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中时期最能激励孩子斗志的方法有哪些?

宁静致远麦田里守望者


高中面临着高考,因而是人心潮起伏思想异常活跃的年代。



人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动机,一种是理想志气动机。后一种在高中阶段愈显明显。我家在农村,记得我上高中时,看到家庭的贫困父母的辛苦,心中不由升腾一股热浪,要为改变家里的状况而学习。于是不怕苦不怕累专心致志地学,那年我们班41名同学高考,考上了我们35名同学,创造了母校的高考记录。那时侯就是穷则思变,为报答父母而学习。谁都有父母亲人,当你看到父母含辛茹苦供你上学,应该怎样呢?所以我想每一个高中学子应该都有此直接的感受吧。



说到理想,是高中阶段最能吸引人的,因为高考后就要见分晓。考什么样的大学,必须要用成绩来说话。随着高考的临进,考什么样的学校每个同学都必须用行动做出抉择。想到这儿,青春的劲头则无穷无尽,便会废寝忘食全身心地努力了。所以树理想无疑是努力学习攀登高峰的又一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常常进行励志演讲或进行励志学习教育。记得前多年组织高三学生,学习山东全国数学奥赛冠军安金鹏刻苦学习的事迹,学习上海阐北中学后进生逆袭考取复旦大学的事迹等,都给同学们极大的激励,大家纷纷表决心定措施向榜样学习并见诸行动。



另外不可否认学校召开的誓师动员大会,领导的动员讲话,特别是老师们的日以继夜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励志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

有志者事竟成,祝高中学子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远山的呼唤


我是河南省的,儿子今年读高二在本市重点高中的凌班,算是比较优秀的吧。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有几点和大家分享,请大家指教。

1.千万千万不要吵孩子,更不要有肢体动作。不要相信棍棒出孝子的老话,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你不让干的事他会去干,此时家长要克制别发脾气,要引导说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2.家长要自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身作则尽量消除自己的不良嗜好和习惯,如果不能做到那就尽量回避不让孩子看到听到,如果这点做不到就别说去激励孩子了。

3.手机是不能让孩子无节制的玩,我的方法是用电脑,因为电脑有一个开机的过程,别小看这个开机过程是要有一点耐心的,而且便于监管。而手机不用一秒就可开机,而且不利于监管。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摆弄你的破手机!己不正不能正人。

4.不要拿孩子的成绩和其他同学的成绩做比较,尤其是排名更别提。因为你的孩子是有自尊的,尤其是青春年少的孩子。曾经做过一次,平常温文尔雅孩子那是雷霆暴怒,当时我都懵了。

5.这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和孩子沟通做朋友,力求知道孩子想什么.想干什么及困难需求。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引导。要能做到和孩子像朋友一般的聊天,把你的大家长的神脸藏起来吧。


看不到的黎明


高考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许多家长在孩子上了高中之后,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就会答应孩子在他考出好成绩的时候,给他买一些物品奖励他,比如手机等等。

我们班的家长,就曾经为“要不要用物质激励孩子”

在家长群里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但大部分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都提议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但事实证明,用物质奖励孩子只能适得其反!

我们班一个男孩,成绩一直是全班前十名,结果上一次考试破天荒的考了年级倒数第一。

后来在跟他家长谈话的时候,他家长是这样说的

孩子每次考前十名,我都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东西,家里已经快放不下了,所以,这次我不打算再给孩子买东西了。”

“以前奖励他,是为了让他好好学习,却没想到现在孩子没有奖励就不学了。”

他的家长听说孩子考了年级倒数第一,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考取好成绩竟成为儿子跟自己索要物质的筹码。

所以,用物质来奖励孩子,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任务,是为了家长的物质奖励而学!

孩子对奖励越来越热衷,对这种外部的诱惑越来越依赖,

奖品逐渐取代了学习,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

这样的孩子在以后有满意的奖品时,就好好学习,没有奖品或奖品不满意就敷衍学习,难以始终如一地刻苦努力!

