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诗仙李白为拍马屁写的三首诗竟然流传千古

沉香亭畔赋新词——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赏析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诗的王朝,唐代289年的时间,《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和《全唐诗补编》记载有名有姓的诗人2800多人,收录55000余首诗歌,唐代诗歌真的是空前绝后的繁荣。那个时候写诗是整个国家的事,上至皇帝、丞相,下至百姓、僧侣,年长如八旬老翁,年幼如7岁顽童,都在写诗。科举考试有省试诗,宫廷游宴要应制诗,求官入仕要写干谒诗,任谁多清高也都不能免俗。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写过干谒诗、诗圣杜甫写过应制诗,就连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大诗仙李白也给玄宗皇帝和杨贵妃写过“马屁”诗。

清平调词三首

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是唐大曲名,在《乐府诗集》卷八十中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诗仙李白为拍马屁写的三首诗竟然流传千古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是看到灿烂的彩云就想到贵妃华艳的衣裳,看到妖娆的花朵就想到贵妃美丽的容颜,春风吹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露珠的润泽下显得更加娇艳和迷人。通过互比的方式描写杨贵妃的霓裳羽衣和玉容花貌,再辅以春风与露水的衬托,国色天香的形象跃然纸上。“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点染花容,使其更加艳冶的“风”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承接上文,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精妙至极的夸张之词将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这样的天姿国色,如果不是群玉山头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就必定是王母娘娘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瑶台、月,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娇艳的牡丹,升腾了人们对仙女所拥有的花容月貌的无限联想。

第一首诗从空间角度,以牡丹花赞誉了比杨贵妃的美貌。

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诗仙李白为拍马屁写的三首诗竟然流传千古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是说贵妃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起句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第二句“云雨巫山枉断肠”借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比不上当前的花容人面。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进一步发问:大汉皇宫美女如云,又有谁的容貌能与今天的贵妃相比呢?就算所谓的绝代美人——著名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也只能依仗新妆才可以和眼前不须脂粉的天然绝色略略比对。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贵妃杨玉环则以丰满肥美,故有“环肥燕瘦”之语。

第二首诗从时间角度,表现了杨贵妃的美貌,压低神女和飞燕,抬高杨贵妃,借古颂今,亦是尊题之法。

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诗仙李白为拍马屁写的三首诗竟然流传千古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的意思是名花和绝色美人相与为欢,常常让君王带着满面的笑意观赏。“名花”是牡丹,“倾国”美人指杨贵妃,“两相欢”把二者合为一,“带笑看”将牡丹、贵妃、玄宗三者融合到一起。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是由第二句的“笑”引起的,君王的无限春愁在沉香亭北倚栏消魂之时全部消散。“春风”指代君王,“解释”是解散、消解之意。牡丹花美,贵妃人美,花在阑外,人倚阑干,情趣盎然,又优雅风流,君王带笑看自然没有无恨,纵有些许烦恼也很容易消解了。

第三首诗总承第一、二两首,从仙境、古时回到现实,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李白作清平调词,是遵命文学,就是要拍君王和妃子的马屁。但李白不愧是天才诗人,在诗中极有自己的主张,带着一种超逸之气,不似一般文人创作应制诗时极尽谄媚之能事,李白的诗中毫无媚态,是一等一的好诗,以其诗词本身文学艺术的魅力流传千古。

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诗仙李白为拍马屁写的三首诗竟然流传千古

《清平调词三首》构思精巧,辞藻华美,先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然后把美人比作仙境女神;再通过古今对比,抑古尊今;最后回到现实,将鲜花、美人与君王融为一体。给人感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真的是语语浓艳,字字流葩,显示了诗人高超的高超的语言天赋和艺术功力。

这三首诗在《全唐诗》中有个题注:“天宝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会花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中弟子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遂命龟年持金花牋,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歌之,太真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歌词,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徧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学士。”

有才华的人就是不一样,诗仙李白为拍马屁写的三首诗竟然流传千古

题注讲的其实就是这三首诗背后的故事。天宝年间,李白在皇宫中做翰林供奉,就是专门给皇帝和王公贵戚们写诗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当时宫中种了很多木芍药花,从中间选出了红色、紫色、浅红、白色品相最好的四棵,移植到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等到花卉盛开的时候,唐玄宗乘坐照夜车,杨贵妃(当时还不是贵妃,是太真妃,但是地位尊崇)乘坐步辇(一种轿子),来到沉香亭畔欣赏牡丹。奉旨随从帝、妃的有李龟年等梨园子弟中最优秀的十六位音乐家。李龟年手执檀板带领众人正欲献唱,玄宗说:“今天赏名花,对美人,怎么还能用旧歌辞呢!”便让李龟年手持金花笺,宣召李白前来创作新的歌词以配曲演唱。李白来到时,还带着隔夜的醉意,在醉眼朦胧中接过李延年递上的金花笺,拿起一支毛笔,似乎不假思索,写成了这三首《清平调词》。玄宗将李白的新作吟哦品味,心内大喜,命李龟年等即席演唱。杨贵妃手持盛着凉州葡萄酒的颇梨七宝杯,边饮边听,微笑着接受了歌词对她的赞美,感到十分满意。玄宗也兴致大发,拿起玉笛,吹起了清平调的曲子。每曲吹到最后待换新曲时,还故意将笛音放慢以讨贵妃欢心。杨贵妃喝过酒,整理衣襟拜谢皇帝的恩宠。沉香亭畔边的即兴创作让玄宗对李白的文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众翰林中对李白格外青睐。

然而,《清平调词》虽然深得唐玄宗赞赏,却没有给李白带来好运,让他通过绝世的文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相反却为高力士伺机报复提供了口实。之前李白酒醉后被玄宗召去为杨玉环作诗,李白衣着破烂,玄宗赐李白衣物;李白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是唐玄宗最为宠信的宦官,自视尊贵但在皇帝面前无法发作,只得勉强为李白脱靴,但以此为大辱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后来,杨贵妃得意地吟咏《清平调词》时,高力士便挑拨说:“我原来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小诗而对李白恨之入骨,没想到您反而欣赏起来。”贵妃听了,一时莫名其妙。高力土说:“以飞燕指贵妃,贱之甚矣!”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出身歌女,在古代,歌女的地位是低贱的;杨贵妃的父亲杨玄琰只做过地方上的小官,身份也不高。李白将贵妃比飞燕,原意是以美人衬托美人;高力土却钻了空子,利用喻体的多义性,乘机中伤李白,杨贵妃因此记恨李白。据说玄宗曾三次打算任命李白以正式的官职,都因杨贵妃、高力士等人谗毁而作罢。

当初曾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冲冲地满怀希望进入长安的李白,这时便不得不改换腔调,悲愤地唱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主动上疏玄宗,请求还山,终于在经过了一年半左右的跌爬滚打之后,毅然把京城长安留在了自己的身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