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评价嘉靖皇帝?

奇葩说史


嘉靖这个皇帝是捡来的。天上掉下一个粘豆包咋就掉到他头上了,大明其他宗室大概背地里没有不骂当朝首辅杨廷和的,而杨廷和这辈子大概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自己瞎眼选了朱厚熜当皇帝,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谁也没长前后眼。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朝第11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46年,六十岁驾崩。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提及嘉靖第一件大事就是“大礼仪”事件,将父亲送进太庙。第二就是“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第三就是一味好道,不理朝政。嘉靖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但也绝非明君圣君。他是一个“自私的坏皇帝”。大明就是从嘉靖死后开始衰落。早年嘉靖可谓意气风发,颇想有一作为,一个16岁少年,没有经过任何帝王教育的皇帝,能够击败两朝宰相杨廷和,可见嘉靖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而一场“大礼仪”事件,当场打死打伤一百多人,打出了嘉靖一朝的威风,打出了一片天地。实际上,当时明朝的士大夫已经僵化,不让皇帝认亲爹,不打你打谁。一顿板子大臣们老实了,也确定了自己的地位。

自恋是嘉靖的第二个特点,他觉得自己足够聪明,神武。可以驾驭一切。完全能够掌控朝局,朝臣的能力高低,清廉贪腐都在他心里。夏言,严嵩,徐阶都是他利用的筹码。但这三个人又何尝没有利用嘉靖。但实际上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晚年好道,又何尝不是放弃?嘉靖一朝是大明封建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时期,如果有一个中兴之主,明朝完全可以浴火重生。可惜,嘉靖不是没有这个这个能力和水平,他是不屑于去做。而”壬寅宫变”彻底让嘉靖换了一个人。难道嘉靖不知道无法长生不老吗?他显然知道,不过是在逃避。逃避现实是让唯一的选择。就皇帝这个“职业”而言,嘉靖不是称职的皇帝。

嘉靖在位46年,明朝国事日渐衰微,如同冰山下的火山。随时都可以爆发,谁赶上谁倒霉。这个火山就是嘉靖造成的,只求自己求天下太平。哪怕死后洪水滔天。这就嘉靖的第三个特点“自私”。皇帝都自私。但嘉靖的自私到了极致。由于嘉靖的自私,使得明朝士大夫道德水平急速下降。不理事不做事成为平常事。嘉靖头脑极其聪明,极有能力的人,但他的极端自私让他无法施展。嘉靖的坏在于,他不愿意去做事。别人做好做坏与他无关。说大明王朝,“始亡于嘉靖”,是完全正确的。

嘉靖有才而无德。嘉靖是权谋家、不是政治家。而且党争当时已经开始,始作俑者就是嘉靖玩弄权术的结果,嘉靖是只想享受当皇帝的幸福。而不愿意承担义务。嘉靖他自私,自恋,无德。而极度的欲望使得他成为大明转衰的一个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说起嘉靖皇帝,我想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明始亡于嘉靖”,由于明史是清朝统治者编写的,所以这句话也是清朝史官下的定论。那嘉靖皇帝到底是不是一位昏君呢?在我看来,嘉靖皇帝是明朝最狡猾的皇帝,也是一位大有为之君,绝不是后世口中的昏君。



嘉靖中兴


嘉靖皇帝从小就十分聪明,也正是这个原因,内阁首辅杨廷和极力推举他成为新皇帝。但是杨廷和只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果。嘉靖皇帝的确十分聪明,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聪明。他一登基后,并没有开始治理国政,而是用来对付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最后仅仅用了3年,四朝元老杨廷和被扫地出门,后来被贬为平民。

整顿朝政后,嘉靖皇帝开始推行改革,政治上集异纳谏,勤于政务,打击了贵族势力和宦官势力,提拔一大批贤臣,可以说是对朝廷官员进行了大清洗。

经济上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减轻租银,体恤民情,极大地缓解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经济矛盾。

军事上重用了以戚继光、俞大猷为首的抗倭名将,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

文化上改革科举之弊,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天下翕然称治”。这一时期也被史学家称作“嘉靖中兴”。