一、利用孩子的求知欲

每个孩子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的,知识也是一样。很多孩子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是因为缺乏外在的引导。

我的表哥教育孩子就很有一套,每次孩子把作业带回家,他就亲自指导孩子写作业,就像探索未知事物一样。在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我经常假装不明白,让孩子讲给我听,然后给予他肯定和鼓励,孩子就有学习的成就感,才能自发的学习,对学习充满热情。

二、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种责任。

高中学习说到底是为了高考服务。以前有一个农村家庭,2个孩子都考上了清华北大,记者采访爸爸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爸爸说,

“我是农民,没念过书,我教育孩子都是用粗方法的。

我就告诉她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责任,爸爸的责任就是好好种田,好好的养育你们。

虽然种田养育你们很辛苦,但是爸爸一定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爸爸的责任。

而你们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所以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必须坚持下去,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责任负责。”

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孩子愿意学习,

而不是把学习当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他才能坚持下去,这才是激励高中孩子好好学习的正确方法。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
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高锋老师


我们已经QH毕业了。学习视传专业。当年高三真是一路苦过来的。高二暑假我很严肃问她将来想不想学设计,得到肯定的答案我们一起去学校请假到三月中。当时教导主任说重点班的位置不能保留,好吧,然后就去学美术了。每天练到二点是常事。然后拿到清美的offer了。还剩二个半月,开始复习文化课,学校就根本不去了,课外请老师指导,我知道老师也难,已经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复习内容,然后高考高出一本30分,就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我们都是高考过来人,我一直不相信这样的奇迹能发生,但这件事让我知道孩子的能量无限,你只要让他知道自己将来的目标,他能看到父母为她做的巨大努力,不是老牛,也会不须扬鞭自奋蹄。多说一句,很多孩子不知道优秀大学的魅力,不知道那种在大平台高起点上学习的快乐。这种局限,让孩子没有丧失动力


锈铁剑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鼓励。

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批评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母要好好向美国父母学习。中国父母以批评为主,美国父母以表扬为主。因此美国孩子自信心比中国孩子强。

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无论成绩好坏不要督促。鼓励和信任孩子会做好,孩子就会做好的。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诉他读书好和不好的人将来到社会上的等级差别。告诉他你对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点一定有优异成绩。不要具体督促让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体督促就喧宾夺主了。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认为为你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学习了.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

常说: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希望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是好样的。

您不应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 您应这样说:要努力学习,但是也要注意身体。 您不应该说:题目再难,只要多花时间,就一定能解出来的。 您应这样说:用功学习是好事,不过要量力而行,别让自己太累。 学习、玩、健康,对孩子来说都一样重要 有个朋友,谈到他的父亲,总是感叹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之大。其实说起来也不过是一件平常的小事。 他父亲平时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管他。有一次父亲偶尔闲下来了,跟他谈话,末了说了这么一句话:“我都没怎么管你,一来我忙,二来我看你也很努力,功课不错。不过呢,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别搞垮了身体。” 这个朋友当时正上高一,成绩中上,平时玩得特别疯。父亲这一句话,让他心里觉得愧疚不已,但是又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绝对的信任。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辜负父亲的信任和关心。事实上,他后来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一句话感动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并不是天方夜谭。很多孩子的人生,也许就因为父母的一句话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邱夫子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关卡,很多人,在这个时期,都有迷茫。孩子不说,其实,压力也很大。

激励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能够凑效的,却要因人而异,需要投其所好。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上学时,惹是生非,不能专心学习,出现各种问题想要休学退学的……

有的孩子在这时期,过早的走入社会,体验社会劳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最后,发自内心的痛改前非,重新走进学校,拼命学习,走向成功的……

《变形计》这个节目很好,推荐。

其实,现在人们活的很舒服,不知道苦滋味,生活的难易,缺少体验和锻炼的机会。

没有机会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而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争第一,却也不甘落后。

盲目的选择,盲目的坚持,也不是好事。

人,最重要活法,就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才会有动力有激情……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绝不是鼓励孩子去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事,将自己置于危险的社会环境中,丢了自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万事开头,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安全!谨记。

安全才是最大的福分。

不要着急,自发产生的动力才是真动力,才会更持久。说不准哪个片刻,自己就想通了。





晏乙垵


高中时期最能激励孩子斗志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几乎所有的学校,根据临近高考的时间,搞半年誓师大会,百日誓师大会等,这些活动,能刺激一下学生的动力,但往往都是打鸡血的感觉,学生几天的热度,过去就完,怎么才能让学生有一个长久持续的激励方式呢?

