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生而为人,何以为人。————太宰治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人间失格》是作者最后一部地遗作,太宰治在写完之后,就投水自杀。

《人间失格》(也有别的翻译名叫《不称职的人类》),

“人间”是个名词,在日语中是与“人”同义,但是不具备“社会”等含义。所以,我们可以把《人间失格》的书名理解为:“丧失做人资格的人”。

但是,与其说是是太宰治的作品,还不如说此书蕴藏了他本人一生的遭遇与映射。小说里的叶藏就是作者太宰治的性格:从小体弱多病,懦弱敏感,内心充满对人的恐惧,严格来说是部半自传体小说。

我特别去查阅了这个投水自杀的太宰治,饱受争议。爱者众多,诋毁者也不少,因为他的文笔都是赤裸裸的直击人心,让人读完有种恐惧感。

恐惧的是他的文字能带来内心的颤抖,老实说,我不太喜欢看这种自我堕落的小说,看完后有种挥之不去的悲伤,不太建议本未成年阅读这本《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讲述的是小说讨好式的主人公叶藏悲惨的一生:自认为是个“边缘人”,与人、环境格格不入,有着社会中边缘人自我沉沦的历史:参加过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也曾与女优相携自杀,女方身亡而他获救,最后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入狱;最为直接打击的是婚后纯洁的妻子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之后大庭叶藏彻底丧失为做人资格的人,如行尸走肉般走向堕落的人生。

但,边缘人的他选择了讨好式摆脱孤独。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人间失格》:在“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再来能保留自我。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01、【讨好与丑角】同是局外人,自救与讨好,是社会边缘人的自身拯救。

《人间失格》的开头是“生而为人,何以为人”,它与之间解读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的“自救到堕落”完全不一样:叶藏,选择去讨好这个世界。

可惜的是叶藏的讨好别人但不被命运所接受,最终是被命运与现实所打碎信念,去恐惧弃绝世界,也就有了“人间失格”。

对比《局外人》的默尔索与《人间失格》的叶藏,两人如此的相像:自身的拯救,但最终是恐惧弃绝世界。但,两个拯救的方式又是不一样的:默尔索是自救,太宰治是讨好。

《人间失格》里的叶藏,从小就懂用假装的笑脸博得家人欢心,为讨好父亲而故意索取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学生时期在众人面前的搞笑表演等等讨好式行为。

写到这里,我才突然发现这种讨好式行为,是身边不少人所存在的:为了讨好伴侣,下跪;为了讨好上司,失去尊严的巴结…

纵观这些讨好,其背后的目的性是为了合群。没错,是种想要融入群体的潜意识行为。

初入社会或职场,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总是想要在短时间尽快的融入群体,那最舒服最快的方式就是“讨好”别人。为何说是最舒服呢?没有人会去拒绝别人的甜言蜜语,尽管也知道是假的,但听到了内心也有所情绪波动。对于讨好者,也总是很欢迎其到来,内心觉得这个人“很会做人”。

所以,害怕落单的人,也就造成了不少人会去选择讨好的方式,给予了别人“很会做人”的形象。但,就是这种一味委曲求全行为,慢慢才是主心骨失去的时候。

这是种“老好人”的形象: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不介意。从被讨好者的“不好意思、麻烦”心理,再到久而久之是“心安理得”的接受,是种失去主心骨的过程。所以,时不时在恋爱、事业、家庭都有他们的身影,不去计较,以对方为主。抱歉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就好像叶藏,我完全感受不到他的人格魅力,以对方为主,甚至是个存在感很低、没有主角光环的主角。讨好的同时,叶藏总是说着一句“我很抱歉”。

有趣的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最能体现“失格”二字,并不是开头那句“生而为人”,而是“我很抱歉” 。

正是这句抱歉,才直击我的心灵,让我为其动容:想象出现实中的人,有着叶藏内心的万分无奈,能力与经济的不足,也就有了“我很抱歉”的理由与自我安慰。

能力与经济或许在年龄小的时候,没有多大感觉,但随着年龄的递增,我们出现能力或经济不足所造成的困难,也就有了那句“我很抱歉”。或许看来,只是种理由与自我安慰,但也无可奈何。

想想这是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套用在我们的人际上是:讨好别人的同时,对有心无力的事就觉得抱歉。尽管不是自己的错,但还是把责任揽了下来,慢慢也就坐实了“老好人”的形象,也同时让人越来越得寸进尺,以至于成为人格中的一部分

“讨好”别人,又是“我很抱歉”,正是构成叶藏人格中的样子,同时在我看来就是有着“丑角精神”。

我偶然在简书上看到一个刺眼的词语“丑角精神”,它是这样解释:所谓“丑角精神”,就是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一味屈从对方的要求,为取悦他人不惜自己戴上“小丑”的面具,以刻意的出乖卖丑,耍宝搞笑来与他人同一化的行为趋向。