嘉靖皇帝一生都在琢磨两件事

嘉靖皇帝用20年的时间治理国家,使得天下太平,统治后期他开始迷信方士、尊崇道教,炼制长生不老药,之后20年再也没有上过朝。

嘉靖皇帝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不理朝政。他白天是在潜心修道,晚上改奏章一直到凌晨五点,把大臣玩弄于鼓掌之间。

嘉靖皇帝一生主要琢磨的是两件事情,一是琢磨人,以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二是琢磨道,以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是用斗争的哲学琢磨人,与人斗,其乐无穷。但他又是以虔诚的态度琢磨道、琢磨天,他不敢和天斗,因为他害怕天,他希望知道天意,以便自己能够顺应天意。所以,嘉靖皇帝一生花费了无数的工夫和上天对话。所有的宠臣,也都在帮助他和上天对话、帮助他向上天祈祷,如大学士严嵩、徐阶等。这看上去极其愚蠢,却又十分难能可贵。因为他至少知道一个虽然简单,但很多人却不明白的道理,那就是人类在根本上只能是顺天而不能逆天,更不可能胜天,这就使得他有所畏惧,使得他不敢过于胡作非为。


死后庙号:世宗,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他的肯定

嘉靖皇帝死后以徐阶为首的大学士们给嘉靖皇帝拟定了一个十分高大上的庙号:世宗。

说嘉靖皇帝这个庙号高大上,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庙号用世宗的都不是泛泛之辈。在他之前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总共也就两位庙号为世宗

第一位世宗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原因是他的“辟地建功”。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第一位派出军队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并且战而胜之的君主;也是第一位派出军队、派出使者打通丝绸之路,并对西域大片土地进行管辖的君主。所以汉宣帝继位后尊汉武帝为“世宗”。

第二位著名的世宗是五代时期的周世宗柴荣。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中说柴荣:“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他的这番作为,为北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结语:    

汉武帝和周世宗都是文治武功皆备,对中国历史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明朝朝野上下把嘉靖皇帝和这些人物放在一起,可见当时人们对嘉靖的一生还是很认可的。


历史的小卷毛


嘉庆算是一个悲剧皇帝,从父皇手中接过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他的帝王生涯。

嘉庆(1760-1820)作为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初名永琰,后改为颙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96年受乾隆禅位即帝位,年号嘉庆,1799年乾隆驾崩后,正式亲政。

经过康乾两代帝王,清朝国力达到顶点,可到了嘉庆皇帝时,大清已江河日下,开始走向衰颓和败落。面对时代的变革,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皇帝打出“咸与维新”的口号。从这一点来看,嘉庆皇帝还是想有所作为。嘉庆皇帝世人皆称之为平庸,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从个人角度来看,作为自称“十全老人”的父皇的儿子,他确实平庸,但乾隆皇帝挑选继承人的准则就是要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庸"二字。乾隆皇帝自从前面几个嫡出的儿子早亡,只能从庶出的儿子中选择。但是相比永琏永琮,这几位都缺点多多,只有颙琰相对缺点较少,所以立他为储。颙琰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学优秀,熟读经史;人品仁厚,在朝野之中口碑较好,尤其和汉族文臣朱珪、董诰、刘墉、王杰等关系融洽。

从治国方面来看,即位四年太上皇驾崩才接过统治权,但雷厉风行除掉和珅,足见其城府之深,政治经验丰富。众所周知,嘉庆皇帝痛恨贪腐,但太上皇在位一天,他就忍了一天,隐忍功力深厚,终于等到出头之日,大功告成。除此之外,平定白莲教反叛,治理漕运,不能否认嘉庆皇帝也是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明君,但是他的性格和受到的教育局限了他的治国政策。嘉庆皇帝恪守“中庸”、“敬天法祖”的圣训,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改革的动力和勇气。他个性循规蹈矩,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是他意识不到贪污成风的根本在哪里。杀掉一个和珅、富纲这些巨贪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有更多的贪官站出来,只有从制度上的改变,但是嘉庆皇帝做不到,也不敢做;他生性节俭,但刹不住朝野奢靡之风;他处处扑火,火却越着越旺。当他还遵循闭关锁国的祖训时,欧洲大陆凭借“工业革命”的隆隆巨轮已经把大清帝国远远地甩到身后,最高统治者还意识不到大清帝国已经不是天朝上国了,还认为是世界的中央。

