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国演义》中,陆逊到底有多厉害呢?

骑蜗牛走高速


关于陆逊,相信不少喜欢三国的朋友对于东吴陆逊定然是又爱又恨,如果是站在蜀国这一方来看,对陆逊的好感较少,如果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实际上陆逊此人定然十分受人喜欢。可以这样说,陆逊就相当于是蜀国的姜维,陆逊不仅是一个文化人,同时也是一个较为强悍的武将。

陆逊文能治国安民,将吴国打理的仅仅有条,在武艺方面,陆逊也是佼佼者,善于谋略和用兵的他在年过20岁之时便成为了孙权身边的大红人,一直以来都深受孙权的重用,作为东吴的统治集团的一份子,陆逊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海昌屯田的都督了。在这个位置上,陆逊就可是展现他的才华,当时他所在的这个辖区出现了旱灾,粮食产量非常少,再加上还要缴纳赋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当时的陆逊便开仓济民,且自己亲自下田从事农业活动,给东吴的百姓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作用,辖区内的人对陆逊没有不服气的。

陆逊此人和他的名字一样,为人十分谦虚温和,有翩翩君子的风度,他对于法家思想并不推崇,认为法家思想是导致动乱的一大因素,陆逊最为佩服的人还是老子,他十分提倡黄老之学,对此在他所在的辖区内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是最高的,他的所提倡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的思想极为相似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陆逊是一个有着治国理政才能的能人。虽然陆逊从小在部队长大,但是陆逊对于暴力并不推崇,他更加重视的人们心里的臣服和归降,因此在陆逊的辅佐的孙权势力也得以不断壮大,孙权更是对陆逊有着极高的评价,他将陆逊比作是古代贤相,可见孙权对陆逊的肯定。

陆逊是属于少年得志,年轻时候就十分厉害的角色,在军事方面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便是陆逊的大手笔,因此喜欢站在蜀国方面来看三国的朋友便不太喜欢陆逊了。陆逊此人极攻心计,他善于捕捉到对方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缺陷,来对敌人致命一击。他对于关羽便是如此,关羽向来就有一点骄傲自大,在关羽年龄较大的时候更是如此,他写信吹捧关羽,让关羽沉浸在吴国的赞美中,此时关羽的警惕心登时消失了。因此关羽被吴国所灭,他所镇守的荆州也再次被吴国收入囊中。蜀国因此少了一大片屏障,且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张飞和刘备都因此短命,蜀国元气大伤,势力一蹶不振。

如果不是陆逊的这一招,恐怕蜀国的势力会更大,最后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另外,在夷陵之战,陆逊对敌的手法也是极为高超,火烧连营便是出于此,这一招再次让蜀国陷入了历史最低谷,刘备因此丧命,病死与白帝城,诸葛亮也因此身体落下毛病,这一切都是陆逊所赐,可见陆逊的厉害!


小雨泽一优选影视


说到《三国演义》中智谋过人的将领们,人们总是最先想到诸葛亮、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然而谈及陆逊,人们却知之甚少。这也难怪,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重点写陆逊的只有两回,其余大部分内容则是一笔带过,着墨甚少。而在我看来,陆逊智谋双全,品德高尚,无论在是领兵作战还是在治国安民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对孙吴的贡献极大,晚年时却由于孙权的昏聩含恨而终。这样一个智谋不输于周瑜、诸葛亮的人,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正确评价。

在此先简要介绍一下陆逊的生平。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家是江东大族,他十岁丧父,十二岁时便一个人承担起了家族责任。二十一岁时,身为一介儒雅书生的他应召入了孙权的幕府,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从东曹令史一直到丞相,陆逊时刻都在为孙吴殚精竭虑。晚年时他卷入了孙权的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中,因此开罪于孙权,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家无余财。

接下来,我便从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两方面来浅谈《三国演义》中陆逊的形象。

一、\t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军事才能

在《三国演义》为数不多的描写中,我们已经能看出陆逊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是东吴继吕蒙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以出神入化的用兵技巧为孙权解决了不少麻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熟悉兵法,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荆州一战,他抓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缺点,用一种谦卑恭敬的态度放松了关羽的警惕;夷陵之战时,他诱敌深入,拖长战线,在敌军疲敝的时候一举攻破,这些都是陆逊深谙用兵之道的证据。所以《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中赞陆逊的诗第一句就是“虎帐谈兵按《六韬》”。