太宰治成功把“丑角精神”作为切入点,引起广大读者内心的悲伤,这也是我复读《人间失格》久久无法挥去的悲伤,感同身受的文字才是最真实的。

尽管是这样子,但我还是不太能理解,叶藏就算是为了合群去讨好别人,也不必要那样的委曲求全行为,最终是走向自我堕落的道路。

直到他选择单纯的良子结婚了,然而妻子却因为对人的信任而受到玷污。叶藏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的精神就此崩塌,发现了“纯洁无瑕的信任竟是罪恶之渊”。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原因:叶藏是“渴望被信任,想要活出真实的自我。”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02、【信任与真实】:讨好是为了信任,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从而去成长。

叶藏在外人面前有着完美无瑕的人设,是个难得优秀的好男人形象。最终选择了单纯的良子结婚,妻子因为对人信任而受到玷污,才发现“纯洁无瑕的信任竟是罪恶之渊”。

是的,从讨好的另一个角度来看,叶藏的内心是渴望被信任。

信任是个很神奇的力量:上司的信任,往往让下属有着动力;恋人的信任,让爱充满了甜蜜。

不可否认的是,信任在与陌生人的交际时候,就是建立在“讨好”上。恭维、不耻下问、甜言蜜语,总让人放下警惕心,从而慢慢地信任对方。这是个很矛盾的过程,但生活告诉我们:会讨好的人,总被人信任。信任,总能让我们渡过人生必定会遇到的两种阶段。

人生有你必定会遇到的两种阶段:难过的事情想人倾诉;开心的事情想人分享。 总有开心的时候,藏住心里可以不分享,但难过的时候,就一定想要倾诉出来。

我们总在随风漂流的成长,父母、亲朋好友总不能在身边。所以才会在身处环境想要找到可以信任的人,就单单就要倾诉,也只有信任才能得到真正的倾诉。信任的力量,就是种心中的渴望,渴望依靠。

但,就是这个信任的力量,正是叶藏心中的渴望,他想要通过被人信任,或许就能慢慢的显露出真实的自我。

我在读到《人间失格》里叶藏从小的重重行为,才恍然恐慌的觉得他看透与看懂世界,才会如此小心翼翼地讨好。

“成熟”的说法是一定年龄懂得该有那年龄的人情世故,但总有少许的人出现了“早熟”行为,早早就看懂与看透,那么就会出现恐慌。

因为在这个负重前行,且无时无刻不在压抑乃至不小心就会抹杀个体自我以使其“适应社会”的时代,大多数的人就会选择同化身边的人与环境,而不是格格不入。

叶藏是恐慌的,他知道他要是表达出真实的自己,那就是种“格格不入”与“异类”。就比如大人玩小孩的玩具,那就是“幼稚”;反过来小孩做大人的事,那就是种“异类”。

当自己与同龄人有很大区别之时,那么就会有所排斥,被孤立。所以《人间失格》里的叶藏就自认为是个“边缘人”,真实的他是不被接受,为了不面临如作者太宰治那般被边缘化和“人间失格”的危险处境,他选择了“讨好”与“隐藏”自己。

可惜的是叶藏没能在讨好中释放出真实的自己。

我们当一个陌生的环境之时,是会选择一段时间的“讨好”去获得交际。当差不多的时候,也就慢慢选择不去刻意的讨好,慢慢的展现出真实的自己。这也很好解释,有些新人刚来慢慢在变化,只是他们首先是讨好而隐藏起来,慢慢去释放出真实的自己,并不是他们变了。

纵观也有展现真实的自己,才能慢慢获得真正的信任。太过于完美与讨好委曲求全,感觉是不太真实的存在,心中存在少许的质疑:人与人相处,还是要显露出缺点才是种真实,完美只会带来质疑,质疑的同时并不会有太多的信任。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叶藏的内心是渴望被信任的,或许他想要显露真实的自己,但不懂如何慢慢释放出真实的自己,才一直有着“丑角精神”。

但同时有着“丑角精神”的人内心是单纯的,他们单纯的认为只要自己讨好与一味委曲求全就能被信任与获得人际关系,所以叶藏选择了单纯的良子结婚,内心单纯的他也认为也只有良子的单纯才能走进他的真实内心。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很多人和叶藏一样,没能看懂信任、伪装、真实这三个存在着2个矛盾点:

