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TCL,面板涨价背后的投资逻辑

从多元业务,到因专而精

TCL 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1年的公司,最早是做录音磁带起家的,它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这几十年间它曾与很多时代机遇也发生过短暂邂逅,做过空调,搞过 O2O ,甚至还涉足过房地产,在去年才通过抛售资产包的形式完成了业务重组。

重组之前 TCL 集团的业务体系庞大,一边想要牢牢把控上游的材料面板(半导体显示业务群),一边又想把下游的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业务群)部分做大做强,还时刻不忘积极发展新产业。有些公司适合这样的模式,比如在奢侈品界将并购玩得风生水起的 LVMH ,但是不同企业所属行业的本质属性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在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上也有着巨大差异,TCL庞杂的业务体系很快成为了制约和影响集团业务增长的主要瓶颈。

巩固已经做得拿手的业务,及时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这是 TCL 重组之前的战略考量;发挥自己在制造和产品两大方面的优势,在主业务中力求以产品带动品牌,这是 TCL 重组之后的战术思维。

TCL,面板涨价背后的投资逻辑

TCL,面板涨价背后的投资逻辑

完成重组之后,彩电、家电、通讯等业务均从上市公司剥离,目前 TCL 集团的核心业务只剩下华星光电为主的半导体显示面板和材料业务之外,只剩下一个金融和创投。

从量价难题,到适者生存

显示屏的背后是大量的科技在做支撑,有人说现在是科技军备竞赛的时代,任何行业都必须掌握前沿科技才能生存,要不然就只能等着被别人竞争干掉。近两年,国内面板企业已经逐步占据了面板市场的主动权。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 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液晶电视面板出货数量占全球总量的 45.8%,规模优势凸显。

TCL,面板涨价背后的投资逻辑

然而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与大陆各地面板产线急速上马、产能飙升相对应的,是面板产业特别是液晶面板产能过剩风险不断积聚,行业库存逐步走高的现状,讲白了就是卖不出货成为了行业的普遍现象,满产对于大多数面板企业并不是问题,销路才是症结所在。所以“满销满产”四个字,在这个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量”的问题解决了,下面要解决的就是“价”的难题。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的数据,过去3年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均价呈斜线下滑,下跌幅度为 38.13%。库存徒增叠加面板产业下游彩电市场消费低迷等影响因素,全球面板行业处于价格增长乏力的困境,面板价格逐步跌破现金成本。

供需失衡是另一个导致大尺寸 LCD 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因素, 根据 IHS 数据显示,随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产能的释放,全球面板的产能不断增长,2018 年这个数字是 3 亿平方米,预计会在 2021 年达到3.8亿平方米的顶峰,但尽管如此,行业需求不振的现状大概率还将维持。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企业,总会在不同的时期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好解,有些则无解。当面对那些看似无解的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就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进行解决,对于2018的面板行业来说,政府的大力扶持就是使得诸多中国大陆面板厂商能够平稳渡过行业寒冬的一个重要原因。

TCL,面板涨价背后的投资逻辑

(2018年中国大陆主要面板厂商和政府补助)

整个 2018 年,京东方和维信诺等得到了超过 20 亿的政府补助资金, 深天马和 TCL 也分别得到了 9.6亿和 13.8 亿的政府补助,由于海外公司的缺少政府补贴,很难保证在长期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生存下来。不难预见的是,海外厂商会加速退出大尺寸面板行业的竞争,未来大陆面板厂商会逐渐消化掉海外厂商退出的市场份额,深化行业竞争优势。

随着液晶面板均价下调,溢价能力并不被业界看好,大尺寸 LCD 面板价格接近行业发展周期底部。面对中国面板厂商的强大攻势,韩国面板制造商的压力也不断上升。不过它们并没有试图通过增产抢占市场份额,反而不断开始减产 LCD 面板。

据悉,三星目前已大幅降低 7 代和 8.5 代 LCD 面板的产量。有消息称,该公司正就出售其 8 代 LCD 产线与中国厂商进行最后的谈判工作,该产线名为 8(8-1) 代或 8A 产线,于今年年中停止运营,此前月产能达 8 万块。

而 LG Display 从6月开始减产,并停止了第 7.5 代和 8.5 代部分 LCD 面板生产线,旗下的 5 代、6 代、7.5 代、8.5 代面板都普遍减产 10%―20% 左右。

由于市场受到冲击,三星和 LG Display 的成绩单都不太好看。后者在 2018 年的一季度就开始亏损,京东方加码价格战清场,之后 LG Display 的亏损逐步扩大,

到 2019 年二季度,LG Display 单季巨亏 21.86 亿元(约合 3690 亿韩元),三星面板今年一季度也亏损了 32.3 亿元(约合 5600 亿韩元)

除了韩国企业,日本电子产品生产商松下上个月也宣布将退出液晶面板业务,其旗下的松下液晶显示器( PLD )将于 2021 年终止生产。

龙头纷纷创新,求出路

日韩企业纷纷退出,其实并不等同于人家说自己玩不下去了,而是将主业务的精力更加集聚在高端面板方面,比如 OLED、QLED、micro LED 和 QD-OLED 等。当然,TCL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上也丝毫没有吝啬过。

OLED 是目前主流的一类高端面板,国内面板厂商也在不断加码对于这个领域的投入。根据 TCL 集团的公告,该公司 G6 柔性 AMOLED 产线( t4 )经过半年多的产品研发和试产,AMOLED 产品将于本月量产出货。

京东方相关负责人此前则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京东方今后不会在 LCD 产线上进行投资,重点将会在高端面板方面”。

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深天马都已经向市场供应 OLED 屏,并且得到了国产手机厂商的青睐,比如华为采用京东方,中兴采用华星光电,小米等采用维信诺的 OLED 屏。

现在一个最新的科技就是三星主推的量子点,而全球一共只有两家公司拥有这个技术,另外一个公司就是 TCL 。可以说在这个领域TCL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三星是全球最早开始研究 QLED 技术的公司,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其第一代 QLED 电视,TCL是中国首家推出 QLED 电视的企业,2014 年推出搭载 QLED 技术的产品 H9700。目前,公司在 QLED 显示技术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相较于 LCD 和 OLED,QLED 有更好的溢价,也被打上了更先进技术的符号。那么,无论从技术实力的体现,盈利能力的获得还是从产业地位的树立三个方面来看,对于国内面板产业在全球市场形象的确立都是挑战。

国内显示企业的产能规模和盈利能力虽然在这些年中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技术迭代的跟随策略同样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迭代周期内,中国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过去十年那样牢牢跟上,更是要力求对下一代技术的优先掌握和引领,对上下游等利润曲线上的顶端环节的渗透,对卡脖子的核心材料和设备的多元化、国产化,以及企业经营质量在对抗中的持续稳定。

面板行业的春天提前到来,涨价拐点叠加技术更新加速,2020年将迎来盛夏。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最新的好消息,面板涨价了,这也意味着,这个板块热度将会持续上升,刚刚宏观方面中美my协议才公布利好,接下来,就看要不要起飞了。

TCL,面板涨价背后的投资逻辑

(文|亮老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