其二,智勇双全,善于抓住时机。从陆逊参加的几次战役中都很明显地体现出了他擅长审时度势的特点。夷陵之战中,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虽然史实中数量并没有这么多,但也是远多于陆逊所指挥的部队)为关羽报仇,士气高昂。而陆逊仅仅带领五万军队,自身又是一个年轻的书生,作为大都督有些难以服众。况且魏国虎视眈眈,实为大患。在作战过程中,陆逊正确分析敌我形势,顶着众老将的质疑,对敌军的挑衅也毫不在意,坚持等到了破敌最佳时机再出兵。陆逊的以少胜多之勇、审时度势之智为东吴多次取得利益。

其三,军法严明,善于把握人心。夷陵之战中,陆逊以一少年书生临危受命。虽然孙权对他极其信任,但满朝文武非议颇多。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陆逊一方面借助军法巩固了自己命令的权威性。一声“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确实镇住了吴将的心;另一方面,陆逊以智理服人,向其部将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博得了部下的信服,才有后来的彝陵大败刘备。会稽太守淳于式表奏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而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孙权问其原因时,陆逊回答说:“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由此可见,陆逊时刻以国家为重,有容人之雅量。

二、\t心系国民、顾全大局的政治才能

陆逊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在国家大政方针上,他主张在敌我双方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吴国还是以“限江自保”为上策,力主保境安民,反对大规模用兵。这一点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不听劝阻的孙权执意要收买公孙渊为燕王,欲与其夹攻曹魏,果不其然遭到了背叛,这足以体现陆逊看法的正确性。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足以证明陆逊并不仅仅是一个会领兵打仗的武夫,还具有极高的政治才能。

然而,陆逊虽深受孙权信任,为孙吴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却还是不得善终,真可谓是生不逢时。在这个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的三国时代,陆逊的光芒终究是被周瑜掩盖着。阚泽保荐他为大都督时说“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当先主问陆逊何许人时,马良对陆逊的评价与阚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陆逊之才,不亚周郎,未可轻敌。”在人们的心目中,周郎的形象已先入为主了,陆逊也似乎成为了周瑜的“陪衬”。而在我看来,陆逊不但功勋卓著,而且忠心耿耿,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丝毫不输于三国中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





f梦飞翔f


浅析《三国演义》中陆逊的形象

说到《三国演义》中智谋过人的将领们,人们总是最先想到诸葛亮、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然而谈及陆逊,人们却知之甚少。这也难怪,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重点写陆逊的只有两回,其余大部分内容则是一笔带过,着墨甚少。而在我看来,陆逊智谋双全,品德高尚,无论在是领兵作战还是在治国安民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对孙吴的贡献极大,晚年时却由于孙权的昏聩含恨而终。这样一个智谋不输于周瑜、诸葛亮的人,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正确评价。

在此先简要介绍一下陆逊的生平。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家是江东大族,他十岁丧父,十二岁时便一个人承担起了家族责任。二十一岁时,身为一介儒雅书生的他应召入了孙权的幕府,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从东曹令史一直到丞相,陆逊时刻都在为孙吴殚精竭虑。晚年时他卷入了孙权的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中,因此开罪于孙权,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家无余财。

接下来,我便从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两方面来浅谈《三国演义》中陆逊的形象。

一、\t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军事才能

在《三国演义》为数不多的描写中,我们已经能看出陆逊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是东吴继吕蒙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以出神入化的用兵技巧为孙权解决了不少麻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熟悉兵法,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荆州一战,他抓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缺点,用一种谦卑恭敬的态度放松了关羽的警惕;夷陵之战时,他诱敌深入,拖长战线,在敌军疲敝的时候一举攻破,这些都是陆逊深谙用兵之道的证据。所以《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中赞陆逊的诗第一句就是“虎帐谈兵按《六韬》”。

其二,智勇双全,善于抓住时机。从陆逊参加的几次战役中都很明显地体现出了他擅长审时度势的特点。夷陵之战中,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虽然史实中数量并没有这么多,但也是远多于陆逊所指挥的部队)为关羽报仇,士气高昂。而陆逊仅仅带领五万军队,自身又是一个年轻的书生,作为大都督有些难以服众。况且魏国虎视眈眈,实为大患。在作战过程中,陆逊正确分析敌我形势,顶着众老将的质疑,对敌军的挑衅也毫不在意,坚持等到了破敌最佳时机再出兵。陆逊的以少胜多之勇、审时度势之智为东吴多次取得利益。

