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一位“沙地廚師”的過年節奏 全村年夜飯被他承包了

杭州日報訊 “胡師傅,這個禮拜六有沒有空?”“多少桌?38桌,好的,可以的。”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讓胡亞軍從忙碌的“廚房”中暫時抽身。說是廚房,其實就是一座臨時搭建的大棚,二十多年來,不同規格、不同大小的大棚就是胡亞軍的戰場。

每一座幸福的村子背後,都有一位優秀的村廚,胡亞軍就是錢塘新區新灣街道創新村最出名的那一位。17歲學廚,上過廚師學校,做過酒店學徒,回到自家飯店接班,一直到成為一名名聲在外的五星級“村廚”,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到來年的正月十五都是他的接單“旺季”。“已經連續忙了一個多月啦,一直要忙到大年二十八。其實要肯接的話,事情做不完的,但是過年自己家也要吃年夜飯的,休息兩天。”

比起“農村廚師”,胡亞軍更喜歡稱自己為“沙地廚師”。“吃苦耐勞是沙地文化的象徵,廚師要做得久,吃苦耐勞少不掉的。”沙地風味的紅燒扣肉、手打魚圓、白切雞,也都是胡亞軍的拿手菜,想在“五一”“十一”這樣的好日子請到他,得提前半年以上預約。

村宴是事主家的臉面,少則二三十桌,多則七八十桌,“最多一次有82桌的,光是幫工我就要找20多個。”每桌少則十幾道菜,多的有三十多道菜,每道菜都要總廚胡亞軍親自過手。提前幾天開出菜單,當天早上8點帶著碗筷抵達現場,八九個大鍋同時開火,大勺翻飛、油煙瀰漫,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第二天又是一樣的流程,一個星期忙下來,渾身像散了架子似的。

“爐火要猛,手法要多,力道要準!”胡大廚對徒弟不停唸叨。舌頭不會騙人,做村廚,口碑是最好的名片。由於名聲在外,來找胡亞軍拜師的徒弟絡繹不絕。每年春節,他要在家裡擺上五桌,來吃的人都是他的徒弟。這頓年夜飯可能是他唯一不用操心的,徒弟們爭先恐後,你洗菜我殺魚,很快就完成了“胡家班年會”大餐。不誇張地說,遠近幾個村的喜酒、年夜飯都是被他們“承包”的。

“在新灣,沒吃過我燒的菜的人估計不多。”說起這話,胡大廚面露自豪。這麼多年來,他用一道道的拿手菜分享新春的喜悅,傳遞幸福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