让一个学生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关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让他感觉到自己行,不断的鼓励,引导他不在乎失败,不在乎失败的人才会不怕失败,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平静的分析原因,寻找方法,而不会被困难打倒。

一些好的意志品质,责任心,感恩心,都是从小注意培养,不溺爱,不娇惯,鼓励做家务,鼓励大胆的表达,鼓励积极尝试,有了这些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也有利于步入社会以后工作生活。


霍体清


作为孩子家长

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激励孩子的学习斗志

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父母需要协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稍加提醒就可以,在对孩子提醒时,也要针对计划中的内容,不要节外生枝谈及其他。

看到孩子在玩电脑时,请镇定,不要以为孩子就是贪玩、不学习,其实到了高三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调节自我学习状态的能力,孩子的休闲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暂时的休息是为了跑得更远,所以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可以感觉到,这种氛围也告诉了孩子,我们是可以战胜焦虑情绪的。

孩子自己着急学习,也知道父母着急自己的高三学习状况,如果父母能够有条不紊地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休闲娱乐等,孩子也会变得心平气和,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减轻很多焦虑。父母在孩子面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会更加焦虑并难以自控,最终导致一场家庭战争。如此,只会恶性循环。所以,作为家长请控制自己的情绪。


朱猪生活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O^*

菜鸟觉得要做到这几点,鼓励、支持、奖励。菜鸟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确实是可以激励孩子的斗志的。尤其是在高中这个特殊的阶段,如果做对了孩子会很热爱学习的。

1.鼓励

国人总是有这样的做法和想法,什么都是别人家的好,尤其是特别喜欢将孩子进行对比。“你看看那谁谁谁多聪明,你再看看你,笨的我都不想再搭理你了”。这是我们国人最喜欢对自己家孩子说的一句话了,孩子总是别人家的优秀。他们从来不关注自己家的孩子是否优秀,哪怕很优秀,也是很少有鼓励的成分在里面,都是无休止的去刺激孩子。所以菜鸟一直觉得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一定不能这样做,尤其是孩子正在高中阶段,这个时候的学习压力是很重的。孩子每天也很累,很忙。回家之后最好不要过多的说教自己的孩子,还是需要去鼓励孩子,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

2.支持

在孩子面前,不要说过多的丧气话,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哪怕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那也不要过分的打击孩子,或者是批评他们,这个是要不得的。这个时候除了要鼓励孩子之外,更多的就是支持孩子的一些学习规划,或者是买一些辅导书,这个时候不早吝啬,只要是与孩子学习相关,或者是有益的,都要去支持孩子的学习。这个时候你无声的支持,可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安慰了。至少菜鸟觉得这是一个支持。

3.奖励

当然了,对孩子定期的奖励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可行的办法。作为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沟通,比如这次期末考试考的比较好,你要什么东西。这个数额不能太高,要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样做,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菜鸟觉得这个奖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尤其是孩子在读高中的这个很关键的时刻,多给予他们鼓励和奖励,这个是一个非常提升他们斗志的办法,这可以适当的试试。





菜鸟大师兄


一,让孩子有一种学习的内在的动力。

二,给孩子足够的自信,让他肯于迎头赶上。

三,在孩子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之后,孩子也许会苦于怎么才能进步,这个时候,教孩子一些学习的方法。让孩子有能力面对高考(注意不是拿第一,是拿到高中录取通知)当然,这个时候孩子自己几乎是没有能力做到的。要靠老师,家长共同努力。家长可以选择一对一,要对路的,不要所谓的名校名师。要让孩子喜欢,要有办法让孩子树立信心,要能找出孩子的弱点,还要给家长一些指导,让孩子获得家庭的推动力而不是只从家长那里领到骂和斥责。

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激励学习

虽然高中生已经具备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也会不知所措。父母需要协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稍加提醒就可以,在对孩子提醒时,也要针对计划中的内容,不要节外生枝谈及其他。

看到孩子在玩电脑时,请镇定,不要以为孩子就是贪玩、不学习,其实孩子已经具备

了调节自我学习状态的能力,孩子的休闲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暂时的休息是为了跑得更远,所以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可以感觉到,这种氛围也告诉了孩子,我们是可以战胜焦虑情绪的。如果家长能够有条不紊地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休闲娱乐等,孩子也会变得心平气和,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习,减轻很多焦虑。家长在孩子面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会更加焦虑并难以自控,最终导致一场家庭战争。如此,只会恶性循环。所以,家长请控制自已的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