其三,军法严明,善于把握人心。夷陵之战中,陆逊以一少年书生临危受命。虽然孙权对他极其信任,但满朝文武非议颇多。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陆逊一方面借助军法巩固了自己命令的权威性。一声“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确实镇住了吴将的心;另一方面,陆逊以智理服人,向其部将展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博得了部下的信服,才有后来的彝陵大败刘备。会稽太守淳于式表奏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而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淳于式,孙权问其原因时,陆逊回答说:“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由此可见,陆逊时刻以国家为重,有容人之雅量。

二、\t心系国民、顾全大局的政治才能

陆逊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在国家大政方针上,他主张在敌我双方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吴国还是以“限江自保”为上策,力主保境安民,反对大规模用兵。这一点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不听劝阻的孙权执意要收买公孙渊为燕王,欲与其夹攻曹魏,果不其然遭到了背叛,这足以体现陆逊看法的正确性。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足以证明陆逊并不仅仅是一个会领兵打仗的武夫,还具有极高的政治才能。

然而,陆逊虽深受孙权信任,为孙吴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却还是不得善终,真可谓是生不逢时。在这个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的三国时代,陆逊的光芒终究是被周瑜掩盖着。阚泽保荐他为大都督时说“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当先主问陆逊何许人时,马良对陆逊的评价与阚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陆逊之才,不亚周郎,未可轻敌。”在人们的心目中,周郎的形象已先入为主了,陆逊也似乎成为了周瑜的“陪衬”。而在我看来,陆逊不但功勋卓著,而且忠心耿耿,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丝毫不输于三国中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







影视娱乐梦工厂


陆逊其实真的很厉害,而且个人相当低调,是继周郎、鲁肃、吕蒙之后,东吴杰出将领,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著名的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第一仗,收复荆州

如果是吕蒙继续驻守陆口,关羽肯定不会放松警惕,让东吴有机可趁,所以,换上年青的陆逊接任吕蒙的位置。

像过去鲁肃那样对关羽十分低姿态,甚至是加倍的殷勤。关羽因此轻看陆逊,放松了警惕,果然把配备在江陵与吴交界处的守备军调出增援樊城。关羽的后方因此空虚。

第二仗,陵夷之战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率大军沿江南下,到达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南边的猇亭,刘备大军在此设营。刘备又派马良去南部山区怀柔当地蛮夷首领,争取他们反吴。黄权曾规谏刘备不可深入敌地,刘备根本不听,而是让黄权驻扎长江北岸,防备魏军袭击。

而迎战刘备的东吴将领,正是当年夺取荆州的主谋之一陆逊,采用避其锋芒,坚壁清野,与刘备相持,打消耗战,造成刘备一时间一筹莫展,拿陆逊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仗一打就相持了半年有余,蜀军兵士疲惫,士气开始涣散。可是,刘备自以为熟悉荆州地理,因而十分大意,竟然在长江南岸沿江四百里一线连扎四十几座营寨。

吴军主将陆逊在此之前一直不同意手下将领速战速决的主张,这时他感到机会到了,下令反击,一举向蜀营发动火攻。蜀军大败,损失兵力八万余,刘备死里逃生,好容易才撤退到白帝城。

这一仗陆逊无论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都显得相当的老到,没有出一点纰漏。至于,陆逊误入诸葛亮的八阵图,落得个沮丧而归。是罗老杜撰的,陆逊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蜀国存在的重要性,所以,用兵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就退兵,说明陆逊的战略眼光非常的强。

第三战,配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吴的大将陆逊在石亭大破曹军,造成魏军关中兵力空虚。于是诸葛亮匆忙决定于十二月出军攻魏。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遇魏守将郝昭坚守,攻城二十余日不克,蜀军因粮草用尽只好退兵。撤退中杀死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算是这次作战的唯一成果。这次北伐也可以说是吴蜀同盟的产物。 只是由于没有采取共同行动,结果还是不能取胜。

