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師兄
孩子在小學經常被同學欺負,家長應該怎麼辦?
在日劇《LEGAL HIGH》中有一集,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男孩子被全班的同學欺負,老師也包庇同學欺負他,最後在同學的逼迫下從樓上跳下了下去(可能是自己跳的),摔斷了腿。
這個孩子是單親家庭,性格比較孤僻,班裡從一個人欺負他,到全班一起欺負他,如果不欺負他,好像就是背叛了整個班級。
為什麼孩子會有一種“被欺負”的氣質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心智上跟其他同學有差距
有些孩子在心智上,發育的沒有別的小朋友快,所以有時候會呆呆的,這樣的孩子會被同學嘲笑。
甚至,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會對他“特殊對待”,會讓其他孩子有樣學樣,對孩子很不好。
\t\t\t解決方法:父母可以邀請幾個性格比較好、熱心的家長來家裡做客。然後讓孩子跟幾個小朋友先熟悉起來,等孩子們玩的比較好了,在班裡會幫孩子說話,就不會被全體欺負。
而且父母也可以找老師做個孩子擅長的活動,讓孩子參與進來,並且被老師表揚的時候,會讓孩子更容易融入集體。
2、沒有被尊重過
有些孩子在家的時候,就沒有被父母尊重過,他不知道被尊重的感覺,在被欺負的時候就會逆來順受,久而久之就會被貼上“好欺負”、“傻”的標籤。
一旦被貼上標籤,事情就不好處理了。
\t\t\t解決方法: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父母就要糾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教會孩子自尊自愛,比讓孩子早上一年學、逼孩子學更多東西更重要。
3、性格比較軟,不敢反抗
有些孩子就是性格比較軟,當被欺負的時候,會害怕被打,也會害怕打架之後的後果。
在中學的時候,常常看到180的男孩子給160的孩子當跟班,被打也不敢還手,
\t\t\t解決方法:這一點需要父母教會孩子在什麼時候該強硬一點、勇敢一點,這種特性就需要父親多給予陪伴了。
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如果被打反抗,父母也不會責怪他,甚至是他堅強的後盾。
4、身材嬌小,身體不好
這個是比較典型了。
解決方法:在面對力量上的懸殊時,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技巧,或者可以幫孩子報一些興趣班,增強體質。
但是在力量上有懸殊的時候,父母也要注重教育孩子面對欺凌事件,一定要懂得反抗!
當然,所有的這些情況,都是在跟老師和欺負別人的孩子家長溝通過後,父母要做的。
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自尊自愛,教會孩子反抗的勇氣,這些真的特別重要!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校園的欺凌事件,日漸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教育熱點。交往安全雖然只是少數孩子的煩惱、困擾甚至夢魘,但它的確存在,也確實是校園裡的重大不安定、不安全因素。而且因為它的隱蔽性,往往讓校方和老師在事後才能夠發覺和介入,因而具有很明顯的傷害力。
校園欺凌,主要是指在同學的交往中,一方用語言或者行為對另一方造成恐懼和巨大心理壓力的現象。在這裡,實施欺凌的一方,可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被欺凌的一方,往往是一個人,偶爾也會有幾個人的情況。
山東省2016年,針對9000餘名城鄉中小學生的專項調查顯示,這些學生自認為受到欺凌的比例為14.9%,這可真不是一個小數字。
在小學校園裡的欺凌現象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語言欺凌,辱罵、威脅、中傷、譏笑和起惡意的綽號等都屬於語言欺凌。第二種是關係欺凌,就是拉幫結派、建立小團體、排斥孤立別人。關係欺凌在女孩子中更常見。第三種就是最顯性可見的身體欺凌,其中也包括通過威脅身體傷害而實施的錢財敲詐。
“我的孩子會有可能是校園欺凌的對象嗎?”在時不時被校園欺凌事件刷屏的時候,這可能是每一位父母心頭的擔憂。何以解開這樣的憂慮?在孩子進入了學校之後,再提出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幾近無解。在孩子6歲以前,父母如何認識自我、如何與人相處、是否擅於融入團隊、如何應對矛盾衝突……孩子都已經一一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教孩子,無外乎就是做自己。萬一孩子受到了校園欺凌,你希望他如何做?即使你沒有機會實際地演示給他看,但是,當你和他一起分享故事、討論新聞、旁觀事件的時候,也應該有意識地傳遞給他你的態度和教導。或者你其實不經意,但孩子已然記取。
預防和麵對校園欺凌的發生,家長現在可以做的幾件事是:① 敦促孩子積極參與班級學習和各種活動,不要自我邊緣化;② 幫助孩子交到好朋友,一個不嫌少,幾個不嫌多;一年級的孩子交朋友,分分合合很自然,還要教給孩子交朋友的方法,讓孩子一直有好朋友;③ 和其他家長保持聯繫,有意識地從別人家的孩子談論中瞭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動態;④ 如果發現孩子有被欺凌的可能,告訴孩子避開或結伴前往洗手間、樓梯間或其他校內外空曠少人的地方;⑤ 留意孩子的反常舉動和表現,譬如忽然開始在學校不上洗手間,或者為了避免去洗手間而不喝水,或者上學放學特意避開某一段路;又譬如身上忽然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傷痕,學習成績下降,飲食習慣改變,經常表示自己不舒服或者假裝不舒服;⑥ 留意孩子的異常情緒,情緒的明顯或者持續改變都意味著孩子的心境和周遭環境的遭遇;⑦ 留意孩子的求救信號,如果孩子鼓起勇氣,告訴你他在學校的遭遇,請一定靜心聆聽。欺凌無小事,切不可以為是孩子間的玩笑打鬧而忽略。如果沒有把握給孩子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單獨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師溝通。同理,也不要強化孩子的“被欺凌者”角色,就事論事,預防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