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贾王史薛",《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我们都耳熟能详。其实,小说中还有一大家族,其规模、地位、权势与贾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金陵甄家”。甄家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虽然不多,但往往都是在关键要害处出现。——大多是神龙一般见首不见尾,虽半露真容、云山雾罩,但迅速导致贾家形势急转,以至于使整个格局风云激荡、震撼摇动——脂评本脂砚斋对此有较为细致透彻的解读!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脂评本图片资料

那作者为什么要玩文字游戏似的、颇具匠心地写甄家呢?他的苦心孤诣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可至少从两个维度来思考:

一、作者在射覆设谜的同时,借第一回甄士隐梦游太虚幻境,借甄老先生看到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明确无误地告诉读者诸君,在整部小说中,贾家即甄家,甄家即贾家,贾家甄家,看似两家,实为一家,是或明或暗的关系。

就好比射覆猜谜一样,贾家是谜面,甄家就是谜底。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在贾雨村、冷子兴两人说到贾宝玉时,贾雨村提起了贾府的世交、老亲——金陵甄家,脂砚斋眉批:

又一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两人还聊到甄宝玉性情“偏僻乖张”,完全如同贾府宝玉。这中间脂砚斋有几句话侧批,更是点明了芹圃先生的本意: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脂砚斋侧批作者写甄家(甄宝玉)意图

也就是说,原稿上半部不大写甄宝玉,那是因为笔墨主要集中在写贾宝玉,而明写贾家,也就是暗写甄家。贾宝玉和甄宝玉,就如同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一样,是一体的二用: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西游记》中佛祖把六耳猕猴解释为悟空的另外一心(心猿)

所以,小说第十六回借贾琏的奶妈赵嬷嬷之口,点明“江南的甄家”接驾四次、何其荣耀的同时花钱如流水,“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借赵嬷嬷之口点出甄家“荣光“——独接驾四次


这里与其说是侧面写甄家,还不如说借机写出了贾家的实际情况。

这也正是作者故意使的“障眼法”,曲曲折,真真假假,不想让你对号入座,偏偏呢又设置了诸多暗示!

按照脂砚斋的说法,果然在小说后半部的第五十六回,作者用了大概三千字的篇幅写了江南甄家入京“进宫朝贺”,给贾府送礼并派四位女子探望贾母,贾母和她们拉了半天家长里短,然后就看似无意、自自然然提到了甄府的宝玉:

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四人一看,奇了,两个宝玉竟长得一模一样!贾宝玉少不了也听说这事,就恍然间进入梦境:到了恍如大观园的一处所在,见到了很多与自己仆从相似的女子、丫鬟;更神的是,还见到了甄宝玉躺在床上,同时也在向身边一个丫鬟讲述自己梦见贾府宝玉的情景;最后,两个宝玉还见面、交谈: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贾宝玉梦中见甄宝玉(甄宝玉梦中加贾宝玉)

二玉分别在各自梦中见到对方,作者用笔之巧妙奇幻,端的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真的分不清到底何为真、何为梦,或者说作者强烈地向我们暗示:现实难道不是一场大梦?这就很有庄周梦蝶的哲学意味了!

二、甄家的存在,除了在人物、主旨上的暗示、借指作用,还有线索上的明暗交错、结构上的补充、文字上的俭省的妙用。

这就有点像古典小说戏曲中的双线结构,但是作者运用的更加神乎其技!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贾母问王熙凤,前来送礼的人家中几家送有围屏,凤姐回答有十二家,其中甄家送的是头等好的,对此,庚辰本双行夹批:

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

果然,在第七十四回凤姐带人“抄检大观园”,抄到探春时,借探春之口,点明了甄家已被抄家的事实,主要意图应该是预示着贾家被抄只是早晚的事: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所以,庚辰本脂砚斋的夹批说:“奇极!此曰甄家事。”奇就奇在看似一句平常语,却是后面情节发展的大关键!在下一回,作者又用贾珍妻尤氏的话对探春所说“议论甄家”进行了渲染加强: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第七十五回,尤氏再述甄家被抄,照应上回探春之言

脂砚斋对此种写法,高度评价,喻称之为“画家未落墨之法”。

于是,在甄家被抄不久的中秋节之前,贾母罕见地竟亲自过问中秋节的安排问题,这说明老祖宗已经预感到贾府恐怕也不妙(两家那么亲密,且甄家被抄前有东西寄存在贾家),脂砚斋对此评语是“贾母已看破虎悲兔死”,只是想派遣心内郁积罢了: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脂砚斋评语:贾母已看破虎悲兔死

后面的中秋过节情形,果然是比往年冷清太多了:

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

而这中间庚辰本脂砚斋的夹批为: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

综合这一点所述,作者写甄府(甄宝玉)主要通过其他人的转述,以侧面为主,笔墨十分经济,而写贾府则是正面描画、笔墨酣畅,让两家互相映照、互为补充,可谓构思奇巧、匠心独运!

同时,这方面的技巧又和主题、形象上的相互映衬完美融合,深刻全面透彻而又独到地解释了作者的“书中之味”——诚如鲁迅先生在其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宝玉(作者的代言之人)而已!”


《红楼梦》里写神一般存在的甄家,作用到底是什么

《红楼梦》开篇作者题诗言志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注:所依原著为《红楼梦》前八十回手稿(电子版,汇集有脂砚斋和畸笏叟评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