第四战,石亭大败曹休

魏大举攻吴,当时吴的鄱阳太守周鲂向魏军总司令、大司马兼扬州牧曹休请降,他写信给曹休列举七条相约攻吴。为了打消曹休对周鲂的怀疑,孙权又故意派使者去质问周鲂,周鲂在使者面前割发谢罪,演了一出苦肉计。

这件事立刻被魏的密探报告给了曹休。由于割发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曹休因此不再怀疑周鲂。曹休的十万大军在石亭被早已等候的陆逊一举击溃,曹休虽然死里逃生,但不久羞愤而死。

陆逊一生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被赞为“社稷之臣”,无论是与蜀、魏两国的战事中,都取得了胜利,真的是一位“出将入相”的英才。

陆逊的结局不善

只是最后没有善终,他是外臣,却参与了立太子方面的,宫廷内的事他本来就不应该知道。不知不觉中,他走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公元245年的春天, 陆逊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孙权逼死了。


国内ERP专题


出生于183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士族(张朱顾陆)之一,陆逊自幼丧父,跟随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生活。后来袁术与陆康不和,让部将孙策攻打庐江,陆康知道取胜无望,便将陆逊与亲属送回江东。陆逊虽然辈分小,但他比陆康的儿子陆绩还年长几岁,于是他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孙策病死,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他“招延俊秀,聘求名士”,21岁的陆逊应召,成为孙权手下的一员幕僚。当时吴郡、会稽一带也有很多逃户。陆逊将其中的精壮招募为部曲,其他则用于屯田。对于那些不接受招抚的贼帅,陆逊进兵进讨,将其平定,此时陆逊手下已有二千余人。

216年,陆逊率军与奋武将军贺齐平定鄱阳的贼帅尤突,斩首数千。战后陆逊因功被封为定威将军,同时孙权为拉拢江东士族,将自己的侄女(孙策之女)嫁给了34岁的陆逊。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孙权这位侄女的年龄,但陆逊只比孙权小1岁,比孙策小8岁,这是一场明显的政治婚姻。

此后孙权对这位侄女婿更加器重,陆逊也竭忠报效,他先后平定山贼,讨伐山越,将山越迁徙到平原,编入户籍,种田纳赋,并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陆逊虽然才能卓越,但在当时并不为群雄所知。

219年,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擒于禁、斩庞德,乘胜围攻樊城,孙权决定趁机偷袭荆州。为了掩人耳目,吕蒙称病返回建业,期间陆逊与他谈起荆州之事,吕蒙对他大加赞赏。当孙权问谁可以在陆口指挥,吕蒙极力推荐陆逊,并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孙权随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陆逊一到陆口,立即写信给关羽写信,对关羽大肆恭维,“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关羽看信后,对书生出身的陆逊甚为轻视,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把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

陆逊见取荆州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即命吕蒙与陆逊同时分道攻取荆州。十一月,陆逊率军直下荆州公安、南郡,被孙权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随后陆逊与吕蒙迅速平定荆州,并堵死了关羽回川之路。关羽被杀后,陆逊因前后斩获招纳蜀军数万人,孙权随即封他为右护军、镇西将军,镇抚荆州。

221年(黄武元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亲率数万大军东征。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五万人抵抗蜀军。战役初期,陆逊主动后撤,诱敌深入,当蜀军师老兵疲后,陆逊发起夜袭。也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火烧连营七百里”,史称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蜀军惨败,如果不是担任后卫的蜀将傅彤拼死血战,刘备恐怕也难以逃脱。史书记载,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一生打过败仗,败给吕布,败给曹操,但没想到今日却败给了一个白面书生,他又气又恨,说道:“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写信给曹魏大将曹休,谎称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曹魏派兵接应。曹休认为这是攻打东吴的好机会,随即率步、骑兵十万人出发。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统兵六万袭击曹休。吴魏双方战于石亭,陆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大败魏军。魏军败走,陆逊等督军追杀,斩擒魏军一万余人,军资器械无数。曹休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不久便因气愤发病而死。

陆逊班师经过武昌时,孙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于时莫与为比”。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对陆逊依然言听计从,十分信任。244年,孙权任命陆逊为丞相,执掌国政。

但不久,陆逊就卷入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中,陆逊支持太子。但孙权听信谗言,决定将太子废掉。陆逊上书反对废嫡立庶,孙权勃然大怒,他先是限制陆逊的出入自由,然后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没过多长时间,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