嘉庆皇帝虽然有心整治国家,接连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但性情优柔寡断,对弊政多是惩而不杀,戒而不绝,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无力解决其皇父统治期间晚年社会的矛盾,最后落得“嘉道中衰”的后果。





大爱中国书画


明朝中期的嘉靖皇帝,是明朝历代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然而这位君主的行事风格,非常诡异。经常用各种计谋和手段,给自己营造一种神秘主义氛围。而他治下的王朝,虽然风波不断,但始终没有之后几位继任者那样的大风大浪。

在位前期,大力改革,创造了嘉靖中兴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朱厚照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参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由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改元嘉靖,称世宗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即位之初,与明武宗旧臣杨廷和、毛澄等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以及世宗亲生父亲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杨廷和、毛澄等以“继嗣”为由要求嘉靖改换父母,以体现皇位正宗,并提出“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当时已经47岁的进士张璁则上疏,提出了“继统”的理论,史称“大礼议之争”。嘉靖皇帝重用张璁,以明武宗遗诏为武器,打破了杨廷和、毛澄一手操纵的廷议,获得“大礼议之争”的胜利,确保了明代的法律尊严和政治秩序安定,因此开创了

嘉靖中兴的新局面。

嘉靖稳固皇权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政治上:废除武宗朱厚照遗留下的弊政,裁减机构臃肿的锦衣卫、内监局,撤回大明各地的镇守太监,防止宦官权力过度膨胀,同时大力限制外戚专权,对外戚世袭制度做了改革,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

经济上:“恤士民、赈灾荒、振灾耕,励蚕桑”,“振经济,兴市场;理河道,修堤防”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在增加国家财政税收的同时,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举措,并且积极赈灾,奖励垦荒,商品经济得代了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力量治理河道,修筑堤防,既有利于民生改善,又促进了商品流通。

文化上:

整顿学风,实行生员淘汰制,将滥竽充数的生员、年老体迈且文词不严的学官一律辞退,重新建立学官制度,实行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管理,严格要求考生质量,由中央指派品学兼优的官吏进驻各地负责查察乡试,并令各地御史予以监督,确保每一位考生具有真才实学。

军事上:自英宗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军事力量有盛转衰,北方的防御力量逐步南撤,对国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世宗嘉靖继位后,“御外侵,修边墙;抗倭寇,安海疆”,对残缺的城墙进行修补,以抵御蒙古铁骑南下,加强东南海防建设,重用胡宗宪、戚继光与俞大猷,抗击倭寇入侵,至嘉靖末年基本消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嘉靖初期社会经济相比武宗朱厚照时期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这些改革局限性太大,而且很多颁布的政令没有得到连续执行,所以嘉兴新政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在位中期,崇信道教,朝政败坏,局势动荡

嘉靖改革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由于初期的赋税改革,使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了起来,进而产生了奢侈之风。加上改革初见成效后,放缓了改革进程,开始大兴土木,改造北京城,宠信方士,迷信道教长生不老,铸炉炼丹,花费无数,此时边防祸事不断,军费开销巨大,不久国家财政就难以为继了。

“壬寅宫变”后,嘉靖移居西苑,重用权臣严嵩父子,致使许多能臣干吏冤死,吏治败坏不堪,边防战备废弛,各行各业凋敝衰落,政府财政空虚,甚至激发了多起农民起义。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奢侈之气,进而导致官吏贪污受贿成风,社会风气极度败坏。

在位晚年,亲徐阶远严嵩,重整朝纲,为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

嘉靖晚年,他很清楚改革成效已经消失殆尽,而且逐渐对跋扈专权已久的严嵩父子感到不满,于是重用徐阶以搬到严嵩。徐阶位列首辅之后,举荐高拱、张居正进入内阁,并极力将严嵩专权二十年留下的弊病一一消除。大力推行土地改革,退还民田,逐步遏制了土地兼并日益恶化的现象。

重用徐阶后,对败坏已久的朝纲进行厘清改革,并进一步淘汰裁撤臃肿的军队和杂役,为国家财政支出减轻了压力。但是由于嘉庆长期服用丹药,身体日益孱弱,在罢黜严嵩四年后,嘉靖四十五年,嘉靖驾崩了,但是他曾经倡导的新政却没有停止,张居正上台后,在嘉靖新政的基础上进一步延申深化,实行“一条鞭法”,在万历初年取得了重大成效。

