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都說乾隆花心,是著名的“大豬蹄子”,其實,康熙根本不亞於乾隆。康熙的後宮規模之大,在清朝皇帝中是排名第一的。他的一生有60多個被記載下來的嬪妃,自然難以一碗水端平了。尤其是在他晚年時入宮的女子們,生活對於她們來說,就是無窮的等待。

比如在熙嬪陳氏,就是如此。她是江南女子,父親陳玉卿雖然是漢軍旗人,卻沒有任何職務。因此,很多史學家猜測,陳氏應該不是通過正常選秀途徑進入宮中的,很可能是在康熙四十六年時皇帝下江南時所獲。當然,她也不太可能是小說、影視作品中偶遇康熙產生感情的女主角,大概率還是當地官員奉承的“傑作”。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相比於在康熙晚年入宮的其她女子,陳氏比較幸運的是,她在康熙五十年時,生下了皇二十一子胤禧。此時,康熙也已經年僅花甲,還能當上父親自然是喜出望外的。不過,康熙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原則,那就是晉封妃子,首重門第。毫無家族背景可言的陳氏,依然錯過了第二年的大封妃嬪,這也讓她在康熙一朝,始終是個庶妃。

直到康熙駕崩之後,雍正繼位,立即將她尊封為皇考貴人。一般來說,前任皇帝的妃嬪,新皇帝都回加封一級,可即便這樣,陳氏依然連嬪位都沒有撈到。要知道,嬪就是主位,所受待遇完全不同。可見,生育了一個皇子的陳氏,在康熙朝混得有多慘。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其實,雍正是個非常有個性的皇帝。他並不循規蹈矩,康熙的許多妃嬪,他並沒有一一晉封。那為什麼非要尊封陳氏呢?一方面,陳氏的兒子胤禧年紀很小,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政治鬥爭,自然也沒有得罪雍正,反而是被拉攏栽培的對象。另一方面,胤禧與乾隆還頗有淵源。

原來,胤禧剛好和乾隆是同年出生的,雖然兩者地位不同,還差了一輩人,但他們卻是同齡人。在康熙去世的前半年,乾隆還被康熙帶到宮中撫養,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兩人不僅相識,而且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出於這個考慮,雍正對陳氏很好,對胤禧就更好了。雍正八年二月,他就被封為固山貝子,三個月後,雍正乾脆將他封為多羅貝勒。當時胤禧才19歲,年紀很小,晉封速度很快,雍正還為他解釋是“立志向上”。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雍正駕崩之後,乾隆當上了皇帝,對胤禧就更加偏愛了。他剛繼位,就晉封這位小叔叔為慎郡王,同時將胤禧的母親陳氏,尊封為皇祖熙嬪。這也是陳氏入宮多年後,終於獲得了主位。而且宮中之人都直到胤禧與乾隆交往深厚,都認為陳氏的地位還將進一步提升,私底下都稱呼她為“熙貴妃”或者“熙貴太妃”。

當然,陳氏最終沒有走到那一步,她在乾隆二年二月就去世了,實際擁有封號可能也就幾個月時間。不過,他的兒子,卻繼續與乾隆保持良好的君臣關係。

本來,依仗與皇帝的交情,胤禧完全可以成為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然而,胤禧卻對功名很單薄,對於當官完全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將自己的才智,都奉獻給了書法、繪畫和詩歌。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我們知道,乾隆本身就酷愛詩歌,而且還喜歡寫詩,他留下來的詩歌,比迄今保留了《全唐詩》中四萬多首還要多。而且,乾隆自恃甚高,不僅對當時詩壇不屑一顧,甚至還指點歷史大家的作品。即便這樣,對於胤禧的詩歌,乾隆卻青睞有加,而且還有些敬佩地表示:

國朝詩別裁之首,以代錢謙益者。

妃子被康熙遺忘,她卻生下了個才華出眾的好兒子,連乾隆都佩服

不僅是詩歌,就連書法、繪畫上,胤禧也有很高的造詣。他特別善於山水、花卉的繪畫,以至於時人誇獎為“本朝宗藩第一”。胤禧淡泊名利,為人豪爽,喜歡結交名士。鄭板橋就是他的座上客,也曾對這位王爺的藝術作品讚不絕口。他甚至還對胤禧的藝術成就進行了排名:

世人皆謂詩高於畫,燮獨謂畫高於詩,詩高於字。

然而,胤禧卻沒有自己的兒子,他本人也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了。乾隆不忍心他絕嗣,將自己的第六子永瑢過繼給他當孫子,這更體現了兩人的深情厚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