此后孙权还接二连三派宦官前去厉声斥责陆逊,陆逊自知必死无疑,最终于245年2月愤恚而死,时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孙权还派人去质询陆逊的次子陆抗,时年20岁的陆抗据理陈述,孙权这才释然。但直到孙休继位时,陆逊才得到追谥。

陆逊虽死,他的儿子陆抗却渐渐成长起来,成为吴国的一代名将。此后他们父子被一同奉入武庙,成为武庙中罕见的一对父子名将。唐朝诗人高适曾有诗云:“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举报/反馈

讲到三国中的东吴,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定是孙权、周瑜的鲜明形象,可往往隐藏在众人光辉之后的指挥官陆逊,更是个不可多见的军事人才。下面笔者试浅析陆逊在几次焦点事件中,展现的不同凡响的军事能力。

(一)巧夺荆州 吕蒙久攻荆州不下,诈病宅中独自郁结。陆逊看破吕蒙之想法,提出了一条妙计,利用关羽骄傲自大一弱点,使吕蒙假辞偏将军,陆逊代之,书卑谨之信以麻痹生性自大的关羽。 关羽果然中计撤荆州兵入樊城,丧失了防守荆州的警惕性,使吕蒙得以兵不血刃夺取了荆州。而关羽大意失禁州,又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也是陆逊妙计的后续影响。这一妙计显露出了陆逊对于敌将心理、性格的把握之深,足见其用计之神。巧夺荆州这一功劳,也是陆逊的骄傲。

(二)火烧连营七百里 作为一介年轻的书生,被孙权赏识,成为独掌一军的将军,自然受到了老将领们的不满、嘲笑。一再强调的牢守关防却被理解为懦弱。面对大举进攻的刘备,陆逊的沉稳让人颇为惊讶。这是他对自己计谋的绝对自信。诱敌深入,在让出大片土地后,巧妙地将蜀兵引入山林之中。又准确的判断出蜀兵的埋伏意图,在风高之夜对深处密林的蜀军发起了火攻。只见火光漫天,军营连烧,一时间蜀兵损失惨重,军中大乱。陆逊乘乱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蜀汉只顾逃窜,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战事惨烈,更体现了陆逊的神机妙算。在老将领的质疑声中能够不卑不亢应对,这份沉稳也是常人所不可多得的。

(三)智分析时局形式 却说曹魏欲攻蜀,要求东吴起兵接应破蜀。作为辅国将军,手握东吴军权,陆逊在孙权难以决断之时,做出了缜密的分析。为了孙吴的利益,迫于曹魏的势力庞大,陆逊假为应允,实则暗中观察魏蜀一战的形式,若曹攻胜,则应发兵应之,先夺蜀之成都;若曹败退,再另作商议。果不其然,几路大军皆铩羽而归。东吴作为势弱的一方,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内不应结仇,而应以渔翁之态观虎相斗,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又不结仇于魏蜀二国。不得不说,陆逊对于时局的把握确是登峰造极。

善审时度势而又足智多谋,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陆逊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群星闪耀的三国宇宙中,他不能说是最为耀眼的那颗恒星,但定是能产生极大影响的,那颗默默不语的星辰。

感谢大家观看🙏


天才睡大街


一、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军事才能 

在《三国演义》为数不多的描写中,我们已经能看出陆逊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是东吴继吕蒙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以出神入化的用兵技巧为孙权解决了不少麻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熟悉兵法,善于用兵

其二,智勇双全,善于抓住时机。

其三,军法严明,善于把握人心。

二、心系国民、顾全大局的政治才能 陆逊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在国家大政方针上,他主张在敌我双方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吴国还是以“限江自保”为上策,力主保境安民,反对大规模用兵。这一点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不听劝阻的孙权执意要收买公孙渊为燕王,欲与其夹攻曹魏,果不其然遭到了背叛,这足以体现陆逊看法的正确性。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彩虹影视大全


陆逊无论是从出身来看:他是当时江南苏州当地的世家公子,拥有显赫的出身,还是从他的智慧来看:他曾帮助吕蒙在荆州之战中,大大的挫败了刘汉的军队,并且在随之而来的吴蜀交锋中,率领本来处于劣势的吴军取得胜利,处理好和别的将领之间的矛盾,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领导天赋之高,他的各方面都是可以说是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称他为周瑜之后第一将领也不足为过!他,不仅仅是让吕蒙从关羽手里夺回了荆州,而且他还用火烧连营打败了刘备的七十万大军,从而使东吴站住了脚跟,也让陆逊名噪一时。