为人自私,刚愎强横、滥杀无辜。

嘉靖皇帝朱厚熜使一个很内心很奇特的人,他没有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宽大胸襟,反而却十分自私,可以说自私到了一定的高度,古代帝王里是无人能匹及的。在他的心里,只有自己以及父母,疏远自己的子嗣,在位时未曾立太子,对后妃更是冷酷无情,动不动就拳打脚踢,更是导致三位皇后命丧黄泉。后世史学家对其评价,嘉靖皇帝一生除了爱自己及父母之外,世界再无他可以值得爱的人。

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间,大肆杀戮忠臣言官,毫不留情,听信道人谗言,为炼制砒霜、雄黄和处女血合成的“长生不老”丹药,残害了无数少女性命。

不过世宗朱厚熜确实是一个大孝子,继位初年,因为自己是继堂哥武宗朱厚照之位,而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个王爷,不是皇帝,按照大明祖制,他的父母无法被追封为皇帝、皇后,世任首辅杨廷和毛澄等武宗旧臣却认为世宗应该更换父母,追认武宗朱厚照的父亲为皇考,经过三年的大礼议之争,他最终为父母争取到了应该有的名位。并且在父母忌日时候常常一个人跪拜整天,哀痛流涕,甚至在临终之际,还念叨着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去父母坟前。

总结

明世宗朱厚熜一生毁誉参半,早年的改革新政为明朝的民生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朝局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后期宠信道教方士之术,大兴土木,造成政务废弛,国家财政空虚,重用权臣严嵩,残害无数忠良,晚年重用徐阶罢免严嵩,重整朝纲,为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


古曲古风


当皇帝的也好累的,纵有三宫六院,知己几何?

《大明王朝1566》看了多次,觉得海瑞所对抗的其实不是皇帝嘉靖,更不是某个贪官,或者某个严嵩等利益集团。他其实对抗的是当时的整个封建体制,但封建体制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无疑是合适的,因此那时候在世界范围内明朝仍是综合国力的强国。

海瑞极力反对这个体制,但自己又没有能力建立更加合理的,因此他的对抗注定是无用功,也注定了他悲剧英雄的命运。在来看看,到整部剧中的人物严嵩、张居正、徐阶、杨金水等命运无不如此,可以说他们都属于精英阶层,都做出了自身所能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但所有人都无法挽救大明王朝走向衰落。

最后,面对嘉靖皇帝的一番话,海瑞好像也有所领悟了 。多少年了,海瑞给大家立了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而嘉靖呢? 也许我们都是海瑞式的思维,对就是对、错即是错。

当皇帝的也好累的,纵有三宫六院,知己几何?

其实站在顶端的往往是最努力,最苦的。也是被世人误解得最多的。那些风光的表面背后,是多少无奈和隐忍。感谢关注,欢迎共同交流!


历史人物那点事


提起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谁人不知,何人不晓,他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虽然在执政后期二十几年没有上朝,但把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威柄不移”。大明帝国在他的治理下虽然算不上繁荣昌盛,但也风调雨顺,安然无恙。

史学界对嘉靖帝的作为多有评价,总的看来是贬多褒少,由于他多年“不理朝政”,甚至认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我把一个真实的嘉靖帝介绍给大家,看看他有多么牛。

朱厚熜继承皇位非常偶然,他是兴献王朱祐杬的世子,因其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没有子嗣,按“兄终弟及”的“祖制”于1522年上位,改元“嘉靖”,也就是“小宗入継大宗”,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庙号“世宗”。

朱厚熜继位时只有十五岁,在这个年龄应该是刚刚懂事,但上位前的一件事,表现出了他与年龄不相符的心机。

武宗驾崩时,朱厚熜在封地湖广安陆州,袭其父(已薨毙)兴献王藩位,迎驾大员把他接到北京后不入城,住在郊外,要静候朝廷送来迎接他的礼仪。首辅大臣杨廷和等要求朱厚熜在登基之前,先完成“皇太子”的仪式,再择日加冕皇帝,朱厚熜不允。这时朝廷无君已一月有余,朝臣着急,人心浮动,盼望新君早莅。朱厚熜看清了这一点,以沉稳的心态逼迫对方满足他的条件。结果朝廷妥协,朱厚熜没有进行“皇太子”仪式,就直趋奉天殿(太和殿)临朝称制,成为“嘉靖皇帝”。