  • ①、“丑角精神”虽然是为了求得同一,但却并不是真正改造自我的社会化与成长,而是千方百计的隐藏保护真实的自我。但又存在着优越感,又执着伪装背后,那与别人有所不同所带来的微妙心理带来的优越感。有着优越感的“丑角精神”,矛盾又很正常的“讨好”人心理;
  • ②、在信任上,虽然伪装讨好,获得了与他人看似正常的人际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伪装的人格之上。你虚伪的同时,对方也是折射出虚伪,这是种本身是虚假而脆弱的关系。真实从未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同样也会如此对待,这就成功也挡住了彼此真正情感的交流,甚至是提防戒备的对象。这也很好解释了,我们经常看到好像有些人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走的时候是人走茶凉。矛盾的,又是正常的虚假又脆弱的人际关系,是“讨好”人的利与弊。

看其心理与利弊,我始终并不提倡为了信任,过度的去讨好别人,尽管很快合群,但也成功阻挡了真实的自我显露。长期的隐藏与克制自己,那就会限制自己的成长,是种随波逐流的样子。就如叶藏在妻子被玷污时候,才恍然大悟“纯洁无瑕的信任竟是罪恶之渊”。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错过了思想上的成长,自己一步步定死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直接是精神崩塌,人格的丧失,成了废人送进了精神病院。

读到这里,让人吹嘘不已。真实内心的叶藏,我真心觉得这份“早熟”带来的好处是睿智的懂事,可以在人生路上比同龄人超前起步线。他没能保留好心中的自我,成长出与常人不一样的人生。

但,换个角度来看,身处社会大染缸的我们,还能有几个人出淤泥而不染呢?我想是有,但很少了。

那么,身处其中者,如何保留心中那个自我,而不是讨好与一味委曲求全呢?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03、保留自我:“爱”的范围,划分“讨好”,能力是最好的保留。

《人间失格》这本书,叶藏为了寻求表面上与他相同的安全感,才会去刻意压抑自己让自己更易与他人相处。他的内心让我很惊讶,从小懂得揣摩人心去进行舒适的讨好,这并不是同龄人所拥有的。

这就是种天赋,或许可以从事心理医生这种职业。然而他没有运用好,也没能保留住心中的自我,而是被这自以为表浅的“丑角行为”慢慢磨灭。

之所以被磨灭,是当叶藏踏上社会那刻开始。

因为这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同样也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压抑乃至抹杀个体自我,我们总是被迫放弃心中所想要的自我,成长出使其“适应社会”。

社会里的成长与自我,总能矛盾选择。太多数的人为了适应社会,总是选择了成长而放弃自我。倘若想要保留心中那个自我,便也一样面临如太宰那般被边缘化和“人间失格”的危险处境,是人生的一大挣扎。

这是种每个人都必须走过的挣扎,或许我们并没有成为大庭叶藏那样的“丑角”。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一个懦弱却又渴望实现的自我?

那么,就去保留心中的自我:爱的范围、划分讨好、能力。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①、爱的范围:生而为人,何以为人,是基于“爱自己”。在“爱”的范围里,爱好自己,才能保留自我。

佩索阿在《不安之书》中说到:“我们从未爱过什么人。我们的所爱不过是某人在我们思想里的观念。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即我们的自我。这一点适用于爱的全部范围。”

的确,没人比我们自己更能爱好自己了。之所以会出现心中自我的保留,是种迷茫。并不是因为我们要什么,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无数人与教育都只告诉我们要怎么样,却很少告诉我们如何去想要什么。所以我们才会在“要”与“想要”之间徘徊。

叶藏心中是知道自己所要的,但却不懂想要怎么去要,才会有如丑角精神般的讨好。

成长的路上最有效的保留自我是去繁化简,保留美好的自我,舍弃劣质的一面。因为每个人的人格来源于原生家庭、教育与自我思想,但心中自我也有分好与坏。对于好的,我们就应该尽量去保留。当在最容易失去自我的青春,却总能患得患失的感觉。

就是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让懂得讨好的叶藏,却不能理智对待自我的失去。毕竟自我是独立带有自我思想的思考。当为了适应社会之时,就要适当的抛弃,那就应该用理智去对待这“失”与“得”。

不进则退的成长,注定是要失去。每个人的自我也有一定的劣性,玉不琢不成器。当失去某些人格,只要不触碰底线,也只能放正心态去对待。

或许这也是每个人最痛苦的阶段之一,心中的自我那幼稚与幻想即将被现实所取代,成长起来或是因此颓废堕落,保留美好的自我,但最终只有“爱”才能爱好自己与别人。

只有爱,才是最好面对那句“生而为人,何以为人”。每个人活着就需要保留自我,是先爱好自己才能去爱好别人。爱与责任,是我们活着最大的意义。

基于“爱自己”,缩小爱的范围。叶藏把自己的内心困住了,没能让爱照进心中的黑暗,也只能爱才能驱散那黑暗,精简心中自我的同时,爱就不断拥有美好的自我。

爱与责任,才是最美好的心中自我成长。但是,讨好也是必要的,只是要懂得去划分。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②、“讨好”背后的划分:3分讨好,5分真实,2分隐藏。

