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随便换一个普通人代理崇祯,能振兴大明么?

京东李达康


明朝末期内忧外患,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不断,沿海有海盗甚是滋扰猖獗,朝廷内部党争不断,层出不穷,这是明末的内外的当时处境,但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军事能力,打仗必须需要的便是钱。

崇祯即位期间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还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最严重的是掌握统治大权的人不想去解决这些矛盾,如果作为普通人很难去完成这些均衡问题,发展规划,战略意识,经济趋势,不仅要有雄才伟略,还有过人的智慧胆识,并看重忧患不计得失。

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

想要国富的财政之路有好多条,然而崇祯皇帝,偏偏选择了那条最不靠谱的作死之路,西北连年大旱,朝廷增加赋税,赈灾粮食又被当地官员贪污,天灾人祸激起民变,逼的农民铤而走险,在天灾面前朝廷应派官吏负责监管,地方官维护,及时惩戒贪污,问罪不法官吏,不应该采取剿杀政策,以民为敌,应该看清大明的困境,不应自恃兵多粮足,以镇压起义用兵,几年时间朝廷用的饷银越来越多,农民军越剿越多,不愿意拿钱去赈灾,明末最大的弊端。

平衡朝局势力,重建沿海工商税务

对待魏忠贤不要操之过急,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以魏忠贤的势力平衡东林党,以威朝局,针对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重新设立了工商税和海税,并减少农民赋税,虽然得罪了江浙地区的地主阶级,但是朝廷国库有钱就可以平乱,赈灾,安定国防,从新建立帝国的根基。

部署战略,安抚辽西,练兵驻防。

照孙承宗的战略不急需求成,稳扎稳打,经营宁锦防线,把握好战机,在边关练兵屯田,扼守关外,恢复辽河以西疆土,统帅以山海关和蓟、辽等诸地军需,见机行事,不受朝中节制,招募辽人当兵,重建纪律,清除冒领军饷者,重组辽东军事力量。

惩戒官吏,重整纲纪,效仿推恩,减少财政负担。

导致明末财政亏空的原因,不能说与土地兼动摇了国之根本,这些官僚勾结的大商贾,大肆兼并土地使得国家贫穷,商贾官吏富庶,对朝廷内重整纲纪,秉公执法,对朱家的子孙一定的限制,可以效仿推恩令,消弱大明子嗣的忧患,减少朝廷负担。明朝的藩王们,哪一个不是富得流油,集合族内的资源以祭祀太庙的机会,以天下苍生为目的,大明江山为核心,根据大小藩王的财富土地,地域经济,让诸王供奉“酎金”解决国家面临财政空虚。

明末时期文武人才皆备,但因崇祯出现很多失误,明朝最后走向末路。

很多事情操之过急,反而没有起到必然的结果,对内对外关系得到融洽,有一定的缓冲空间,接受诸臣的意见,重组内阁任用信任权臣并减少猜忌,明朝在众位能人的相助之下,能够逐渐恢复发展和国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明朝的灭亡不能够全部责怪崇祯一人,但作为皇帝有一定的关联,刚愎自用,不懂变通,更不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让那些臣子忠心为他效力。


风情渐渐依旧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明崇祯皇帝虽是大明的亡国之君,但明朝实亡于万历年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万历皇帝当政48载,将明朝数百年的繁荣基业拉到了倾覆的悬崖边。也正是由于其执政时间之长,才把这种影响及危害波及的越大越深。


万历皇帝即位前十年,张居正作为首辅主导改革,大刀阔斧的改革缓和了自嘉靖皇帝后期以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矛盾,中兴之象似乎已经显现。

然而当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此前在改革中被触及到利益并深受打击的贵族阶级开始纷纷抵触改革,主张废除张居正之改革。万历皇帝禁不起如此势大的反对浪潮,加之在张居正主政期间滋生的不满情绪,年轻气盛的朱翊钧终于废止了张居正的改革。明朝的振兴之路也被彻底被扼杀。


