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小小說)老王一年來的變化


(小小說)老王一年來的變化


老王今年六十一歲,剛退休一年,他幹了一輩子教師,雖然沒有教出一個北大和清華,但已經桃李滿天下了,在縣城說不定走著走著來了一個陌生人,上前熱情地對他打招呼:“王老師,你好,我是你的學生呀!你忘了嗎?”老王每當想起此等情景,心裡就美滋滋的。

1 從“朋友圈”和“微信朋友圈”退出後倍感輕鬆與愉悅。

老王在崗位時,是朋友圈的積極分子,這些朋友圈包括初中同學圈,高中同學圈和老鄉圈,他們的二婚女嫁,喝喜酒,他聽說後必然參加,現在老了,沒有精力了,每一次酒場都會讓他心力憔悴,就彷彿得了一場大病,一是不勝酒力,二是“疲勞戰術”每次酒場從開始到結束至少三四個小時,他會感到很腰疼;三是心理壓力很大,在他的圈子中,老王明白:其他人都是混成了科長、局長、校長或主任了,但他教了一輩子書,當了一輩子一般教師,儘管大家都很尊重他,然而,自尊心特強的老王,感到和那些帶“烏紗帽”的人在一起很不協調,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就是感到十分別扭,不敢敞開肚皮吃,也不敢說話,看到別人談笑風生的樣子,一句也插不進去,他痛定思痛,終於決定只隨份子不參與喝酒的場合了,這一年來,他一次“綠葉”也沒當,自己反而更快活了。

記得他看了白巖松的一個關於同學會的演講,說同學會多好多好,那是名人白巖松的感受,但不是一個沒有地位的老王的感受,名人、富人,有地位的人參加同學會與一般平民參加同學會的感受相差甚遠。

老王以前是微信朋友圈中最活躍的積極分子,向朋友圈中發文章,給別人點贊,給別人“轉載”的文章評論,忙得不亦說乎,後來他感到疲憊了,有意思嗎?生活是自己的,為什麼去討好別人,讓自己感到身心疲憊呢?朋友圈裡,有發廣告的,有叫人點讚的,有叫尼砍價的,有曬生活照的,有把自己做的饅頭、包子、土豆絲,雞鴨魚肉放到朋友圈,供別人瞻仰的,有意思嗎?所以,一年以來,他完全從微信朋友圈裡退出了,他由一個積極分子,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隱形人,老王退出微信朋友圈後,突然感覺到自己的睡眠質量大大提高了,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運動的時間多了,讀書寫作的時間也多了……

2 改變了身體的狀況,調整了心態。

老王以前得了鐘慢性病,剛得病時,恨不得幾天就能好,結果六七年也沒有好,但也沒有發展,於是,老王就沉住氣與這種慢性病和諧相處了,他每天伺候它,就像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樣,喝完西藥,喝中藥,當喝完藥之後,就好像把自己的“孩子”餵飽了,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反正什麼感覺也沒有。

老王以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他在工作上舍得付出與奉獻,但他卻在教學方面從來沒拿過第一名,現在已經退休了,再也不用爭強好勝了,也沒有機會了,這是他的一個小小的遺憾,但他的遺憾卻讓他的兒子給彌補過來了。他的兒子也是中學教師,班級成績在年級裡年年第一名,他的兒子也當了教務主任,他一生沒有實現的事情,他的兒子全部為他實現了,這讓他心裡感到了平衡。兒子既是班主任又是教務主任,每天忙得像個兔子,早出晚歸,他又心疼自己的兒子了,怕他累出毛病來,經常對兒子說:“幹工作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之類的話。現在他又慶幸自己年輕時沒有當官了,因為他從兒子的身上看到了,當官的艱辛和不容易,兒子有時下班回來後,累得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出去一整天,晚上八點多回來,早晨五點起床……在講優質課或開會發言前,時常晚上兩三點鐘起來準備,看到這些,老王十分心疼……兒子的優秀讓他自豪,但優秀並不是輕易得到的,它需要一個人付出常人難以付出的代價呀!當一名教師不容易,但當一名優秀的教師更不容易。

3 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有了歸屬感。

老王剛退休那幾個月,吃完飯,喝完藥就倒在床上睡大覺,越睡越沒有力氣,去公園玩,無法融入七、八十歲的老年人的行列,感到十分疲憊和無聊。

後來,他註冊了今日頭條號和百家號,他忽然發現自己寫的文章竟然有很多人喜歡,於是,他就在寫作這塊新天地上開墾了。

早晨大腦比較清醒,他每天早晨五點半準時起來寫作,每天最少一篇,他越寫越順手,越寫心裡越高興,生活也不感到乏味了。

老王還樂於回答今日頭條上的問題,很多問題都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的,他從中選擇那些自己最有發言權,最熟悉的問題做出回答,大都是根據自己的觀察、思考和自己的經驗談,所以比較接地氣,從而也得到了很多讀者的點贊。老王就像一個小孩子,別人越點贊,他的積極性越高。老王沒有想到:退休後,依然還能為社會做點事情。所以,寫作就成了他的歸宿和一天的主要任務,既總結了生活經驗,又服務於大眾,對自己的身心有好處,所以,他在這條新的道路上正大踏步前進……


不倒翁 (2020,1,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