朱厚熜小小年纪,也只是个“藩王”,又没有经过皇帝的岗前培训,能有如此城府,这说明他对政治和权术有极高的领悟力,你说牛不牛。他的这个做法只是给后来“大礼仪”之争埋下的伏笔,更牛的事还在后头呢。

嘉靖帝坐稳皇位后,下令群臣议定武宗的谥号和生父(朱祐杬)的主祀封号。朝臣认为,嘉靖是“小宗入継大宗”,要以明孝宗朱佑樘(武宗之父,嘉靖之伯父)为“皇考”,改称其父为“皇叔考兴献大王”,祭祀时对亲生父母称“侄皇帝”。对此嘉靖非常生气,决不接受,于是二百多名官员集体向皇帝抗议,强迫他承认这个做法。嘉靖恼羞成怒,想借此发一下淫威,对反对他的官员处以廷杖,十六人被活活打死,一百三十四人被关押,酿成了“嘉靖宫廷惨案”。

当时,新科进士张璁上疏,采用“継统不継嗣”,仍以生父为考,并在北京建立“兴献王庙”的方法支持世宗,展开了“大礼仪之争”。嘉靖不顾朝臣的反对,追封其父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孝宗为“皇伯考”。

“大礼仪”之争历时五年之久,嘉靖的目的达到后,把内阁首辅杨廷罢了官,其它官员也受到了惩罚,事件在他的皇权高压下而告终。嘉靖知道,权力是否稳定,关键在于用人和驭人,于是他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对在“大礼仪”中有功的官员不急于提拔,使其不敢得意忘形,增强了对他们的控制力。对重要位置官员的任用,他采取“几起几落”的方法,使其具有危机感,对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实践证明,他的“厚黑”办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嘉靖待羽翼丰满之后,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性格逐渐显露出来,开始大兴土木,娇逸奢侈,日益腐化。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嘉靖迷信上了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甚至二十几年不上朝,任用权相严嵩,充当“前锋”,他做起了“甩手掌柜”。

事情是这样的:嘉靖为了求得长寿,每天必喝宫女们采制的“甘露”来养生。宫女们起早贪黑,累的精疲力尽,不时还要挨打受罚,苦不堪言,对嘉靖恨之入骨。

嘉靖二十一年,(农历壬寅年),杨金英带领宫女趁嘉靖在端妃曹氏下榻时,用绳子套住嘉靖的脖子,准备勒死他。但由于忙中出错,绳子系了死扣,没能致嘉靖而死,却被扎的遍体鳞伤。一宫女害怕,急忙报告给皇后,卫士赶到,宫女才被治服。事后,十六名宫女全部被凌迟处死,宁嫔王氏,端妃曹氏也被冤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此后嘉靖便“移居西内,日求长生,朝讲尽废,君臣不见”,躲进了深宫,一心求仙炼丹,不再过问政事,启用严嵩、徐阶等为内阁首辅,为他“挡风遮雨”。

你如果认为嘉靖从此避入内廷“不问朝政”,那是大错而特错。史书记载,嘉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也就是说,虽然二十几年没有上朝,但朝政大权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里,同时把朝臣玩弄在股掌之中,为他所用。

嘉靖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除了做出上述“牛”事外,在治绩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上位初期,嘉靖效法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推行“新政”,大胆改革,集异纳谏,勤于政务,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良将辅佐国政,同时对宦官严加管束,扭转了自“正统”朝以来形成的宦官专权,败坏朝政的局面,还下令清理田庄,废除勋戚世袭等。由于这些举措的施行,中央集权得以复兴和加强,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嘉靖在中晚期虽然不上朝理政,但启用严嵩、徐阶、海瑞等能臣治理国家,他在幕后总览大权,使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且走向正轨,甚至出现了“新政时期”。当然,由于嘉靖身居后宫炼丹求道,政务只听汇报,致使严嵩等权臣做出了一些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坏事,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他的过失之处。

由于嘉靖长期服用“灵丹妙药”中毒太深,身体每况日下,终于在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崩逝于北京,葬于明十三陵永陵,享年六十岁。

