



房產三年一個週期,請備足三年的月供,熬過去就是一片豔陽天。


根據過往的房價漲跌週期,2003年是週期的頂、2006年是週期的頂、2010年是週期的頂、2013年是週期的頂、2017年又是週期的頂……可不就是三年左右一個週期嗎?!


醒悟!本輪樓市週期中學到的教訓


時間來到2019年的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過去憑運氣賺來的錢,如今靠實力都虧沒了。


樓市嚴調控下,全國房價普降10%以上、甚至個別地區房價攔腰斬,即使降價房子也不好出售,甚至出現了“凍房”一說,人們終於意識到宏觀調控的威力。


自2016年9月30日全國統一行動以來,樓市調控已逾3年,可你能看到房價有再次啟動的跡象嗎?樓市三年必有一週期的預測不攻自破。


這裡真想不知趣的問一句:信了這些樓市的分析預測,而在本輪週期高位站崗接盤的兄弟們,你們還好嗎?


2016年房價的暴漲,給了無數人買房致富的夢想希望,以至於每到樓市稍有調整時總會傳來陣陣“抄底撿漏”的聲音和行動,尤其在年末開發商回款的關鍵期。


於是,2017年底一撥人衝進去抄底撿漏、2018年底又一撥人衝進去抄底撿漏……而眼下又到了2019年的年底,仍有不少人躍躍欲試得要抄底撿漏,到底是底還是半山腰呢?估計沒人知道。


預判未來是一件很難的事。大家都是根據當下的情境和情緒去猜測未來:當下是房產牛市,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房價永遠漲;當下是房產熊市,又會鐵定的認定房產機會就此一去不返。


就如同當下,看衰樓市的人越來越多,相應的對未來悲觀的預判也越來越多。


就在大家對未來極度悲觀之際,誰也沒有預料到深圳、廣州、青島、佛山、成都、鄭州等國內重點一二線城市卻傳來了調控放鬆的跡象——當然都是打著人才引進、改善居住、響應國家城市化的幌子,如鄭州就提出了“租房一年就可落戶”。


預測如同跳大仙,就看你蒙對蒙不對了,反正都有50%的正確的概率。


2

確定性的房子


如果房價未來漲跌無法預測,我們該如何投資房產呢?買確定性的房子。


房子的確定性如何體現呢?可自住、可出租、可出售、可貸款。


能自住,就能滿足自己的居住需求,這房子就有使用價值;

能出租,房子就不會閒置,並能帶來現金流;

能出售,就能變現,房子就不至於成為一個死資產;

能貸款(指二手房買賣時的按揭貸款和二手房銀行抵押貸款),在急需錢的關鍵時刻,就能解燃眉之急。


在堅持這些原則下去選房子,雖不至於就能買到十全十美的房子(心目中十全十美的房子,是買不起的),但最起碼不會掉地上。


這個原則真的就是買房的金科玉律嗎?未必!


可自住/可出租/可出售/可貸款的房子,一般都在配套成熟的市區……市區的房子是比較貴的,剛畢業幾年的年輕人、一般收入的普通市民基本上憑一己之力是買不起的。


對這些人來說,堅持這個原則還有什麼用呢?那不是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了嗎?


在城市化快速進程中,就如同過去二三十年的中國,城市的中心是不斷轉移的——向市中心的外圍轉移、向城市的新區轉移……


轉移的是什麼?是配套資源啊,醫院、學校、商業、就業中心。


曾經的市中心衰敗成了交通擁堵、老破舊房子聚集、不再宜居的老城區,而曾經偏僻的郊區則蛻變成了嶄新的市中心,以往不能住、不能租、不能售、不能貸款的房子突然間都能了。


所以這個原則是有時間限定的。在未來五年內、在自己入住時、在自己結婚時、在小孩上學時……滿足這些條件就行了,目前可以暫時不滿足。


對買房投資來說同樣如此,買市中心成熟區的房子,就是市場正常的價格——這價格已體現出了醫療/教育/商業等配套的便利,投資的收益也只能是市場的平均收益。


而買當下配套還不成熟的郊區呢?隨著配套的成熟、隨著市政建設的完善,這些便利會逐漸的反應在房價中,由此就能獲得超額的利潤。


可你能保證今天的郊區或新區就能發展成未來的市區嗎?十年後的地鐵、商業、產業等規劃就一定能落地嗎?


這裡同樣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若據此預測未來可住/可租/可售/可貸款的房子,會存在不小的風險。


未來是很難預測的。我們只能在各種分析之後去決策,追求一個更高的成功的概率。


3

從預測到預防


為什麼房價很難預測?因為房價是人們行為的結果,而人是活的、是會動的、是能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這是一個多方(政府/地產商/購房者等)重複博弈的過程,最終讓事物變得非常複雜。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就以本輪調控的發展過程來看看重複博弈是如何演化的。


因為房價上漲引發民怨,政府開始調控房價,第一招是限購限貸。買房人為了獲得購房資格、尤其是首套首貸的資格,就以補交社保/離婚/結婚等來拆招。


政府不得再出招,補交社保無效、結離婚一兩年內仍按照之前的婚姻狀況來確定買房資格。


可房價還是很火爆……政府發現還有錢流向房地產,於是再出招:限制首付貸、信用卡、消費貸等資金流入樓市。


可地產商就是要維持高房價以造成房價還要上漲的幻覺時,該咋辦呢?政府就嚴控地產商的融資行為,包括銀行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融資、海外融資等。


每一招調控,都會篩洗出一批購房者、限制掉一批流入的資金……直至房價穩定。


政府會出什麼調控政策,你能預測到嗎?政府調控的決心有多大,你能預測到嗎?地產商/房東/購房者在這些調控政策下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你能預測到嗎?外部經濟環境會有什麼突發變化,你能預測到嗎?


你憑什麼能準確預測房價的漲跌呢?!


預測都是根據當時的外界條件來對未來做出判斷,可外界條件是變化的啊,你再基於之前的外界條件去預判未來,又怎麼能準確呢?


如果未來無法預測,我們該怎麼辦呢?從預測未來回歸到自我預防。


命運掌控在別人手裡,不如自己做命運的主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決策。只有自己的情況最熟悉、最瞭解、最易把控,以不變來應萬變——“不變”的是自己的實際情況,“萬變”的是外界環境和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