意气风发的万历皇帝在亲征后也颇有明君之为,然而好景不长,从万历二十多年开始,这位皇帝就是不理朝政,对于朝中大小事均一概无视,导致朝事荒废,国内大小事务皆取决于内阁,而内阁成员之间也是各怀异心。长此以往,官员结党日盛。官员之间争相斗争而不谈国事,同时在军事边防上的疏怠,使得辽东女真开始崛起并成为明末最大的威胁所在。


万历后,即位的是一月天子朱常洛,这个咱们姑且忽略。随后即位的明熹宗朱由校更是效仿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一门心思搞土木,将朝政大权委于大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排除异己,独断专行,更是把明朝的政局搞得混乱不堪。


所以,当崇祯皇帝即位以后,他面临的是一个政治上党争横行,经济上国库空虚,社会上土地兼并现象异常严重,流民四起,军事上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同时后金在辽东虎视眈眈。

这样一副百弊丛生,千疮百孔的乱象,任谁也是回天乏术。


小宋拾趣


不要说随便换一个普通人代理崇祯,就是让古代历史中任何一位有千秋之功的皇帝来代替崇祯,都无法挽回明朝的灭亡。

末期的明朝是一个什么情况:

崇祯当时接手大明帝国的时候,明朝正处于一个最危险的时期,而且是无法挽回的时期。

明朝末期的人口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从明朝建立初起的6000万人口差不多增长了两亿人口。这两亿的人口基数从万历后期一直维持到了天启末年。

也就是说,当时崇祯接受明朝的时候,明朝的人口基数正处于一个巅峰时期。而且,这个巅峰时期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人口之最。当时明朝的这两亿人口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是以农业为生,要养活这么庞大的人口肯定是需要数量巨大的粮食。但是,粮食的生产,在中国古代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所以,地理条件和气候就尤为的重要。

但是在明初的时候(14世纪的时候),华夏版图的气候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暖逐渐变寒。而且这个气候的变化在17世纪的时候达到了顶点,也就是说,在崇祯继位的时候,气候的逐渐变法导致明朝农业的发展困难加剧。

当时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要比之前短上10天左右,而北方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则要短了两个周。

并且在崇祯继位之后,他所治理下的大明帝国爆发了五百年来的33次持续性干旱年中最长的一次,特别是黄河流域,从崇祯继位到明朝灭亡,长达十余年的大旱,导致灾情爆发,并且人为无法改变。

当大量人口无法获得粮食 ,饥荒便开始蔓延。实际上,明朝的饥荒从万历末年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万历时期靠的是明朝国库中的存粮食,百姓才勉强能够活下去。

但是,崇祯接手明朝之后,这种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大明帝国从此陷入了这个不可自拔的深渊,导致的后果就是大明帝国的灭亡。

通过以上分析,明朝末期无论任何一个皇帝代替崇祯,都无法挽救明朝的灭亡。


公元前


一个皇帝如果在几个重大决策中都出错,那他的王朝保不住是必然的。崇祯作皇帝17年,做的三项最重大的决策都是错的:

一、刚登基就忘了先皇哥哥天启皇帝要他重用魏忠贤的遗嘱,在没有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的情况下操之过急地拿下魏忠贤,导致比魏忠贤还坏好几倍的东林党人专权,国象税收大减财富都跑到东林党人腰包里了,边关军饷无出。

二、杀袁崇焕导致边关将士士气低落,纷纷投降女真人,女真人趁机做大的障碍小了很多。

三、被李自成兵席卷华北之际,南京有现成的第二套政府班子的情况下,还对南迁之事犹豫不决,等想南逃时已逃不出去了;李自成想让崇祯封其为西北王并补一百万两白银作军晌就去帮朝庭打女真人,崇祯也不准。

