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TCL,面板漲價背後的投資邏輯

從多元業務,到因專而精

TCL 集團是一家創立於1981年的公司,最早是做錄音磁帶起家的,它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這幾十年間它曾與很多時代機遇也發生過短暫邂逅,做過空調,搞過 O2O ,甚至還涉足過房地產,在去年才通過拋售資產包的形式完成了業務重組。

重組之前 TCL 集團的業務體系龐大,一邊想要牢牢把控上游的材料面板(半導體顯示業務群),一邊又想把下游的終端產品(智能終端業務群)部分做大做強,還時刻不忘積極發展新產業。有些公司適合這樣的模式,比如在奢侈品界將併購玩得風生水起的 LVMH ,但是不同企業所屬行業的本質屬性和發展階段不盡相同,在商業模式和經營管理方式上也有著巨大差異,TCL龐雜的業務體系很快成為了制約和影響集團業務增長的主要瓶頸。

鞏固已經做得拿手的業務,及時甩掉包袱輕裝上陣,這是 TCL 重組之前的戰略考量;發揮自己在製造和產品兩大方面的優勢,在主業務中力求以產品帶動品牌,這是 TCL 重組之後的戰術思維。

TCL,面板漲價背後的投資邏輯

TCL,面板漲價背後的投資邏輯

完成重組之後,彩電、家電、通訊等業務均從上市公司剝離,目前 TCL 集團的核心業務只剩下華星光電為主的半導體顯示面板和材料業務之外,只剩下一個金融和創投。

從量價難題,到適者生存

顯示屏的背後是大量的科技在做支撐,有人說現在是科技軍備競賽的時代,任何行業都必須掌握前沿科技才能生存,要不然就只能等著被別人競爭幹掉。近兩年,國內面板企業已經逐步佔據了面板市場的主動權。根據群智諮詢數據,2019 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面板廠液晶電視面板出貨數量佔全球總量的 45.8%,規模優勢凸顯。

TCL,面板漲價背後的投資邏輯

然而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與大陸各地面板產線急速上馬、產能飆升相對應的,是面板產業特別是液晶面板產能過剩風險不斷積聚,行業庫存逐步走高的現狀,講白了就是賣不出貨成為了行業的普遍現象,滿產對於大多數面板企業並不是問題,銷路才是癥結所在。所以“滿銷滿產”四個字,在這個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量”的問題解決了,下面要解決的就是“價”的難題。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的數據,過去3年間,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均價呈斜線下滑,下跌幅度為 38.13%。庫存徒增疊加面板產業下游彩電市場消費低迷等影響因素,全球面板行業處於價格增長乏力的困境,面板價格逐步跌破現金成本。

供需失衡是另一個導致大尺寸 LCD 價格持續下跌的主要因素, 根據 IHS 數據顯示,隨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產能的釋放,全球面板的產能不斷增長,2018 年這個數字是 3 億平方米,預計會在 2021 年達到3.8億平方米的頂峰,但儘管如此,行業需求不振的現狀大概率還將維持。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企業,總會在不同的時期面對各式各樣不同的發展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好解,有些則無解。當面對那些看似無解的問題的時候,有時候就需要藉助政府的力量來進行解決,對於2018的面板行業來說,政府的大力扶持就是使得諸多中國大陸面板廠商能夠平穩渡過行業寒冬的一個重要原因。

TCL,面板漲價背後的投資邏輯

(2018年中國大陸主要面板廠商和政府補助)

整個 2018 年,京東方和維信諾等得到了超過 20 億的政府補助資金, 深天馬和 TCL 也分別得到了 9.6億和 13.8 億的政府補助,由於海外公司的缺少政府補貼,很難保證在長期激烈的價格競爭中生存下來。不難預見的是,海外廠商會加速退出大尺寸面板行業的競爭,未來大陸面板廠商會逐漸消化掉海外廠商退出的市場份額,深化行業競爭優勢。