陆逊,一介书生,从一个文弱书生逐步成长为丞相,他的成长史,就是屌丝逆袭的经典励志故事。

陆逊初露锋芒是在设计让吕蒙获得荆州后,他才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而树大招风。

在关羽被吕蒙杀害后,刘备倾全国之力来攻打孙吴,在刘备起兵的途中,张飞丧命,而张飞的丧命,更让刘备气愤,刘备的战心更加强烈了,想速战速决。

正因为刘备的这个缺点,所以,导致了他的失败。陆逊正是利用了刘备求胜的心理,所以陆逊才能够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陆逊大败刘备后,他的官场之路越走越顺,最高官至丞相。

从陆逊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能够忽视的是陆逊能够沉住气,而且他有足够的信心,而他的信心来自于他渊博的学识,从他的逆袭之路中,我们应该得到的启示是,不断学习,丰富自己,这才能够让我们也成为优秀的人。百度里说,陆逊没有打过败仗,百战百胜。他料事如神,用兵如神,驭人如神,反正,他就是神。但是,这个神,最后却死在了领导孙权的手里。

我觉得,他是死在了自己的轴里。

应该说,孙权能成为三国中的一国,陆逊是立了很大的功劳的。而且,陆逊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但是,最终还是逃不过成为内部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陆逊卷入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他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陆逊传》)。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孙权。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家无余财。陆逊长子陆延早亡,次子陆抗袭爵。陆抗亦有大将之才,为吴国后期最著名的将领。】

按说,以陆逊的智商情商和追随孙权多年的经验,孙权都已经打算废太子,而且闹得世人皆知,骑虎难下,一意孤行了。陆逊一定知道再去劝阻孙权定是要冒很大风险,搞不好要株连N族的。但他不是趋利避害,而是义无反顾地谆谆善诱,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丢了性命。我为你好,不要求你理解,仅仅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说杨修的死是因为小聪明,我很不屑。陆逊的死是耿直的死,明知是死还慷慨赴死,完全配得上我的崇拜。在人人趋利避害,唯利是图的社会里,还能有几个陆逊???!!!





往事不再从来


对于东吴来说,陆逊毫无疑问是个重要的人物,在曹操统一北方,打算南下征讨东吴时,当时江东就有一位名将周瑜,这个周瑜,早年与好兄弟孙策一起打天下,创下了东吴的大好家业,然而事实上,当时小霸王孙策和周瑜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唯一精彩的一战还是与王司徒的恶战,就是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真正让周瑜大放异彩的地方,就是赤壁之战与曹操的对抗,面对曹魏的几十万雄狮,周瑜淡定自若,谈笑间,敌军灰飞烟灭,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完全是两个人,但是平心而论,关于赤壁之战,即便是正史中,也有很多模糊不清,交代不明的地方。

但夷陵之战就不一样了,对于东吴战斗的过程是非常详细的,也是陆逊的成名战,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后,为了给关羽报仇雪恨,挥师伐吴,慌了神的孙权打算求和不成后,决定跟曹操暂时和解,避免自己双线作战所带来的压力,这时候陆逊登场了,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来迎战,成功阻挡了刘备的进攻,最后使得蜀汉惨败而归,在作战期间,陆逊展现出了作为统帅,过人的军事分析,现场应变,思维紧密的优秀领导者,所具备的所有品质。

并且陆逊的眼光是毒辣的,他被提升为东吴高危职业,大都督后,就给孙权写信,告诉孙权自己或许会有小败,丢失几座城池,但跟后来的胜利相比,这都是微不足道的,给孙权打了一剂强心针,要知道这孙权虽然没有军事能力,但是搞政治却是一把手,懂得信任自己的手下,所以在陆逊与刘备对抗的日子里,东吴很多老臣都以陆逊年轻,没经验为理由,背后说了他很多坏话,但孙权都没有在意,而陆逊则是一直采取防守的态度迎战,绝对不和刘备正面对抗,这使得刘备那颗急于决战的心,无处发泄,于是就这样,刘备的凶猛攻势让自己攻占了七八百里的土地,让东吴的将领都快急死了,可陆逊依然能沉住气,等待时机,最终给予了蜀汉致命一击,就这一下,让蜀汉再也无法恢复到巅峰。

