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心血管病患者要懂得這些科學鍛鍊法

核心提示:運動鍛鍊有助心血管病患者的保健康復,但是過度運動往往會起到反效果,怎樣的運動強度才是合適的呢?

  運動鍛鍊有益於身體健康、強壯體魄,心血管病患者醫生也建議多運動,因為運動有助於防治這類疾病,但過度運動有可能會對心臟有不良影響。

  美國的醫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如果老鼠在蹬踩轉輪時出現運動過度的現象,經過一段時間後,實驗對象的老鼠心臟出現了異常情況,比如泵血功能減弱。在患有高血壓的老鼠之中,如果它們存在過量運動的情況,與其他運動少的老鼠相比,心衰速度明顯加快。

  這項實驗目前只侷限於動物,人類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還需研究,但同時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結果可能提示過度運動對心血管病患者造成傷害。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在運動時,也應對時間和運動量多加註意。

心血管病患者要懂得這些科學鍛鍊法

  適合心血管病患者的運動

  1.散步

  運動強度:每次1小時,每次約3~5公里,每日1次。

  散步是簡單易行的運動,患者可以充分利用上下班的時間,少乘交通工具,或提早1~2站下車,這樣就不需要額外騰出時間散步了。散步有助於擴張外周血管,加快脂肪消耗,可以起到降壓降脂的目的,同時還對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也有很好的鍛鍊作用,對預防多種慢性病均有功效。

  2.騎自行車

  運動強度:每週騎行2~3次,每次半小時至一小時,騎行10~20公里。

  騎自行車有助血液重新分配,騎行時心率往往會比平時增加2~3倍,多騎自行車能鍛鍊心肌,增加心肌收縮力和血管壁的彈性,延緩血管衰老。騎車還有能鍛鍊大腦的平衡性,延緩腦細胞老化。

  3.慢跑

  運動強度:每次30分鐘,每週5次。

  慢跑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跑步時會調動全身肌肉群,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充分利用有氧代謝,有效消耗脂肪。跑步還有助增加心臟容積,提高毛細血管密度,改善血液循環。慢跑要控制在適中的強度,可以在跑步時計算心跳次數,每分鐘心跳數不超過180-年齡為宜。

  4.跳繩

  運動強度:每次10~20分鐘,每週5次。

  跳繩是一種有助於鍛鍊耐力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腦血管、呼吸、神經系統的功能,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全身的新陳代謝,預防多種病症。

  除了以上這些運動外,還可以選擇游泳、太極、瑜伽、健身操等運動,運動強度不宜太大,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運動,才能對心臟保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穀小鋪提醒您,重視健康從現在開始。


心血管病患者要懂得這些科學鍛鍊法

#2019算數健康大會##健康科普大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