综上可见,嘉靖皇帝能做到这个份上,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算得上“天才牛人”。究其原因,是嘉靖帝少年老成,心机深重,多疑善变,从而形成了他薄情寡义,独断专行的性格。嘉靖又因感觉自己上位不正,自信心不足,使他更看重权势,而倍加努力,发挥其聪明才智来治理国家。客观的说,嘉靖帝对明朝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是“嘉靖中兴”之后,大明帝国逐步走向了衰败。




野史就是那么野


要想评价嘉靖皇帝,首先要清楚当时嘉靖年间的时代背景。

嘉靖年间是大明封建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过渡。首先,这是个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时代。皇庄的规模空前,各地的亲王贵族,大官僚的田庄从千顷到万顷不等,土地集中化、农民负担加重。而且明的军队制度大家也都知道,军籍世袭,长此以往,军官世袭,变成了贵族;士兵世袭,变成了农奴。其次这是一个腐败贪污成风的时期。严嵩父子、赵文化、鄢懋卿,再加上徐阶这大土豪,都是弄钱没够,这些钱自然也出自农民身上。最后呢,这还是倭寇横行,军队溃烂,内忧外患的时代。

朱厚熜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却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从他15岁继承大统与杨廷和为首的百官"议礼",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个有孝心的人,更大程度上却显示出了政治天赋。张璁、夏言、前期的严嵩,都被他看的相当透彻,他们虽然都权倾朝野,但都不敢造次,因为嘉靖太聪明了。到了后来,严嵩有了严世蕃的出谋划策,徐阶忍辱坚持"青词"创作,正巧世宗又要长生不老,精力有限,权臣们才有些"放心"。当徐阶当家后,这个有抱负的大恶霸才使嘉靖一朝在最后5年稍许有点模样。世宗当然没有成仙,还把皇宫搞的乌烟瘴气,也有几个道士被提拔为部级高官,可见成仙痴迷程度,世宗心里没有人民,只有成仙。那些道士就像是他的工具,用则猖,不用则亡,就像蓝道行,其中也有严嵩余部的原因,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他以退位相逼要给自己父母一个合理的名分;两虎相争,他却坐山观虎,聪慧至极又乐在其中;他不分是非,面对治安疏,他听从小人馋言,逮捕海瑞;他不理朝政,专意斋醮,国事日渐衰败,但求长生不死。在表面上熙熙攘攘一片繁荣,骨子里却蕴藏百姓愤怒的明嘉靖,就是被这样一位帝王统治的。







没事闲拉呱


说到嘉靖帝朱厚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究竟是有能力才华的明君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

明世宗朱厚熜

  • 朱厚熜-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

  •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死后没有后嗣,他的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量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 要说朱厚熜继位之初,还是一个英明的君王,他英明严苛,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也是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 然而到了后期,他开始慢慢信奉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迷信方士,劳民伤财,最终激起民怨,导致民变。

嘉靖中兴

  • 朱厚熜刚即位的时候,也是致力于整顿朝纲,勤于治国。嘉靖帝励志效法太祖,成祖推行的“新政”,想要革除前朝留下的弊端,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

  • 政治上:打击权贵势力,大赦天下,诛杀佞臣,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利,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重用夏言等贤臣,加强中央集权,大力管束宦官。

  • 经济上:严抓贪赃枉法,勘察皇庄,还地于民,鼓励耕织,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体恤民情,治理水灾,很大程度缓解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矛盾。

  • 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的弊端,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这期间,文化和科技空前繁荣。《明史 世宗本纪》:“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


事实上,他在位前期这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看,他很聪明,他其实是有能力治理国家的,然而为什么他的名声会很差,被世人议论是一个自私昏庸的君王呢?