如果随便换个思维能力正常的人代替崇祯当政,也不至于把这三项最重大的决策都做错,女真人也没那么容易占领中华大地。


寻人参果者


作为明朝最高的统治者,管理上亿的百姓,是普通人能胜任的?崇祯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国家倒霉遇到了问题的总爆发。天灾,人祸,外族的侵略等等,什么倒霉的事情,全轮在他的头上,已经不是他一个人或整个明朝在他任上可以解决的。

首先军队方面,北方最能打的边军基本是靠走私女真来发财,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团体,而且是有强劲战斗力的武装团体,朝庭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东林党是把持了南方的税费,已经不是你皇帝想收就能收上来的,崇祯的上任是靠着太监团队才搞到一部分税费,养活军队让后金不能南下,也仅此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不是缓缓图之,居然还狂下猛药瞎折腾,一半程度是他自己折腾死自己的。比如,上位之初就抓了老魏,然后限制东厂与锦衣卫的权限,后面过了几年发现钱都收不上来了,再恢复过来,已经寒了东厂和锦衣卫的心了。

。这些主要还是因为崇祯是临时被抓过来当皇帝的,从小没有受过帝王术的培训,怎么当皇帝没学过,所以相当吃亏。如果换个历史上面,稍稍有点正常的皇帝上来,咸鱼翻身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文官最容易内斗,很简单,再扶二个大老出来,三足顶立,你皇帝就省心多了。皇族要清洗一下,立马国库就充实了,你下不了手,那么供给减半总行了吧。大量田地收回一半。学一下汉朝的分封制,又能削减皇族的实权,又能得好处。毕竟明朝最后有一半的田最后都在皇族手上,还不是白白便宜了李闯和女真。

军队方面,肯定是再培养一批部队出来,边军是靠不住,那么从现存的戚家军,以及白杆兵入手,以每年翻一翻的速度进行扩张,五年后二支新军就可以用了。可以轮流顶在边军的后面,让他们边军和女真耗着。然后撤了军户制度,本来就是没用。东厂与锦衣卫自然要抓在手上,而且还要培养这二大机构的武装力量,作为内卫使用了。整个有明一代,太监还是对皇帝相当忠心的,因为没有了皇帝自己什么都不是。


上海小施4749


此时的明朝就像是一个重病在身的病人,是不能用重药去治的,并且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完成振兴大明的重担也不正常,所以只能先稳住朝堂和军队的局势,用司礼监来制衡内阁,大力提拔笼络边关大将。大局稳定了之后,一些有才能的人就会经过时光的冲刷脱颖而出,只要严格遵守功必赏,过必罚。就不会失去别人效忠的欲望,毕竟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的思想在古代可是根深蒂固的。只要保持圣明的形象,名臣良将自然会来投靠,还可以自己从微末之间培养可用的军事政治人才,而只有等到自己掌握的力量占据帝国的大半以后,实际掌握了军政大权以后,才能进行改革来从根本上改变帝国的面貌和实力。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想法。


锦衣乞丐


不可能……

彼时大明被损坏的是根基……那就是老百姓!

老百姓相信的是谣言,你能阻止一个,可是你能阻止其他地方的谣言吗?

古代通讯信息并不发达,很多事情都是以讹传讹……

人们只会相信自己听到的,而不是相信事实。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

即便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除非他有方法通过某种方式来重新获取民心,负责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娱乐好事君


换个普通人绝无可能,崇祯本来就是个好皇帝,是明朝父辈留下来的烂摊了让他几十年的努力治国都无用!换成普通人早就亡国了!


漳河南一身正气


那就让我代替崇祯吧。先让魏忠贤把东林党这帮货物一扫而空。接着本尊出马,先把李自成这小子办了(还没饿得造反,临死前喊冤)。紧接着大军开进山海关,权利解决野猪皮。然后朕该休息了,今晚新进的常在那里休息。


角落里的小爬爬


当时内忧外患,形势岌岌可危,没有像朱元璋、李世民、朱棣、刘彻、刘秀这样胸才大略的皇帝,恐怕不能力挽狂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