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古月士心朋鳥


宇宙是古往今來所有時間和空間的統稱,我們人類則是宇宙時空內物質組成的一種特殊表現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這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屍子的看法,現在看來不可謂不形象。現代宇宙學認為我們的宇宙起源於138.2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那場爆炸造就了時空和時空內的物質,也造就了一系列我們已經發現和尚未發現的宇宙規律。

大爆炸後38萬年,宇宙開始變得透明並出現光子,氫元素凝聚坍塌成了第一代恆星,第一代恆星大限將至時核心區域在高溫高壓下孕育出了重元素,後來的超新星爆發將重元素播撒到了宇宙空間中,再後來超新星爆發形成的包含重元素的殘骸星雲就坍塌成了“太陽”這種第二代恆星。


太陽誕生後剩下的重元素形成了地球等一眾行星,行星上的重元素在幾十億後變成了原始生命,再後來這些原始生命一步步演化成了我們人類,而求知慾又促使人類不斷探究宇宙和自身的奧秘。


目前的宇宙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以地球為中心半徑465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一個是可觀測宇宙之外的未觀測宇宙,理論上其他智慧文明也擁有自己的可觀測宇宙,且如果它們和地球的距離在465億光年以內的話,它們的可觀測宇宙就和人類的可觀測宇宙存在交集了。


作為宇宙中為數不多的智慧文明,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探究宇宙的奧秘並發現它的美,雖然這個目標現在看起來很空,但長遠來看當人類文明物質生活再無憂慮後,科學追求就會成為整個文明共同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