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人說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亡了呢?

用戶50697184498


其實這道題目頗有點黑色幽默在裡面,明朝能撐得住兩百七十年不假啊,可是難道清朝就沒撐得住兩百多年嘛?清朝明明也撐住了足足兩百六十七年啊,這種國祚卻被說的好像清朝光速滅亡了一般,給人營造了一種連一年也沒撐得住的既視感;至於那一句“為什麼卻亡了”的問法簡直令人耳目一新,試問天下可有不亡之朝代?再者說了,用於對比的大明也沒有活了個千秋萬載吧,這麼能這麼雙標的問呢?

當然了,說了這麼多廢話單純是被這題目的問法給帶偏了,實際上,這道題目的提問者本意應該是在問“有人說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還沒明朝撐的時間長呢?”

這樣的問法才應該是正確的問法,之前的那種問法真的槽點太多,讓人一看就在心裡開嘲諷,容易貽笑大方。下面我們就詳細說一說為什麼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還沒明朝撐的時間長。

首先第一點,有關明朝全昏君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隨便舉兩個例子就可將這種過於絕對的說法給駁倒——大明洪武皇帝和大明永樂皇帝。洪武皇帝開局一破碗,靠著自己出類拔萃的能力,不但完成了掃清蒙元,再造華夏的功績,一朝為君之後,更是兢兢業業、親力親為,並且對於前朝弊政進行糾正——比如說廢除傳承千年的宰相制度。

總而言之,大明洪武皇帝在各個角度都被後來人誇獎到了天上,距離那些“有人說的”昏君形象,怕不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吧。基本上昏君的特質實在在朱元璋身上很難找到(就算從統治者最大的軟肋百姓上尋找,也基本上找不到)。

再說說大明的永樂皇帝,這個永樂皇帝其實就是大明洪武皇帝的兒子,他通過軍事政變上臺,靖難之役完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位大逆襲,軍事能力沒話說,在位期間,不管是征討安南還是遷都北京,更不用說親征蒙古、七下西洋、永樂大典的種種文治武功,說他是千古一帝可能差了不少,可說他是昏君那就有點過分了,像朱棣建立的這些個功績,翻遍歷史書,能達到一點的皇帝,也不會被人稱之為昏君啊,朱棣一個明君的評價絕對中肯,說他是昏君完全就是亂講了,好歹也做下來了那麼多的功績啊。

再聊聊清朝全明君的說法,清朝難道真的是全明君嘛?很明顯這話說的不盡然吧,清朝的昏君難道就少了嗎?遠的不說,《馬關條約》簽訂的時候不是清朝還是《辛丑條約》簽署的時候不是清朝?更不用說那個愛吸大煙的咸豐皇帝、那個愛去京城青樓的花柳天子同治帝,怎麼看怎麼不像什麼明君,而且看他們的表現,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昏君模板啊。

回到題目,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還沒明朝撐的時間長呢,我們可以發現,他們都撐住了兩百多年,這兩百多年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封建大一統王朝的普遍壽命,之所以這樣主要其實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土地兼併”的話題。

人口的增長超過了土地的最大承載力,明朝末年有農民起義,清朝末年難道就沒有農民起義了嘛?大家都是封建王朝,大哥嘲笑二哥,其實都一樣,逃不過封建王朝輪迴的怪圈,而且大清還面對了數千年未遇到的大變局,洋人把大清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清都淪為洋人的朝廷了,這種意料之外的事情,也大大縮減了大清的壽命。

總而言之,就如同人類社會一個老頭子九十歲死了,另一個老頭是九十二歲死了,都是死於身體各器官的衰竭,難道我們可以因此得出那個九十二歲的老頭子一定全方面素質都要優於九十歲的老頭嘛?同理,明朝和清朝的國祚也無法代表他們兩個朝代的所有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