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要說文言文考試哪裡最難,那一定是翻譯!有許多同學在面對文言文翻譯時,汗流浹背,不知所措!

其實,文言文翻譯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咱們今天就探討一下,怎樣做好文言文翻譯題。

文言文翻譯,我們需要掌握“三原則”和“五字訣”,並將其應用到我們的日常學習中。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一、文言文翻譯三原則

清代著名翻譯家嚴復曾說:“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所謂信,就是我們在翻譯的時候要準確無誤,不能出現偏差,這是翻譯的最基本原則。例如,《桃花源記》中提到“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就需要注意“無論”一詞的翻譯,“無論”在本文的意思是“更不要說”,如果我們把“無論”翻譯成其他的條件關聯詞,那就是違背了“信”的原則。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所謂達,就是我們翻譯完句子之後,要保證句子的流暢和通達,不能出現病句,這也是一條重要的原則。例如,《詠雪》中“白雪紛紛何所似”一句,我們逐字對譯,即可得到“紛紛揚揚的白雪什麼像”的譯句,但是這樣的句子明顯是不通順的,所以我們需要對其進行調整,變成“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這就是“達”的要求。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所謂雅,即優美生動,就是我們所譯的句子,要儘量做到文雅優美,讓人賞心悅目。例如,《三峽》中“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一句,如果我們逐字對譯,則翻譯出的句子將不夠簡潔文雅,如果我們採用意譯的方式,結合文章大義,則翻譯出“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這就符合了“雅”的標準。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二、文言文翻譯“五字訣”

留、調、換、補、刪

留者,保留也。我們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直接保留下來,無需翻譯,這也減輕了我的負擔。例如《岳陽樓記》中“慶曆二年中”的“慶曆二年”即可直接保留,不需要翻譯。是不是很爽?

調者,調換也。調整句子順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在文言文當中,主要指的是倒裝句。例如,《小石潭記》中“全石以為底”就是典型的倒裝句,它正常的語序是“以全石為底”,把整塊石頭當做底。

換者,替換也。我們要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來替換古代漢語,主要是用一些雙音節詞替換單音節詞。這在文言文翻譯中是最常用的,所以必須要掌握。例如,我們在翻譯《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時,就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三”翻譯成“多”,“省”翻譯成“反省”,文章的翻譯便呼之欲出了。

補者,補充也。主要針對的是省略句,也是非常的重要。例如《鴻門宴》中“度我至軍中”就是省略了該句的主語,而主語是“您”,將其補充上,句子就完整了。

刪者,刪除也。文言文中有很多句末語氣詞,包括很多虛詞,都可以刪掉。例如《狼》中“久之,目似瞑”中的“之”就不許要翻譯,直接刪掉即可。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三、怎樣學好文言文

文言文的學習,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此期間,我們除了要保持耐心之外,還需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學好課內文言文,苦練內功。課內文言文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其中有很多重要實詞虛詞和文言現象,我們要把他們積累下來,這樣以後,我們在遇到課外文言文的時候,便可以大膽地將課內知識進行遷移,課外文言也不在話下。

其次,要多讀課外文言讀物。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的多了,能力提高只是個時間問題。建議大家多讀一讀《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鑑》、《新唐書》等重要史學資料,這其中有很多篇目都被選做中高考考題。

再次,要做好積累工作。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將重要知識點積累並整理下來。我們可以按照文言現象進行分類,將所學文言文進行歸納,整理到我們的筆記本上。我們也可以將所學的重要實詞虛詞進行整理(例如:而、於、以、之、乃、其、因、何),做到有備無患,豈不美哉!

最後,要經常練習。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說到底,還是為了應考。因此,我們也就十分有必要勤加練習,進而保持良好的應考狀態。題目的練習,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以堅持每天一篇或兩天一篇,堅持下去,水平一定會有提高。

文言文翻譯很難,但還是有辦法的


有的同學對文言文的學習比較頭痛,認為文言文枯燥無味,題目又深奧難懂。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我們沒有端正學習態度。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文言文則是我華夏文化的最主要載體。上至天文曆法,下至中醫農學,都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才能領會掌握,可以說,文言文是一把打開古代燦爛文化的鑰匙。只要我們按照一定的方法,堅持下去,定能有所收穫。

與諸君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