并且在此之后,陆逊反对乘胜追击,而是迅速班师回朝,防止曹操偷袭,结果证明,陆逊的想法是对的,由此可见,陆逊的军事能力是过硬的,绝对是东吴的大人才,可惜政治能力就一般了,不然也不会落了如此悲惨的结局。



卤面影视汇


  陆逊东吴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文武双全,品德又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国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巧夺荆州、夷陵之战、还有最最出色的治国安民的谋略。

  诸葛亮典故非常之多,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等等等,数不胜数。如果把陆逊和诸葛亮做对比的话,先看谋略,我认为诸葛亮是占上风的,功绩太过明显,陆逊也不是等闲之辈,也有着耀眼才华,但是在诸葛孔明的光芒下还是略显暗淡。而且毫不吹嘘的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经得知三分天下之势。其一生所做之事,无一不惊天地,泣鬼神。“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唏嘘感叹,憧憬思考。

  陆逊 火烧夷陵,大败蜀军。并且乘胜追击刘备溃逃的军队,诸葛亮为了给刘备断后,设置八卦图困住陆逊,陆逊看到八阵图后惊叹无比,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突破,只能放弃追杀刘备。

  所以我觉得,在守城方面,陆逊的确有着自己的一套过人之处,在功绩方面,也是非比寻常,但是孔明和他对比的话还是太过高大。当然了,历史是见仁见智的,也可以说各有千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少了一个就不叫历史。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是三国时期的典故,当时孙权不仅仅是和陆逊谈论周瑜,还有鲁肃和吕蒙。那么他和陆逊谈论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和陆逊说周瑜的功绩他已经没有办法超越,并且列举了很多周瑜的事件,主要讲了两件称心的事。另外他还说了鲁肃和吕蒙的缺点,当时他觉得这二人不堪重用。但是经过周瑜的劝解,认为瑕不掩瑜,可以让他们两个在适合的岗位上做出功绩。因为鲁肃计谋比较高,虽然还是有不足,但是掩盖不了优点。而吕蒙虽然年轻的时候比较武断,杀人比较随便,但是之后可以约束自己,器量逐渐可以和国士媲美,不仅仅只是一个武将。

  孙权将周瑜、鲁肃和吕蒙各自的功过,还有为人处世都和陆逊分析了一遍,所以我觉得他是交陆逊怎么为人处世。因为陆逊是东吴的望族,适逢家中变故,所以没办法才在算是仇人的营帐中谋生,所以孙权难免会担心陆逊有其他心思。

  而陆逊在东吴的声望很高,孙权为了拉拢他,甚至将孙策的次女下嫁于他,他对陆逊一边重用一边防备,他和陆逊谈论这么多无非也是告诉陆逊他看人不会只看缺点,会更重视优点,等于给陆逊一个保证。

  而周瑜恰好是一个例证,无论成败,在军中的声望始终很高。陆逊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虽然后期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也是胜多负少,并且足智多谋的。

  陆逊的老婆是个怎样的人

  陆逊的老婆,孙策次女。史书上无明确记载她的详细信息,不过只言片语便概括了她的一生,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记载。后人从零星的史料中推测她可能叫孙茹。关于她的相貌性情,并无一言概述。

不过据传她是孙策与大乔的爱情结晶,相貌酷似小乔年轻之时。应是一个长相甜美,明眸皓齿的古典美人。不过她的性格当是十分温婉贤淑,她多半喜爱读书,长于针织女红。素日无聊之时便做些针线,或者坐在绣楼里,捧一本书,直到天黑。否则以她的美貌,也不该泯灭在滚滚红尘之中,除非她就是这样甘于寂寞的性子,恬淡从容,不争不妒。

  她的婚姻算不上幸福,可也不能说是不幸。虽说她的夫君长她许多岁,心中也未必真对她有情。而且这一纸婚姻,还承载着叔叔孙权笼络人心,安抚江东氏族的愿望,未免过于沉重。她瘦弱的肩膀,却要扛起这政治联姻。可陆逊人也是不错的,少年多才,温文尔雅。也许,少女时她也曾幻想过未来夫君的样子,也可能会与陆逊有几分相似吧。也许他们说不上情深似海,但却是相敬如宾,恩爱白首。