隨著液晶面板均價下調,溢價能力並不被業界看好,大尺寸 LCD 面板價格接近行業發展週期底部。面對中國面板廠商的強大攻勢,韓國面板製造商的壓力也不斷上升。不過它們並沒有試圖通過增產搶佔市場份額,反而不斷開始減產 LCD 面板。

據悉,三星目前已大幅降低 7 代和 8.5 代 LCD 面板的產量。有消息稱,該公司正就出售其 8 代 LCD 產線與中國廠商進行最後的談判工作,該產線名為 8(8-1) 代或 8A 產線,於今年年中停止運營,此前月產能達 8 萬塊。

而 LG Display 從6月開始減產,並停止了第 7.5 代和 8.5 代部分 LCD 面板生產線,旗下的 5 代、6 代、7.5 代、8.5 代面板都普遍減產 10%―20% 左右。

由於市場受到衝擊,三星和 LG Display 的成績單都不太好看。後者在 2018 年的一季度就開始虧損,京東方加碼價格戰清場,之後 LG Display 的虧損逐步擴大,

到 2019 年二季度,LG Display 單季鉅虧 21.86 億元(約合 3690 億韓元),三星面板今年一季度也虧損了 32.3 億元(約合 5600 億韓元)

除了韓國企業,日本電子產品生產商松下上個月也宣佈將退出液晶面板業務,其旗下的松下液晶顯示器( PLD )將於 2021 年終止生產。

龍頭紛紛創新,求出路

日韓企業紛紛退出,其實並不等同於人家說自己玩不下去了,而是將主業務的精力更加集聚在高端面板方面,比如 OLED、QLED、micro LED 和 QD-OLED 等。當然,TCL在這一領域的投資力度上也絲毫沒有吝嗇過。

OLED 是目前主流的一類高端面板,國內面板廠商也在不斷加碼對於這個領域的投入。根據 TCL 集團的公告,該公司 G6 柔性 AMOLED 產線( t4 )經過半年多的產品研發和試產,AMOLED 產品將於本月量產出貨。

京東方相關負責人此前則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京東方今後不會在 LCD 產線上進行投資,重點將會在高端面板方面”。

京東方、維信諾、華星光電、深天馬都已經向市場供應 OLED 屏,並且得到了國產手機廠商的青睞,比如華為採用京東方,中興採用華星光電,小米等採用維信諾的 OLED 屏。

現在一個最新的科技就是三星主推的量子點,而全球一共只有兩家公司擁有這個技術,另外一個公司就是 TCL 。可以說在這個領域TCL已經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三星是全球最早開始研究 QLED 技術的公司,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其第一代 QLED 電視,TCL是中國首家推出 QLED 電視的企業,2014 年推出搭載 QLED 技術的產品 H9700。目前,公司在 QLED 顯示技術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相較於 LCD 和 OLED,QLED 有更好的溢價,也被打上了更先進技術的符號。那麼,無論從技術實力的體現,盈利能力的獲得還是從產業地位的樹立三個方面來看,對於國內面板產業在全球市場形象的確立都是挑戰。

國內顯示企業的產能規模和盈利能力雖然在這些年中得到了顯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技術迭代的跟隨策略同樣需要進一步提升,特別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迭代週期內,中國企業要做的不僅僅是過去十年那樣牢牢跟上,更是要力求對下一代技術的優先掌握和引領,對上下游等利潤曲線上的頂端環節的滲透,對卡脖子的核心材料和設備的多元化、國產化,以及企業經營質量在對抗中的持續穩定。

面板行業的春天提前到來,漲價拐點疊加技術更新加速,2020年將迎來盛夏。

最後,給大家說一個最新的好消息,面板漲價了,這也意味著,這個板塊熱度將會持續上升,剛剛宏觀方面中美my協議才公佈利好,接下來,就看要不要起飛了。

TCL,面板漲價背後的投資邏輯

(文|亮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