叶藏从小开始的“讨好”:从小就懂用假装的笑脸博得家人欢心,为讨好父亲而故意索取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学生时期在众人面前的搞笑表演等等讨好式行为。

"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是这样子写到“讨好”微妙心理与原因: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因这个原因与心理,才不断存在着讨好,但对于这种“讨好”尽管不能有太多的理解,但始终还是会去接受这样子的行为。因为,讨好的背后是社会所需。

从虚荣心的心理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喜欢恭维与甜言蜜语,这也就造成了职场、家庭、爱情,适当的讨好有助于感情的增长、职业的升职或是获得爱情。这是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有需要才能有人会去做。

但“讨好”的背后,就应该划分讨好:3分讨好,5分真实,2分隐藏。

  • 3分讨好:提倡这种程度的讨好,是种温暖别人的行为,适当的讨好会给予别人舒适的感觉,从而获得好感。从任何场合上来看,3分讨好式交谈,更容易获得人际关系。适度的讨好,是必要的,有着不做作的真实,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与路子;
  • 5分真实:叶藏所犯的错就是建立在虚伪的丑角面具之下的联系,刻意隐藏真实的人,别人也会有所察觉,从而有警惕性。将心比心,以真换真,我们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像镜子般对待;
  • 2分隐藏:讨好、真实有了,那就是有所隐藏。每个人的心中必要隐藏点秘密,不去透露也就不必要有所误会。对别人不喜或意见,那就隐藏起来,祸从口出也有一定的道理。

展现真实自我的过程是3分讨好、5分真实、2分隐藏,才能慢慢的以非常好的舒适度把自身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这时候的别人也不会排斥,甚至会祝贺其慢慢“成长”,而不是挤压在心里。

保留真实的自我,最重要的还是不被所排斥。别人的排斥就会有所畏惧,从而把真实自我挤压在心里,在真正成长路上迷茫与堕落。我想,叶藏没有把讨好合理划分,才会如此被动,有着“老好人”的完美人设,直到压制自己所造成的抑郁症也就丧失了人格。

但,最好的保留自我是能力。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③、能力是最好的保留。

有个朋友婚前拼命赚钱,最后带着很多的嫁妆嫁了进去,本以为会享福,但她却坚持到分娩的前一天。

一直很不解,直到她自己说道:“那嫁妆,只是种资本,带着那么多的嫁妆嫁入,婆家上上下下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所以,我一直还是原来的我,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远远还不够,我要努力赚钱,能力才是最好的保证。”

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才是最好的保证,很好保证完整的美好自我。不得不说,是有道理的,有能力的人,那么无论是环境或人,都很难产生影响,甚至是反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

前几天我听话一句特别现实的话:“别总是纠结一个人爱不爱你,努力赚钱你就懂了。”大多数有心无力的事情,就是因为能力不足。

而这个能力不足,就很大程度指的是经济。年龄的递增,才会懂得经济会造成很多困难。这时候的人哪还有什么自我呢?有的是“人到中年不如狗”的感叹,身边抓下就是一大把颓废的中年人,为生活奔波劳碌。

如果感觉被生活所压迫与抛弃,那就不要像叶藏那样,自己被自己给击垮。应该好好努力自己的能力,现在的努力,会在未来的日子可让能力最好的保留自我,也可根据自我的意愿去改变生活中的人与事,甚至强者都可以改变规则。反之,能力够强的人,也会在生活中受到尊敬与追捧,那也就没有“讨好别人”了。

那些一味委曲求全,给予弱者的形象才会如此的被动。生活就是如此,我们要以能力作为目标,才能保留与拥有更好的自我,不断收获美好的事物,比如维护好亲情、友情,收获爱情。

所以,最后想要表达的是我们可以生活得好或是坏,还是完全取决于自己,没人可以替我们一直负重前行,有的只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能力,才有更多的话语权。

豆瓣8.6《人间失格》:“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能保留自我


《人间失格》是部很悲伤的小说,感同身受的文字让我不敢去看第二遍。或许人在长大的路上会不断改变,会失去自我或改变自我,但想想我们其实不是变得像他人,相反是越来越像自己的。

像叶藏他儿时开始了解这个社会长什么样,但看透是种烦恼,但是当你长大后就会面对众多环境与人,生活也会一层层褪去你不所放弃的自我,可最终却觉得活得越来越像真实的自己,因为都是自己选择的。

那句“生而为人,何以为人”就应对“生而孤独”:那就选择认清自己而勇敢的做起自己,走到最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生来就是孤独,没多少陪到最后,也没多少人理解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有能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人。

但一切的前提,还是在“爱”的范围里,先爱好自己,再来能保留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