  他们先后有过两个儿子,无奈天有不测风云,长子陆延不幸夭折。让这个家蒙上一层悲剧的色彩。但是次子聪慧,颇有其父之风,很大程度的安慰了她的心。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陆夫人,以她独特的方式,留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让人不能忽视,不忍忽视。


芒果精彩影视


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国时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从汉末董卓入京开始的三国,因为虽然故事可以追溯到那边,天下的英豪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不断地展现自己能力,但是所谓的三国,并没有成立,而真正意义上的,三国不再是三股势力的对于土地还有人才的争锋,是在曹丕接受了刘协的禅让,自己坐上了大位开始算起。此后剩下的两国也先后称帝,那个所谓的三国才真正的形成。而吴国之所以能够称朝,孙权之所以敢称帝,主要是靠了一位大将,那就是陆逊。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一座城池,我觉得应该除了荆州应该没有其他的了吧。荆州为什么能够以这样稳定的优势取得胜利,这和他的地理位置有难以分离的关系。首先荆州是一个用俗话来说,加在中间,和其他的三地相邻的一个地方,这使得他的地理位置变得十分的重要,其次在交通和动力不是很发达的古代,一旦打仗,那么军需就是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走水路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劳动力。而荆州就是拥有许多的天然港口,总之凭借着各种优势,最终荆州成为了那个最重要的底盘。

荆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属于刘备的,并且镇守它的也是一名我们熟知的将领,那就是关羽,可是关羽并没有最终守住这座城池,并且在失去之后,刘汉再也没有把这个城市拿回来。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他们都输在了一个人的手里,那就是陆逊。

陆逊拿下荆州,靠的就是对于关于性格的判断,关羽的弱点是很好找的,可是后来的刘备,率领着八万军队来攻打,这一支军队是一支悲愤的为了报仇而来的军队,并且他的将领还是老谋深算,有着很高作战经验的刘备,那么陆逊又是凭借着什么,把刘备击退的呢?其实,陆逊刚刚坐上总帅的位子,准备迎战敌人之前,他就碰到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手下并不听自己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当时东吴的将领都是有备份的,从孙权他爹那一代到他哥的,最后才排到他,而陆逊就是因为自己的资历不够,所以遭到了手下人的质疑。并且还有一点,陆逊是出身东吴的土著世家,而孙氏是通过攻打的手段拿下的他的家乡苏州的,所以其实他和孙氏集团之间是有不小的矛盾的,虽然这点矛盾他和孙权已经顺利解决了,但是那些将领觉得这件事还没有完。当时陆逊想要先行退避,不要迎着刘备的就上,于是众多的将领就觉得他是一个胆小鬼,而有一次,一位孙姓的贵族被刘备的军队所包围,于是大家就都责备他为什么不去救。在这样的气氛下,一看就是打不好仗的,于是陆逊就把诸多的将领叫到一起,开了一个会,内容其实很简单。

他首先是警告在场的各位,刘备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你们要是继续这样胡闹下去大家都得完蛋,接着就又说自己是主公选的名正言顺的主帅,你们要是再反抗我的命令,自有军法可以处理你们。于是诸多的将领就不在胡闹了。至于他如何对付刘备,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首先他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对付刘备比自己多太多的兵力?最后他决定将作战的范围扩大,分散了刘备的兵力,并且将刘备的军队诱导到吴地的深处,再进行歼灭。其次就是,我们知道军队作战,补给是很重要的,刘备这么多的人马远征到这里,对于粮食的要求应该很高,所以,陆逊就抓住这一点,尽量的拖延时间,将他们本来比较团结的军心变得涣散,把他们比较尖锐的士气钝化,最终想要把刘备耗死。最终刘备的军队没有经受住陆逊的拖延以及分散,被迫退兵。

陆逊无论是从出身来看:他是当时江南苏州当地的世家公子,拥有显赫的出身,还是从他的智慧来看:他曾帮助吕蒙在荆州之战中,大大的挫败了刘汉的军队,并且在随之而来的吴蜀交锋中,率领本来处于劣势的吴军取得胜利,处理好和别的将领之间的矛盾,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领导天赋之高,他的各方面都是可以说是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称他为周瑜之后第一将领也不足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