过度自信变成自私

  • 嘉靖统治中期,聪明勤奋的嘉靖帝变了,不再励精图治。开始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开始迷上了长生不老之术。道士们利用嘉靖帝的迷信多次诈骗愚弄嘉靖帝,使得每年不断修设斋院,形成了巨大的浪费。

  • 嘉靖二十一年,爆发“壬寅宫变”,嘉靖帝差点死在宫女手中。嘉靖帝为求长生不老,要“吸风饮露”成仙。为了采集露水。每日命令宫女们凌晨就去御花园采露水,宫女们大量病倒,于是商量着杀死嘉靖帝,最终失败。

  • 嘉靖帝统治前期,选贤任能。到了后来,态度发生极大变化,误用首辅严嵩专治二十年,残害忠良,许多有功的大臣杀的杀,贬的贬。因为荒废朝政,边事不断。嘉奖年间,南倭北虏也成了明朝的隐患。

  • 各地爆发民怨,民变兵变不断。

  • 嘉靖帝年龄越发增长,长期服用含有砒霜,水银,朱砂的丹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终于嘉靖四十五年驾崩。

总的来说,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这四十五年的统治中,他有过作为,虽然后期因为自私且迷信使得朝堂腐败,民怨不断。但是他究竟是否算的上好皇帝,也不过见仁见智罢了。


《明史·世宗本纪》


言怀思君见


【历史上真实的嘉靖皇帝很可能是个神童,超智商的存在】

嘉靖皇帝朱厚熜本来可以在老家吃香的喝辣的逍遥的度过一生,但在他14岁那年,他在湖北钟祥市的家里听到一个“坏消息”,打北京来了几个老头带着一堆人,吵吵八火的要带他去京城,因为大明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挂了,也就是朱厚熜的堂哥,由于他太过荒唐以至于连个儿子都没留下就死翘翘了,这帮老头算来算去说只有你能担当此大任。

就这样,14岁的朱厚熜便来到了北京城,说他聪颖过人绝不是随便说说,各一半的如此岁数的孩童,社会经验和朝堂的经验为零,肯定是老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但他却不是这样,在继位之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礼议事件”,靠这件事儿他树立了自己的权威,给自己在北京城立了棍!后来他又革除先朝蠹政,顺便打击了那些老顽固及裙带关系的勋戚势力,进一步的把皇权集中在自己的手上,自己挑选了些能臣干将担任内阁,让这些人直接听命于他,说白了,内阁的人就是他嘉靖养的狗!


于是他便做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炼丹长生”事业,朝堂是不去了,例会也不开了,有什么事儿都有眼线死死的盯着呢,什么?没人管?宦官专政?不存在的!在整个嘉靖朝,大臣们都是狗一般的存在,这宦官连狗粮都算不上,聪明绝顶的嘉靖在暗处死死的把控的党政军大权,竟然做到了南剿倭寇,北抗蒙古,不可谓不老谋深算。

但他一生中也有小污点,那便是由于炼丹太过变态,天天折磨宫女,尔后差点让宫女给活活勒死,要不是遇到了猪宫女把绳套打了个死结,他可能就成为第一个被宫女弄死的皇帝了,哈哈哈哈哈。


老猪的碎碎念


首先嘉靖是一个聪明人。

他身处的时代可能是明朝最闪耀的时代,那些为人熟知的名字,每个都在浩瀚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在他的治下,有霞耀千古的名相,有遗臭万年的奸人。有两袖清风的清官,也有贪得无厌的贪官。有英明神武的武将,也有过俺答肆虐京城、倭寇横行江浙的惨剧。有改投换面的锦衣卫,也有神机妙算的天才,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名著西游记,也有我们时时谈论的金瓶梅。有倜傥风流的才子,也有以死献身的卫道士。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这既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英雄武将驰骋疆场的用武之地,也是一个百姓流离失所,兵祸横行乡里的苦难年代。这里既有圣人名动千年之言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也存在那个后来蔑视礼教提倡男女平等的叛逆先生。无疑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里直升天堂,这里同样也直堕地狱。这是光明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时代。 而所有的一切的矛盾都指向一个人嘉靖。

他是一个聪明人,16岁就能操纵群臣,无论是那个名动三朝,将他扶上地位的杨廷和,还是后来的天才徐阶、张居正们,他都能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他饱读诗书,在大礼议的辩论中不落下风。这是一个明君的素质。 但他又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从不管国家如何,对于那些才能着重的大臣们,他让他们对立,那样不会威胁于他的地位。对于百姓的流离,他也从来不管,只沉浸于自己的长生之道,在他死后哪还管什么洪水滔天。这是一个庸人的本色。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他的聪明让他将皇位牢牢握入手中,而他以一个藩王入京当皇帝的身份,也早就了他的多疑和自私。 而这种复杂也成就了那个复杂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